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孟迪 《青年记者》2016,(24):38-39
2016年,腾讯公司发布的微信影响力报告指出,超过9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6成以上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每天超过30次的重度用户占36%.另外,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超过1000万个,公众号日提交群发信息超70万条,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而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平台因其受众群体特殊、传播内容独特等特点,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追捧.各高校团委纷纷建立自己的公众号,通过公众平台,推送信息提供服务,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本文对“山东师范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服务用户、贴近用户的新媒体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腾讯公司调查,微信的主要用户群是大学生,占总用户群64.50%,正处于大学生阶段的用户出于对平台的习惯性依赖而成为忠实用户的不会是少数.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孙严 《传媒》2016,(8):47-49
微信,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正式发布,作为移动即时通讯程序中横空出世的“黑马”,由于其广受用户追捧而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使用,引得媒体纷纷入驻,据Curiosity China发布的《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认证媒体和自媒体分别占微信公众号类型的25.4%和29.1%.微信庞大的用户量以及朋友圈、公众平台的推广,使微信已不仅仅是一个社交软件,更成为一个具有传播属性的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4.
微信公众号的普及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介平台.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10个高校政务微信公众号1000个样本进行分析,并根据用户的使用动机进行分类.对于信息的认知是高校政务微信公众号的主要使用动机,但是这种动机还受到认知协调和娱乐趋向的心理机制的影响.内容上与高校相关并且语言风格上相对较为轻松活泼的内容更容易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这就对高校政务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提出了要求:找准定位、利用用户的深层动机并且贴近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薛峰 《青年记者》2016,(35):83-84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与建设 2012年8月,腾讯公司开发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用户即可与特定群体实现全方位沟通.2012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成为首个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官微”)的高校.调查显示,高校师生使用微信的频率非常高,高校如何利用好官微发布信息,实现互动,是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微信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社交软件,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高使用率也成就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可能也是必要。然而当前高校对微信公众平台并没有物尽其用,如何更好发挥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依托的可交互的移动学习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①如何运用好现有的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各个机构的“必修课”.根据腾讯《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微信已经覆盖200多个国家、20多种语言,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并且,微信用户呈年轻化分布,平均年龄在26岁,86.2%的用户在18 ~ 36岁,绝大部分微信用户来自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和事业单位员工.②微信用户已经成为网络群体中的一个大户,而作为微信用户重要来源的高校,纷纷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校园信息,与师生、公众建立良好互动,传播校园文化,提升社会影响力.“985工程”高校(以下简称“'985’高校”)作为国内高校的“领头羊”,对其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为用户提供移动服务趋于泛在化.通过对全国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现状进行网络调研,从发文量、服务模式、服务功能、更新频次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特点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特色服务和智慧型服务项目,开拓图书馆服务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何淼  李彬 《传媒》2021,(3):65-67
新媒体的传播力和生命力要通过其传播效果与受众满意度来检验并评价,而青年受众的使用需求和满意度将决定媒体的发展方向.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受众调查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其微信公众号的使用行为特征与满意度,得出青年受众对微信公众号内容质量满意度较低和信息效用质量满意度较低的结论,并从提高受众满意度的角度对微信公众号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一个活跃的群体,他们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是微信重要的受众和主要参与力量.微信自由开放、兼容的特点,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微信内容芜杂、正确与谬误并存,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正在不断的贯穿于高校教学与管理的各环节.面对现今微信的迅猛发展及大学生微信使用的现状,高校的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的可利用性,开始尝试搭建微信公众平台用以开拓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途径.高校学生工作与微信相结合,借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学生工作,是现今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创新,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及深远的时代意义.立足于传播学角度对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探究,有利于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有利于高校提升运用微信公众号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平静波  郭征 《传媒》2018,(15):26-27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经过七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通讯工具,现已成为连接人、服务、商务的平台.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目前微信公众号数量已超1000万,日群发超70万条消息.腾讯《2016年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跃账号数达8.46亿,直逼9亿大关.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关注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中,订阅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占比47.8%,说明对于用户来说,微信公众号是其日常微信浏览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龚婧 《青年记者》2017,(32):92-93
在通信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在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下,种类繁多的通信设备、APP出现,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成本较低、操作便利等优势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校园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品性、价值观念、理想人格塑造的引领性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显性或隐性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高校自身的发展,而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账号分类有服务号、订阅号等,①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推出官方微信公众号后,全国各大高校就开始陆续推出官方微信公众号.本文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及微信公众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讨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菁瑛 《视听》2016,(11):122-123
随着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崛起,微信公众号也成为了传播信息的新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交方式。微信不仅优化了高校校园文化生态,还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机制。新媒体时代,对于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来说,利用好、发挥好微信公众号来有效建设校园文化就是一种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体现。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所有的订阅者都是"用户",保证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创作出符合师生视野期待的内容,提高推文的阅读量和转发量,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大学生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必然转变。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情况的细致调查和研究,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读者需求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大学生读者移动信息服务体系架构,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播方式的演进,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主流的传播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新媒体传播效率高、互动性强,深受青年学生们的喜爱,逐渐成为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高速发展,智能手机普及,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当今高校最主流的传播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逐渐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微信订阅号在高校宣传、日常管理、学生服务等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微信公众号为例,站在受众需求的角度探讨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应如何明确定位与构建板块,从而提升高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5):53-59
文章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年龄在20-30岁的青年用户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年用户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年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动机主要为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仪式性动机和新潮性动机。在这四个使用动机中,便捷信息性动机的因子贡献率最高。并且,在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上,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以及仪式性动机都对青年用户的使用行为上存在着影响。仪式性动机越强,用户的使用时间越长;获利性动机越强,用户的参与深度越明显;而便捷信息性动机对用户的参与水平和参与深度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微信影响力指数(WCI)评估了福建地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针对微信公众平台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范颖  吴越 《现代传播》2016,(4):70-75
本文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年龄在20-30岁的青年用户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年用户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年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动机主要为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仪式性动机和新潮性动机。在这四个使用动机中,便捷信息性动机的因子贡献率最高。并且,在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上,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以及仪式性动机都对青年用户的使用行为存在着影响。仪式性动机越强,用户的使用时间越长;获利性动机越强,用户的参与深度越明显;而便捷信息性动机对用户的参与水平和参与深度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各大高校也纷纷开通公众账号,面向本校师生传递资讯提供服务。然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泛滥式增长带来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本框架,通过对中南大学微信平台的实证分析,揭示大学生使用微信平台的主要动机及其满足程度,并进一步探讨当前高校微信平台的传播效果。本研究发现,认知动机与习惯动机为主要使用动机,二者在使用过程中获得了满足,微信平台的传播效果已基本达到。但这种传播效果仍然是流于表面的,高校微信平台还停留在"公告栏"的初级阶段,反映了当前高校新媒体受到校园传统媒体制约发展水平延缓于整个社会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董广安  李佳 《青年记者》2017,(30):47-49
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用户基数大、可供用户移动阅读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平台,于2012年8月推出,到现在不断升级、改版和功能优化,已经成为集发送信息、传播消息、社会募捐、比赛投票、消遣娱乐、购物消费、留言互动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场域. 2016年11月29日,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APP与微信公众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200万个,比2015年增长46.2%,预计在2017年将增长到1415万个.艾媒调查结果显示,52.3%的网民使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各行业微信公众号不断增多,网民已将公众号内容作为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