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到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一切都还不适应.工作强度骤然加大,教育对象情况的错综复杂,使我身心疲惫.周围的同事爱玩篮球、乒乓球、麻将的比比皆是.可惜,这些都不适合我.但我总想找一种方式调整自己的状态,强身健体.通过一个饭局,我新认识了一些同事.席间,大家谈到各自的爱好,其中有位张老师提到骑自行车.那时,我听得不免有些心动.次日,我找到他,向他进一步询问骑行的相关事宜.他和另一位骑友同事韦老师又陪我去美利达自行车店挑了一辆山地车.之后的一周时间里,我又在网上购买了头盔、面罩、电筒、尾灯、背包等配套装备.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中师毕业,被分配到外乡镇的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学校离家二十多里,由于学校没有宿舍,我只好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早去晚归,个中辛苦,人人可以想象得到。几年后学校条件改善了,我也分了间宿舍,同事熟人们都为我以后再也用不着每天骑自行车,走那么远的路上下班而高兴。可不久发现我还是每天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都很不理解。殊不知,我已从当初被动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苦里,独得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乐了。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脑海中,有一位老人我永远忘不了。我忘不了他那花白的头发,忘不了他那双粗糙的手,更忘不了他的朴实和真诚。一个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出去玩。骑了一会儿,我突然听到"咯噔"一声。我停下来一看,发现自行车的链条断  相似文献   

4.
彭加俊 《教师》2011,(7):121-121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中师毕业,被分配到外乡镇的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学校离家二十多里,由于学校没有宿舍,我只好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早去晚归,个中辛苦,人人可以想象得到。几年后学校条件改善了,我也分了间宿舍,同事熟人们都为我以后再也用不着每天骑自行车,走那么远的路上下班而高兴。可不久发现我还是每天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都很不理解。殊不知,我已从当初被动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苦"里,独得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乐"了。  相似文献   

5.
陈玲 《教育文汇》2010,(12):16-17
看到本期的话题“破解”二字,我便陷入了童年的回忆。 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是在一所乡村小学。我们的老师是一位上海来的下放知青。一个周日,老师决定带我们到县城去游玩,骑自行车去。当时,我在班中年龄最小,又不会骑自行车,便被特批坐在老师自行车的后座上。出发后,男孩子在前面,女孩子在中间,  相似文献   

6.
谭老师是我大学的老师。有天他骑自行车驮儿子上街玩.见到一个年轻人陪一位老人在散步。儿子指着老人问:“那老头儿是谁呀?”谭老师告诉他:“是年轻人的爸爸”。不料,儿子却反问道:“他就是爸爸呀,都长胡子了?”  相似文献   

7.
学车记     
都怪我那可恶的老爸,早就叫他给我买自行车了,他竟然狠心说宁愿让我走路回家也不让我骑自行车,害得我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练长跑,苦哇……眨眼我都六年级了,全班只有我一个不会骑自行车了,呜呜呜……还好,今天老爸突然良心发现,竟然给我买了辆自行车来练。于是我就屁颠屁颠跑去跟爸妈学自行车了。话说我的老妈是位出色的物理老师,心血来潮之下拿我做了个实验———把长长的扁担绑上了自行车后座,说是可以辅助平衡。我说嘛,想把自行车改造成飞机也不是这样啊。在老妈的再三“威逼”下,我还是坐上去了。起初是老妈扶着我,然后老…  相似文献   

8.
“老郑,你有伴了。”我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校长看见我,第一个和老郑说这句话。其他的同事见了老郑,也不约而同地说同一句话。我有点莫名其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老郑侧身俯耳对我说:“你骑自行车,我也是骑自行车,不是有伴吗?”我恍然大悟。后来,我了解到,在我来到之前,全校教职工只有老郑一人骑自行车,而且是旧式的凤凰男装自行车,车轮特大,人骑在上面,有一种居高临下、像站在悬崖边上的感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家境贫困,我上学较晚,小学三年级时我已经12岁了,而那年我们新来的老师也只有15岁,仅仅比我高半个头,我们在背后都叫他"娃娃老师"。"娃娃老师"姓张,初中刚毕业,是顶替他生病的民办教师父亲的。记得上第一节课时,张老师一直傻傻地站在教室门口有些手脚无措。过了很长时间,他红着脸走上了讲台,张了张嘴,我们都没有听清他说的什么。张老师的家离我们学校有十几里的路程,他每天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有一天下雨了,  相似文献   

10.
去年9月的一个星期六,爸爸去参加了一项业余铁人三项比赛。他和他的同事组成一组,一个人跑步。一个人骑自行车,我爸爸是参加1000米游泳。妈妈一开始不同意,因为爸爸已经很多年没有好好游泳了。可爸爸说重在参与。我不太懂是什么意思,但我想,能看到爸爸在河  相似文献   

11.
以前同学们到我家玩,她们都要进行骑自行车比赛,可是我不会骑,看她们玩得那么开心,我非常羡慕。今年,妈妈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追会了转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半年来,我骑车的技术大大提高,我和我们班的骑车“老手”都可以“平起平坐”了。我想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就在于你有没有认真、用心、刻苦和坚持不懈地去学、去做。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梁法琳$佳木斯市桦南县第七小学三(3)班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亲朋,还是同事都羡慕我有一个好儿子。因为他不仅歌唱得好,画画得出色,作文更有特色,学习成绩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是优秀,而且懂礼貌、勤快,常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孝敬父母和长辈更是没说的。同事、朋友们常问我,你是怎么教出了这么个好儿子?我自豪地对他们说:“那是因为我有一位指点迷津的好老师——《家长》杂志。”  相似文献   

13.
我已经上六年级了,可是连自行车都不会骑,真丢人。每次让妈妈教我学骑自行车,妈妈总是说:“我没空。”可是今天……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我还在朦朦胧胧地睡着,隐隐约约听见妈妈在叫我:“张馨,快起床,今天妈妈教你学骑自行车。”我一听教我学骑自行车,连忙穿好衣服,高兴地推着自行车来到我家门前的空地上。妈妈说:你先坐在车上,我在后面扶着车,然后慢慢往前骑。”我跳上车子,按妈妈说的那样去做。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骑几下,自行车就摔倒了。我站起来接着骑,可是自行车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我让它往东,它偏往西。唉,又摔倒了,我不…  相似文献   

14.
我的哥哥     
如果有人问我长大后要选择什么类型的男朋友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就我哥哥那样的!”我哥哥不帅也不富,是一位乡下穷教书匠。他不修边幅,往往雨后天晴路干了一两天他还穿着泥裤和泥鞋,有时走到讲台上唇边还附着一颗饭或一小片辣椒皮。他更不会拍马屁,因此失去了很多升官发财的机会。哥哥脾气直,无论对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弟兄姐妹还是领导、同事、学生,他都有什么说什么,不过,知情者都说他是个孝子、“模范”丈夫、好爸爸、好老师、好邻居、好同事、好……哥哥对工作最认真,我除了能用“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等这些词来形容外,我再也…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上大三了,一直未离开过我身边。去年暑假的一天,儿子突然宣布:我要骑自行车独自一人到陕西西安。语惊四座。我们让他谈谈想法,他不愿意与我们解释,只是固执地强调:此行他必成!我们自然是不同意,我和他爸从安全、经济两方面给他算账:这种想法很幼稚,举动很危险,现在社会治安不是很好,车匪路霸到处都有,抢劫凶杀时有报道;  相似文献   

16.
我与自行车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大姐姐和二姐姐在篮球场学骑自行车。大姐姐骑了一会儿,就轮到二姐姐。二姐姐经过我面前时,"唰"的一声飞快地过去,还故意对我说:"会骑自行车,真好。"看着二姐姐自由自在地骑着,我的心痒痒的。二姐姐停下来了,我说:"我要骑自行车。"二姐姐说:"骑自行车很容易跌下来的。""我不怕。"我对自己充满信心。"我在后面扶着你。"二姐姐说。我双手扶着车把,眼睛望着前面,双脚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外公     
外公住院了,因为他那不争气的鼻子。我坐在车上想着外公。想起小时候的宠物——兔子。那天,外公兴冲冲地跑回家,说:“嘉韵,看外公给你买的兔子。”从此以后,我天天跑到老杭大院外溜兔子。后来不知为什么,爸妈把兔子拿回了乡下爷爷家,之后只听说兔子死了埋掉了。就这样外公送的兔子没了,也因此我开始不喜欢回老家。望着窗外,自行车飞驰而去。又想到我骑自行车的技术还是外公教的。5岁,10岁,13岁……每年我去外公家,外公都会帮我练习如何骑车,也就这样自行车换了一辆又一辆……从小到大,恐怕我的车也换了无数辆。弟弟一年级了,外公早想教他骑…  相似文献   

18.
我所在的日报社副刊部研究教师节选题时,一位同事提议:能不能找个作者,让他写他的老师?要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写到,这样也许更能真实地反映老师对学生一生的影响,会更令人信服。但也有人疑虑,说几个阶段的老师都值得写吗?这话触动了我的神经,于是,便有了这篇关于我的老师的"流水账"。  相似文献   

19.
<正>儿子对我说:“爸爸,我生日的时候你要送给我一辆自行车,我想学骑自行车。”其实,我也计划利用假期教他学会游泳或者骑自行车。既然儿子已经说出自己的愿望了,那我很乐见其成。于是,在儿子7周岁生日那天,我带他到自行车专卖店任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回到家吃完中午饭,儿子就请求我带他到小区里学骑自行车。对儿子想学骑自行车一事,妻子一贯是反对的,她总是说等儿子年纪大一点再学,妻子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开始,我也有点犹豫,  相似文献   

20.
在巴彦县兴隆镇内,有两间低矮的土房,它掩映在一片砖瓦房之中。这就是何树彬老师的家。说起何树彬,小镇上的人们无不交口称赞。他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爱人没有工作,家里仅靠他一人的工资生活,生活状况可想而知。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些去资助那些特困生。1993年寒假开学后,何老师班上有个叫李延辉的同学没来报到。下班后,何老师马上骑自行车去了他家。一进家门,延辉刚叫一声“老师”,眼泪就下来了。他还没念够书啊!延辉早年丧母,父亲常年有病,妹妹念初中,这样贫寒的家境已不许他再坐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