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老鸭信箱     
铜陵师范附小“一个烦恼”的男孩”:教师和家长总是让我背书,上一课背一课,好烦。唐老鸭叔叔:背书是学习方法之一,能有效地积累知识,烦是烦点,但对将来  相似文献   

2.
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我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自觉背诵古诗的兴趣和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古诗内容为中心,初步构建了“二线四步”的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两条教学线索并行,并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素质。一、课内背诗:情景性记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诗是诗歌学习的第一步。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里快速背诵呢?理解性背诵是最佳方法。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提出学习古诗的具体目标:知道作者是谁,自己解释题目的意思,自…  相似文献   

3.
从课堂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背诵练习,是背诵训练能收到实效的基本保证。把背诵练习完全放在课外,一是容易放任自流,二是使学生产生“给老师背书”的心理,不利于提高背诵的自觉性。采取课堂练习形式,说说背背,有助于消除这些弊病。二、善于培养学生背诵的兴趣,把学生引到文章的“规定情境”中来,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绝无旁骛。可以从启发提问或表情朗读入手,可以搞小型比赛或听录音,还可以运用教师所熟悉的其他方式;但关键的一条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即不仅能随时指出学生背诵中的错误,而且能流畅地背诵全文。三、朗读是背诵的准备,一定要首先读好,除了字音准确而外,还要把轻重、停顿和语气处理得恰当。必要时教师可以一句一句地领读。四、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维的层次——主要段落中的层次。这一点之所以显得格外  相似文献   

4.
边跳边唱     
这学期,我教一年级语文时,在班上开展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每周一诗”。每周一下午的第二节课为背诗课,课上我先检查上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然后把精选的一首古诗词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专栏中写出来,稍作讲解后带读几遍,让学生利用本周的课外时间练习背诵,下周一的背诗课再检查。刚开始的两周,学生兴趣挺高,效果还好。可是好景不长,三四周之后,每次检查总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背诵不出来,会背诵的背得也不流利。我很纳闷: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内容浅显,朗朗上口,一周的时间怎么就背诵不出来呢?看来这些孩子没把这项活动当回事,尽管我想方设法,又是奖励小红花,又是成立背诗互动小组,可还是收效甚微。孩子们不喜欢,无形中,把这“每周一诗”看成他们的一种负担了。  相似文献   

5.
每天课前5分钟,我都请学生背诵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快步走进教室,看着同学们都在等待着背诵,想展示自己,于是我开始指名背诵。前几位学生背得很熟,但最后叫了一位学生背诵时,他断断续续背了几句,却始终背不完,我看着他,同学们看着他,他惭愧地低下了头。当我正准备开口训斥他时,他忽然抬起头,小声地说::“老师,请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保证第二节课能背熟。”当时,我半信半疑地叫他坐下了。第二节课,上课一开始,还没等我开口,他就主动站了起来,高兴地说:“老师,我现在背给你听。”说着,一口气背完了这首诗,而且背得很有感…  相似文献   

6.
9月4日 《桂林山水》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课上我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尝试着与学生一块儿背诵,当我一字不漏地背诵给全班学生听时,他们先是惊奇地望着我,继而鼓起掌来,着实让人激动!其实,与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个中滋味是件乐事。课后,学生们围着我七嘴八舌:“老师,你为什么背得那么流利?”“老师,你背的时候,我真担心你会出错,没想到棒极了!”“老师,我还没背熟,课后我得加把劲!”此情此景,让我好幸福!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 ,特别提倡多背诵一些诗文。如何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呢 ?我本着“跳一跳 ,摘果子”的教学思想 ,设计了一张名为“聪明果”的背书表。背书表的左侧版头张贴了“一盆红柿子”的剪贴图和用彩色纸剪成的“聪明果”三个字。  背书表的横栏填写所背诵的篇目。我把课文篇目分三个层次编排 (意为过“三关”) :第一层次为课本指定要求背诵的课文 ;第二层次为较难背的课文 ;第三层次为最难背的课文。规定每过一关的前 15名 (约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 )获三颗星 ,第 16至 3 0名获两…  相似文献   

8.
背育课文或者课程以外的名篇佳作,常常是老师留给学生的一项重要作业,也是许多人(包括老师、父母等)乐此不疲的业余爱好。然而,由于不得要领,背育速度慢、吃苦多、效果差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人往往惟“背”是“恐”,因“背”而“悲”。怎么也过不了背诵这一关。其实,在背记文章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方法,却不太为人所注意,这就是用“耳朵”背诵。 有人也许会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平时背育课文从来都是眼看口读,与耳朵有什么关系?这里,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个我和女儿用“耳朵”背诵《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情况: 《…  相似文献   

9.
训练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直坚持把背诵放到理解文章的首位,有的边讲边背;有的当堂成涌;有的先背后讲。文言文中的许多字、同和句式,意义和用法方面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本身就有难度。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讲解一下,课后不复习巩固,很容易出现课内熟、课外生的情况,如果能背下来,效果就会好一些。下面我就结合《醉翁亭记》一文来看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我运用的是边讲边背诵、当堂成确的方法。《醉翁亭记》文章本身生动,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全文的主线是“乐”…  相似文献   

10.
【课例评价】 一、学生评价:课后我了解了这五位学生,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实用有效、容易掌握。阅读、背诵、写作起来不觉困难。反而感到新奇。特别是背诵,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理解阅读了一遍,老师就叫我们背诵,开始不相信自己能背诵,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居然也能背个八九不离十,真是神奇,我们学得特有趣。”还有一位同学说:“吴老师很会课改。”  相似文献   

11.
背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练习。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起作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看,每位中学生,一学期要背诵的文字大约是3200至4000字。整个中学阶段,共要求背诵课文100至120篇(段),约38000至48000字,还不包括记忆、背诵一些课外的名作及其它科目要背诵的内容。 青少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的黄金时代,按理说,现行的中学浯文敦材提出的这个要求,比较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经过努力。是可以圆满达到的。可是,有些学生害怕背书,甚至有不少后进生“谈背色变”,认为自己天生笨,不是背书的料。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讲清背书的科学原理,扫除心理障碍,介绍背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背书效率,以保证达到或超过预定的目标。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背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2.
余秀丰 《学子》2004,(12):39-39
背诵课文是语文教学的教学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法宝。有一则外国谚语说得好:“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但不少学生一提背书就“头疼“,对背书产生畏惧心理。那么,教师应如何树立学生背书的信心,解除他们背书的畏惧心理呢?笔者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示范背诵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课文的背诵,这是掌握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过:“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则巧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背诵环节予以足够的重视,而且在大力提倡背诵的同时对学生导之以法,助之以力,鞭之以策,结合我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方法:1!熟读成诵式。这是背诵的最基本的形式。读是背的前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读通、读懂、读顺口,才能记得快、记得牢。2!理清层次式。俗话说:“会背书者背结构”,因而在背书之前,我们先要理清要背内容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4.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谚语尽人皆知。然而,时下背书的观念淡薄了。有些教师认为,背书是“读死书”“老一套”“不符合教改精神”,不要求学生背书,因而学生就不背书。据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背一些好的词句。背诵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一般都能学好语文。不是每一个学生天生就喜欢背书的,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背诵对学好语文很关键。每周都应该给学生留一些背诵的作业,不但要背过而且要能背写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16.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其实,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学习英语更是如此.可现实是,我们的学生认为背书难,怕背书.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现状? 一、加强策略指导 1.充分理解是进行语篇背诵的前提.教师在让学生背诵相关语篇前,应该通过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背语篇;单纯为背而背,不求甚解,对于英语学习是没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17.
初中阶段的文科学习中,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文、英语单词与课文、历史事件、政治理论等,背诵课文等内容应"活"记,不要"死"背。背书时掌握背诵的技巧,不仅背得快,也会记得牢。下面的背诵十六法,整理提供给对背诵比较头疼的同学们,希望能有所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袁宝 《山东教育》2005,(34):28-28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背诵情况。不错,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叫袁野的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接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多背些好文章,可以丰富语汇,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受益终身。因此,在指导背诵之前,老师首先要讲清背诵的重要意义,使自己的教学对象在真正明确了背诵的重要性之后,由“要我背”转化为“我要背”的自觉行动。有了自觉行动,老师再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就会变“死记硬背”为“活记乐背”“活记易背”,背得轻松,记得牢固。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背诵。1、重章叠句的诗歌采用更换词语法《伐檀》这一课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20.
画图背书     
背书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特别是写景的课文,没有故事情节,背起来就更困难了。我本来很怕背写景的课文,可是,自从我五年级下学期摸索出了“画图背书”法以后,就再也不怕背诵写景的课文了。那一次,学习完了《月光曲》后,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第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屋内的情景,第二个自然段是皮鞋匠在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第三个自然段是贝多芬记下《月光曲》。其中第二个自然段最长,背起来也最吃力,该怎么背呢?开始时,我一句一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