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第九册     
7 鱼游到了纸上 [题旨说明] 1.第一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2.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境界说”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关于“境界说”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之多。文章拟从前人之见入手,分析其“境界说”的自然基础、基本内涵以及对其几个基本观点的理解.以期对“境界说”有一个比较新鲜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境界说”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关于“境界说”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之多。文章拟从前人之见入手,分析其“境界说”的自然基础、基本内涵以及对其几个基本观点的理解.以期对“境界说”有一个比较新鲜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炼字和创意呢?所谓炼字就是对诗歌中的字挑选、修改、锤炼。使这些字能够塑造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能够最大限度地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言人之未言”的境地。“创意”就是在炼字的同时,作者不断地调整思想,使思想更加深入,使感情更加独特、丰富,使自己对生活有独到看法,对人生有独到的理解。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炼字”和“创意”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言一字而意无穷”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张从安 《考试周刊》2010,(9):216-217
教师要充分预设,促进生成,将课堂教学提升至新的境界,要积极钻研教材,关注学生发展,适时调整目标,适当延伸内容,促进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达到预设的“匠心”与生成的“精彩”相得益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实验区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在课堂上只要是与文本内容有关的生成,教师往往十分关注,都会抓住这些生成点大做文章,由此引发开来,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说;课堂上重视与文本有关的生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正如新课标所说:“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文本。”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0期刊载了陶晓跃老师的文章《〈泪珠与珍珠〉的三种境界》,读过之后深受启发。笔者以为陶老师对该文主题与结构的理解比人教版教参的解读更准确、更实在、更切合作者的原意。“纯美—至真—至善”的三种境界说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文中“泪珠”的内涵与作  相似文献   

8.
高层次的旅游审美需求是促使人们进行旅游观赏活动的内驱力,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多重效应。深入理解“移情说”、“内模仿说”、“审美距离说”、“异质同构说”和“集体无意识说”等西方经典旅游审美思想以及“中和为美”、“自然为美”、“空灵为美”、“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旅游审美思想,对达到马斯洛所言的“高峰体验”与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畅爽”境界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改的核心概念,体现了时代变革对教学的内在诉求,其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由于一些研究者把生成性思维不加理解与批判地用于教学实践,加之人们“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及对生成性教学的认识出现偏颇,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随意式生成、控制式生成、表演式生成等失范现象。要克服这些失范现象,落实生成性教学的价值,促使新课改的深入化.离不开突现式生成、发展式生成及导向式生成。  相似文献   

10.
陈家尧 《今日教育》2007,(10S):41-43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制度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由此.课程内容除了有预先设计的静态的文本内容.还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的内容。所以有人说.新课程的话语体系中“生成”成为一个高频词。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在积极尝试生成性教学.可是.由于对“生成”的理解有误,出现了一些误区,甚至出现了被“生成”牵着鼻子走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境界论” 索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境界”(意境)包含着情与景,但绝不是一般的情景交融。“境界”(意境)的审美特质主要有三:一是因心造境的审美具象性;二是以形写神的审美表现性;三是以情动人的审美感染性。“境界”(意境)的生成是“虚实相合”,“虚实相合”的媒介有三种:相似点、牵连点和相反点。“境界”(意境)的审美效果是“境外有境”。林纾的“文境论”强调作者心境、修养对“文境”的决定作用是“扩前人所未发”。如果说“言志、缘情传统”是“境界论”(意境论)的历史基础,“立象尽意说”、“无外之境说”、“因心生境说”是它的哲学基础,那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则是“境界论”(意境论)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建立在以“理为核心的共相说的理论基础这,该说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将人生境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层次,发出的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追求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值得肯定的,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截然对立起来,在义利之辩上表现出抽象的道义性质。  相似文献   

13.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二胡曲《二泉映月》便流下眼泪,激动地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笔者以为.这里的“跪下来”应该不是形体的姿态,而是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姿态”。海德格尔说,人是“存在意义”的守护者,人理解世界.世界才不失去意义。诚如斯言.或许正是小泽征尔“跪下来”的理解.《二泉映月》才获得它应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重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著作。它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见解新颖、理论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王国维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思想的优良传统,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某些观点,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美学见解“境界说”。“境界说”植根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深厚土壤之中。境界或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美学家对境界最基本的理解和规定。这正是王国维“境界说”的出发点。王国维认为,严  相似文献   

15.
平时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时候,老师们总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你能通过读让我们感觉到……”让学生把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体会声情并茂地读出来,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美好意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读给我们感觉到各种情感或境界呢?  相似文献   

16.
庄子哲学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超越境界,在这一人生境界论上,庄子将真、善、美完整地统一在一起.而他仍是以“美”为最高境界的。可以说在庄子哲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精神绝对自由这一审美境界上。  相似文献   

17.
一、“前理解”是理解的通道 所谓“前理解”。通俗地说.就是“理解前的理解”,即主体理解文本前所已有的价值观念、经验、知识、思维方式等等。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实际上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许多“先入之见”甚至“传统偏见”。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设法让学生克服这种“先入之见”.从而进行所谓“清白的阅读”。在传统解释学中.受18世纪理性主义的影响,先见、偏见、传统等“前理解”确实曾被看作是影响正确理解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说题”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主要以学生“说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说题”的内涵和“说题”在中学数学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其次从培养“说题”意识,激发“说题”欲望,掌握“说题”内容,强化学习效果;掌握基础概念,深化知识理解;强化“说题”语言转换,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强化“说题”情感体验,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与王琪校长的谈话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生命。”在他看来,教育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第二重境界是润物无声,教导无痕;最高一重境界则是对生命的了知、洞察、理解和关怀。何以如此看重“生命”二字的分量?何以对教育中“生命感”的遗失和对生命本身的漠视如此痛心?何以连篇累牍地撰文倡扬“生命教育”的理念?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与王校长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达到的境界。“动态生成性”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从而使数学课堂异彩纷呈,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