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秘戏钱     
金长宝 《收藏》2013,(11):101-101
笔者对古代花钱十分珍爱,在这些花钱上,有的铭铸着喜庆祝福的吉语,有的镌刻着精美繁复的花纹。另外。还有一种花钱雕刻着人们羞于启齿的房事情景,被称为“秘戏钱”。因秘戏钱为古人祈求多子多孙的压胜品,涉及房事,也叫“合欢钱”,俗称“春钱”“春宫钱”或“避火钱”。  相似文献   

2.
宋康年 《收藏》2014,(8):88-88
古代的厌胜钱又名花钱,其形状甚多,有方孔圆形、圆孔圆形、八角形、菱形、葵花形、葫芦形等,其纹饰图案也是异彩纷呈,不胜枚举。笔者介绍的这枚孝子图挂花钱,属于民俗文化中的异形花钱之一种(见图)。该钱呈葫芦形,上端云头有一小穿孔,便于系绳佩挂,亦称"挂花"钱。  相似文献   

3.
古代花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是古钱币系列中一个独特的品类。就其品种而言,花钱最走红的是宫钱和秘戏钱,其次为人物钱、吉语钱、庙宇钱、上梁钱和钱文钱等。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内涵丰富的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宋康年 《收藏》2010,(2):147-147
中国古代花钱其钱文和纹饰虽有繁简,但内涵富有哲理,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宗教观、艺术观、民俗观等。如“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在旧时学子心目中始终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人生发展的唯一道路,只有耐住寒窗苦读、科举考中,才能获得金榜题名,乃至高官厚禄。这枚清代所铸“状元及第”背穿上“福”字和穿下鹿纹大花钱,就是这类题材在花钱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程思明 《收藏》2013,(2):10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6.
王军  苏诚安 《收藏》2009,(6):120-121
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的板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称其为古代袖珍“铜版画”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7.
樊中其 《收藏界》2012,(6):76-76
笔者热爱中国古钱币文化艺术,在古钱币收藏研究的同时,也收藏一些珍贵的古代吉语大花钱。有:"福禄寿"吉语大花钱、"长命富贵"八卦钱、"龟鹤齐寿"大花钱等等。  相似文献   

8.
正吉语钱,历代官炉、民间均有铸造,品种极多,内涵丰富,是民俗民风的缩影,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的吉语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清代二十四福寿吉语花钱(见图),直径48毫米,厚2.7毫米。品相精良,古朴雅致,蕴含福寿绵长的良好愿望,是清代花钱中的上品。其钱文字体变化多端,书法优美。从这类吉语花钱字数上来说,其正背的"福""寿"二字  相似文献   

9.
董大勇 《收藏界》2013,(4):61-62
前两期我们介绍了古代花钱中的圆雕与高浮雕,本期再谈谈透雕(镂空)花钱。透雕花钱起源于古代圆形玉璧,在商周的贵族墓葬中出土的很多圆形玉璧都是镂空的。也就是所谓"双面工"工艺,其工艺技术要比单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0,(8):28-28
“长命富贵”吉语花钱品种很多,约有几十种,并不稀奇,但正面“长命富贵”,背面“水波纹”,直径6厘米的明代大花钱您见过吗?笔者收藏花钱数十年,藏品近千,也是首次遇到,当时眼前一亮,直觉告诉我这是枚好钱。  相似文献   

11.
李将 《收藏》2008,(2):121-121
花钱是民间对所有不作流通钱品的统称。收集、鉴赏和研究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古代民俗文化,特别是对了解地域性的民俗民风有着宝贵价值。在笔者收藏的花钱中有一枚双面图案的龙凤花钱,颇具代表性,也较少风。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3)
正花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川炉所铸梅、兰、竹、菊四君子花钱更是别具一格,其中的魁首便是"梅"钱。笔者所藏一枚"梅"钱正面为一树梅花,背面是精美的楷书诗句:"而今来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该钱直径50毫米,黄铜铸造,雌刻精美,古朴雅敛,品相精良,应是清代此类花钱中的上品。梅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梅花种种美好的寓意,梅花在传统的吉祥纹样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古代花钱的价值,除了与它的年代和稀缺性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美感和寓意。这枚四君  相似文献   

13.
董大勇 《收藏界》2012,(5):67-70
1、“当百千当万千”花钱(图1)笔者曾见与此钱相同的实物,方穿六出,有缺角。 2,“天下太平”北周处斩蛟花钱(图2)笔者曾见两枚折十高浮雕周处斩蛟(背仙道人物)大花钱,图案极为生动,蛟龙出水扑面而起,张牙舞爪,人物较小然挥剑而迎毫无惧色,气势磅礴,钱圆形,圆穿,当为隋唐以前之物。  相似文献   

14.
郁恩芹 《收藏》2008,(12):127-127
我的藏品中有一枚“咸丰元宝”宝泉局当百花钱。该钱类似宫廷庆典一类特制花钱,为近年少见之品。  相似文献   

15.
徐浩楠 《收藏》2021,(3):39-41
有一类钱币,几乎历代民间均有铸造,材质多样,形状各异,纹饰粗细不一,但它们并不具备流通货币的职能。从历代泉谱给这类钱币的分类来看,被归为非正用品,并被称为“厌胜钱”或“压胜钱”,现今统称为“花钱”,也有人称之为“民俗钱”。  相似文献   

16.
杨爱存 《收藏》2008,(9):109-109
笔者于2007年夏季在辽宁某地农村购得一枚“康熙重宝”背双龙纹“宝泉”大花钱,其直径60毫米,穿径8.6毫米,边厚3.4毫米,重66.9克(见图)。该钱铜质精良,色泽金黄,包浆熟旧。面文“康熙重宝”四字为宋体楷书,凝重端庄,“熙”字写法与常见行用钱有别,左边不带竖画,同俗称“罗汉钱”中的熙字写法一致。传说罗汉钱是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而铸,当时被称作“万寿钱”,故此双龙纹大花钱亦有祝寿钱之说。  相似文献   

17.
李维 《收藏》2014,(1):64-67
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吉语钱”,又称“口彩钱”,许多吉利祝辞一直流传至今。吉语类花钱是压胜钱中最为庞大的一个门类,有的祈求长命百岁、升官发财,有的祈求兴商利市、安居享乐。  相似文献   

18.
厌胜钱,亦名压胜、押胜钱,俗称花钱。追溯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自汉以来,就有铸造。它是我国古代钱币长河中一条重要支流。这枚顺风大吉纹厌胜钱,就是具有典型性的吉语钱。该钱,质地黄铜,圆形、圆穿、阔缘,直径4.7厘米,  相似文献   

19.
镂空花卉钱     
陈联廷 《收藏》2007,(8):143-144
花钱这个名称的出现,最初可能仅仅指有花纹图案的钱币。清乾隆时期梁诗正在《钦定钱录》中,列举2枚有4朵花的镂空钱后称:“旧谱谓之花钱,并镂空两面,意皆撒账钱也。”南宋吴有牧在《梦梁录》中有“凡男女对拜毕,再坐床,礼官以金银盘盛银钱彩钱杂果撒账”的记载。  相似文献   

20.
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板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称其为古代袖珍"铜版画"并不过分。正因为花钱有多种亮点,花钱收藏队伍中不但包括了古钱收藏者,也包括了民俗文化和艺术品爱好者。就其品种而言,花钱中最走红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