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人文精神、和谐理念等,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视角来解读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能够从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教育的层面来认识大学生感恩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既是文化继承,又是时代创新,是高校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感恩教育只有和大学精神相结合,和学校教学相结合,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德育具有现实转换的价值.德育必须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传统文化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确保德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把我们的教育内容从民族精神的单纯教育拓展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兼容并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来感受传统文明、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这样的民族精神教育才会更加生动,更加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裁体,也是语文教育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因而,文言文教学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魏宗梅 《家长》2022,(3):141-143
中国传统文化凝结着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等,承载着民族的思想精华与文化血脉.在国家和教育部门强调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以及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号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生活化课程,以此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同时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发扬、继承与保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精神内容。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青年学生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尤其必要,它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作者所在的学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希望对高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借鉴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思想教育资源,创新和完善大学生思想组织教育体系,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振兴民族精神,是培养"四有"新人的百年大计.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为先导.以校园环境建设为载体,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当前大学生精神面貌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教育,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与灵魂,以及大学生对其继承和发扬的深远意义,进一步探索研究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美术教育资源之根,我们不能忽视民族本源文化的特质,应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展.要以扬弃的态度和教育观来看待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重构.本文重点从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吉祥图案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服装设计师胡晓丹的<流动的紫禁城>,阐明了民族文化是现代文化艺术与世界文化接轨的本源.从教育教学实践的角度,验证了合理的教育教学有利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重构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