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其中一点就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换句话说,“教师即研究者”。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起来了,才能使“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得到更好地实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策划了本期专题。这组文章,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又有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南;既有专业研究人员理论文章,又有一线教师的经验体会。相信这能对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应该怎么做科研呢?有这样—种认识:科研就是做课题研究、写论文;教育教学工作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科研与工作是“两张皮”。或许你的科研已经做得很深入了,或许你还刚刚起步,你是怎样认识教科研的呢?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学知识:教师专业知识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隐性专业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将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①教育研究者与一线教师理解这个研究结论有一个前提条件:他们知道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什么。然而,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什么?这恰恰是一个多数的教育研究者与一线教师难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读周一贯老师的《“儿童作文”教学论》,捧着它.既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满心欢喜.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而这本书无疑在作文教学的荆棘丛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师专业化”、“校本研究”、“科研兴校”、“反思性教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教育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与专业研究者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在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不少专业研究者鼓励教师留心收集自己的研究资料,然后整理成教育论文并争取公开发表一中小学教师最初刈发表教育论文往往很有兴趣,热心地请专业研究者帮助他们修改文章,专业研究者也很乐意提供这种支持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现代教学》2006,(4):64-64
你们 “微观课堂”和“课堂教学事件”两个栏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栏目。“课堂教学事件”在形式的设计上既有来自普通教师的教学实践,又有专家的述评,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去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活动。其实大多数一线教师不是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而是缺少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缺少专家的引领。  相似文献   

7.
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应该怎么做科研呢?有这样一种认识:科研就是做课题研究、写论文;教育教学工作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科研与工作是“两张皮”。或许你的科研已经做得很深入了,或许你还刚刚起步,你是怎样认识教科研的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青年教师》2007,(4S):49-49
这是一套既不同于严谨的学术理论.又不同于散漫的教育随笔的教育丛书。作者都是一线教师,他们既拥有高超的教育机智与优良的教学技术,也有深厚的学养,是目前在教育杂志上频频发表文章并引起热烈讨论的“思想者”。这套书不仅凝结了来自教育活动的经验与智慧,而且渗透了来自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以及最新的教育学与课程学的思想,并且具有实践性。作者们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以相关理论烛照、以实践运用支撑的形式,使得文章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的厚度,即便是老问题也让人生发新感受。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国之未来。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成长,关键在培养教师的院校。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白热化,许多地区都在探寻教师教育的转型之路。嘉兴教育学院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将教师教育中心、教研指导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教育资源高地集中起来,开辟了一条“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素养培养路径。本期“前沿”,我们推出的这组关于“研训一体”的文章,既有理论高度的深入解读,又有实践层面的方法指导,希望能为教师研训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普遍重视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已经逐渐被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所认同。然而,一线教师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等一系列操作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以致在实际中出现了大而不当、华而不实、研而无效的现象,这不仅挫伤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也使教育科研与广大教师渐行渐远。“东方风来满眼春。”成都市锦江区中小学教师开展得热火朝天而又富有实效的小专题研究,给时下处于“高原状态”的学校教育科研送来了暖人的春风,让我们看到了色彩绚丽的教师科研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追随教师专业化的世界脚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尝试教育研究。然而,一线教师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怎么表达研究的成果等一系列操作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以至在实际中出现了大而不当,华而不实,研而不深,劳而低效、无效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积极开展“小专题”(有些也称“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现在这一颇具号召力、生命力、影响力的新颖的研究形式,已在广袤的大地上遍地开花,成为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要形式,形成了丰富的成果,惠泽于广大教师,从而破解了这一长期困扰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专递     
〔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开始广泛流传。这来自于“专业人 员即研究者”的启示,许多学者通过文章或专著不断宣传这个观念。近20年来,随着教育科 研的不断开展,教师对于科研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教育科研是否最终能够成为“教师不仅具 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的标志,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加强教育科研阎立钦信息专递教师与教育科研专版要目□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加强教育科研□教育学研究的“蛋”与“鸡”□立足点、出发点、归宿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潮中.教育叙事成为架设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鸿沟”中的桥梁,它让教育研究真正回到一线教师手中。在这几年中,教育叙事在国内的教育研究领域中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一线的教师又该怎样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教育叙事新的走向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潮中.教育叙事成为架设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鸿沟”中的桥梁,它让教育研究真正回到一线教师手中。在这几年中,教育叙事在国内的教育研究领域中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一线的教师又该怎样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教育叙事新的走向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振华 《江西教育》2023,(25):56-57
<正>“双减”是提升教育生态的必然选择,“双减”政策的落地,给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一、注重理论研究,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向引领“双减”实施两年来,虽然有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对此作了很多研究,但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的资料来看,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作业设计、教学手段运用、课后服务开展等方面,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校本研究”、“科研兴校”、“反思性教学”等教育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开始潜心搞起教研或者与教育研究者一起开展“合作研究”。他们最初对“发表教育论文”往往很有兴趣.热心地请研究者帮助他们“修改”文章.研究者也很乐意提供这种“专业支持”。不过,在平时与老师经常对话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教师在“谦虚”地承认自己“理论水平不够,不太会写论文”的同时.他们却都很善于讲述自己经历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17.
行动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然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教师要实现专业化,除掌握必要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技能之外,还必须有一种“扩展的专业性”。这种扩展的专业特性是指教师要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别的教师和课堂,研究和检验有关理论,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简单地说,即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而教师所要成为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研究型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教师,指能钻研教育科学理论,并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现象,总结教学得失,将点滴的经验积累起来,进行理性思考,对所教学科有一定见地的教师。那么,如何培养研究型教师呢2一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①以“三新”培训为纽带,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三新”培训是指新大纲、新教材、新教学参考书的使用学习,这属于常规培训。这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是以训带学、训学结合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的极好形式。“三新”培训既有理论讲座,又有案例分析;既有专家讲授,又有优秀教师示范;参训教师既是学员,又当教员。这种形式是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师专业化与“双师型”教师均是我国高职教师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分别引起研究者们广泛讨论。事实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必经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但是应该认识到,专业化才是高职教师发展的长远目标,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不应长期停滞于“双师型”教师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20.
刘艳 《文教资料》2006,(8):94-95
在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中,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为研究者,这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要求核心内容之一。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使自己的教学基于研究,使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