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校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位、管理失范和权益保障工作中组织乏力、职能弱化等难题,分析了在高校内非事业编制人员规模将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关键是必须不断规范高校劳动用工管理和强化高校工会维权职能,才能切实保护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的权利,实现人力资源综合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人员结构和人事劳动关系的变化,非事业编制职工已成为高校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建立一个包括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民主参与机制、素质提升机制和纠偏纠错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适合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特点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维权机制,才能保证公正公平,才能充分调动非事业编制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真正实现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工会组织是维护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群众组织,高校工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非在编人员对入工会的意识和认同感,开辟经费来源,切实保护非事业编制人员的合法权益,创新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最终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等相关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高校非事业编制规范、有效使用的实现,解决这个问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与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非事业编制及聘用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探索实施事业编制人员与非事业编制人员一体化管理,引导非事业编制人员在维护自我权益的同时,积极参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人事代理、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等非事业编制在高校中普遍存在。非事业编制教师面临身份壁垒带来的薪酬待遇问题、制度壁垒带来的福利待遇问题、思维定式带来的发展通道问题等三大成长困境。解决高校非事业编制教师成长困境,需要破除身份壁垒,落实同工同薪酬待遇;打破制度壁垒,落实同工同福利待遇;摆脱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突破体制瓶颈,利用组织激励,构建共生融合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6.
高校非编职工是与高校或校办直属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非事业编制的职工,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日益成为高校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和生力军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各高校职工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事业编制职工(以下简称"在编职工")已无法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教科文卫体系统,非事业编制职工(以下简称"非编职工")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据调查,目前北京高校非编职工已占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工》2010,(7):23-24
一、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劳动用工的特征 (一)用工需求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高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原有的事业编制教职工和正式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任务需求。在国家难以短期解决正式事业编制及其他正式编制的前提下,高校为了管理的需要,不得不聘用或招用大量的非事业编制人员,因此,高校成为劳动用工的需求大户。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工》2014,(10):26-2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非在编职工已经成为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群体,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非在编职工在高校中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绝大部分人员未能加入工会组织,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学校的归宿感、认同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安徽工业大学工会针对此情况,大胆探索实践,在校内大力推进非在编职工同工同权同酬工作,有效地维护了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其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但我们发现,在现实中工会更多地履行着实施福利的职能,其维权职能却显得十分薄弱。高校工会维权职能现状同样堪忧。结合工会职能,从教职工、工会工作者和相关法律制度三方面分析问题存在原因,有助于做好高校工会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教事业改革,特别是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量的非事业编制职工成为了后勤服务队伍的主体。据粗略统计,各大型院校后勤的非事业编制职工大大超过校编事业编制职工的总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施行,  相似文献   

12.
<正>新常态下,工会职工大学如何把握新机遇,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市场需求提升职工素质,打造创业创新新引擎?哈尔滨市职工大学能够准确把握"围绕一个中心,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调整培训结构,破解工作难题,促进事业发展"的工作方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培训工作,走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具有工会特色的职工培训之路。作为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黑龙江省最早成立的成人高校之一,哈尔滨市职工大学以"为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3.
如何稳定高校后勤职工中的非事业编制职工,除了提高相应的经济待遇外(这是有限的),必须充分认识非事业编制职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4.
企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要在教育引导职工上有新作为,在落实维权职责上有新突破,在协调劳动关系上有新发展,在深化“创争”活动上有新成效,在推进基层工会建设上有新加强,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制度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职工教育》2013,(11):33-34
马淑芹现任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北京办事处主任、北京市职工互助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自2007年任职以来,她本着对事业、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服务大局、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带领全体职工积极探索具有首都工会特色的互助保障事业发展道路,在持续求进上做出新贡献,在务实发展上取得新成绩,在积极作为上展现新风貌,推动职工互助保障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随着以微博、微信、App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既对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引领提出了挑战,也为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文章阐述了高校工会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及新媒体给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提出了高校工会利用新媒体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以来,北京市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仅北京教育工会所辖就有16所高校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1所高校获评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3所高校获评中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以下简称"建家活动")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6月,北京市教育工会向各高等学校发出了《关于全国和市级模范职工之家复验工作的通知》(京教工发[2011]11号),再一次掀起了开展建家活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对高等院校工会构建和谐健康的劳动关系,规范和引导劳动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使高等院校工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劳动合同法>赋予了高校工会维权工作崭新使命:它明确了工会工作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及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职责,让工会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要求工会积极更新职工的民主意识.<劳动合同法>的施行,成为高校教职工民主意识发展的新阶梯,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民主政治的建设.影响到高校校园的和谐,影响到高校工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壮大,各大高校适时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并积极付诸实践。多数高校都建立了由众多职能子公司构成的后勤集团、后勤服务总公司之类的组织,与新组建的后勤行政管理部门是平级对等的甲乙方关系,后勤服务打破了行政指令一统天下的局面;采用企业编制,推行干部聘用制、员工劳动合同制,废除了僵化的用人机制;报酬与工作业绩挂钩,建立了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后勤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清产核资,注重成本计算,实行公司财务制度等。但高校的服务性质、“产品”性质、目标非营利性、利润非分配…  相似文献   

20.
工会传真     
《中国教工》2009,(8):F0003-F0003
北京师范大学工会和人事处人员交流与管理中心共同召开非事业编制人员用工问题座谈会(校工会供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