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武当》2013,(8):I0004-I0004
征集内容: 以弘扬武当文化为主旨,面向国内外,分四季全面征集反映武当山风景区境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古迹建筑、道教文化、武当太极功夫、太极养生之道,以及太极湖风光等方面的优秀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2.
《武当》2014,(10):I0002-I0003
当地时间8月30日至9月7日,第六届莫斯科国际军乐节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中国武当功夫代表团百名团员与俄罗斯、墨西哥、意大利等10个国家的军乐队同台演出,精彩的表演受到外国媒体、观众和军乐节贵宾的高度赞扬。本届军乐节,武当功夫代表团代表中国应邀参加演出,武当功夫团派出了100人的强大演出阵容,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12场表演。武当功夫代表团的演出活动将道教传统礼仪和武当武术巧妙融合,从创意、编排到服装、道具,每个细节都体现了“太极”韵味,彰显了中国特色,成为整场演出的亮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3.
由武当道教功夫团策划一年多的《武当——太极道》已全新出炉,将于7月正式亮相上海世博会,7月至9月3个月内,《武当——太极道》每天演出3场,每场为30分钟,共计276场。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晖 《武当》2004,(1):13-14
“武当太极三丰掌”者,乃内家拳之绝学,由当代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掌门人郭兆凤老师所首创。他上承河南赵堡太极之正宗嫡传,以武当传统太极十三式及古易河洛先后天之变化为基础,博采众长,融陈、杨、武、吴等行气运功之精要于一炉,而独树“武当太极三丰掌”之一帜。其所以冠  相似文献   

6.
武当丐帮     
李征康 《武当》2004,(3):61-63
武当山,自贞观年间建五龙祠以来,经过唐宋元明四代的建设,使武当道教得到了充分地发展,武当道场的边域,方圆800里,“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成为我国最大的道教圣地,每年来武当山朝香旅游的人达数百万之众。由于封建社会长期的生产资料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甚巨,致使叫花子人数逐渐增多。于是,  相似文献   

7.
杨丽 《武当》2014,(11):I0001-I0001
9月27日晚,2014“秋之韵·东湖音乐会闭幕式暨全省市州优秀原创作品音乐会”在武汉东湖长天楼隆重举行。中国武当功夫团精彩演绎的《天下太极出武当》,在音乐会中独树一帜。展现了浓浓的武当特色。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武术音乐豪情万丈,两者的完美结合给现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听感受,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成为整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周志俊 《精武》2006,(2):54-55
武当武学不宜称为“武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技术, 更是一门学问,如同儒学、道学和佛学一样,它和武当建筑学、武当文博学、武当道学、武当道医学、武当音乐学构成武当道教文化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东 《武当》2010,(11):25-27
纱衣飘飘的武当弟子,或轻抖拂尘,或提剑摆阵……连日来,在热浪滚滚、人潮涌动的上海世博园,掀起了一股仙风道骨的“太极武当”热潮。  相似文献   

10.
杨群力 《武当》2003,(1):26-28
一、武当武术养生特点 (1)武当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是重视今生武当武术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而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道教对人生是  相似文献   

11.
李光富 《武当》2006,(3):13-14
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武当赵堡太极拳,从创立发展到现在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一个以道教教理为指导,以武当道教张三丰祖师为宗师,以武当山内家养生功夫理论为行为规范的武术流派。元末明初的高道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张三丰,又名张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论述了武当道教虎神对武当武术内功、技击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武当武术所表现出来的虎种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杰 《武当》2014,(5):10-12
武当内功太极拳,系武当玄门丹派道家修炼摄卫大法中的“内功太极”动功,是武当气功太极拳的高层次上乘摄生方术。它根据《易经》太极阴阳的精髓,天人合一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许神 《武当》2014,(3):7-10
自武当开派以来,阴阳太极一脉即广为流传,我十分有幸的师从龚演静道长学得武当六合太极拳。龚师父是在年轻时拜河南桐白宫的一位云游道长为师,学得武当六合太极拳。为报答龚师的教导之恩,我特将武当六合太极拳整理成文,以供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当太极掌     
郭兆凤  李银泉 《武当》2004,(10):20-21
武当太极掌依循大自然规律,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原理,精心研发,采用多功能结构,综合了气功、中医经络学、张三丰调息论、太极十三势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华佗“五禽戏”,吸取形意、八卦和太极拳各家精华,结合生物细胞生长方式,集先哲中华武术之精髓.遵易经洗髓二经之义,取周子太极图之形,  相似文献   

16.
吴新芳 《武当》2008,(7):38-38
武当地龙功重在修炼腿部内力,故历来被奉为武当功夫之瑰宝。  相似文献   

17.
彭程  隆辉 《武当》2014,(11):6-6
由香港演艺协会与香港道家武术气功学会策划主办的武当道家武术气功汇演,于2014年9月19日——20日在香港新光戏院大剧场连续上演三场,场场观众爆满,精彩绝伦的武当功夫引人人胜,令香港观众大饱眼福,过足了眼瘾。 来自武林胜地湖北武当山的武当精英们,为香港观众演绎了古老神秘的武当太极拳、拂尘、八卦游龙刀、武当剑、武当玄功、二指禅、云房太极、铁砂掌和气功等多项绝技,令现场观众深切地感受到武当功夫的博大与精妙。  相似文献   

18.
源出于武当道教的武术,把武当道教中的乌鸦神灵崇拜与武术活动中乌鸦仿生象形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显现丰富了武术象形动作中的攻防技击,又反映出武当道教神灵崇拜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武当道教武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老年人的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问题。根据武当太极拳的养生特点,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状况,提出武当太极拳适合老年人养生。  相似文献   

20.
王修雨 《武当》2009,(2):22-23
笔者经仔细研究发现,武当张三丰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理论,虽都同用“太极”一词,但二者区别较大,在陈式太极拳理论中可寻找出“经络”、“易经”“兵法”等痕迹,拳架与拳理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武当三丰太极拳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等,太极两仪之理是张拳应用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