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感简说     
一因为美学史上系统的、真正能说明问题的美感理论遗产还不如美论丰富;因为人的认识问题、心理问题或者说意识活动问题可能更复杂得多;于是美感问题的解决也和美的问题同样的困难。特别是我们想从认识论上来说明它,而哲学家几乎不谈到这一方面的情况,许多问题要我们自己来加以解说,所以更加困难。比如说形象思维,昨天有同志讲过,只有曹日昌同志的《普通心理学》中在讲思维那一节里讲到这个问题,而一般哲学和心理学上都不提形象思维。其实哲学的认识论应该可  相似文献   

2.
为美学辩护     
为美学辩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三个:首先是“美是什么”?因为没有“美”,就没有“美学”。其次是“美学是什么”,它要论证的是一种专门认识(叙述)“美”的科学(话语)是如何可能的?换言之,即使世界上到处都有“美”,但假如不能通过一整套符号、形式和概念把它明确下来,那么人们依然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美的或不美的。在这种意义上讲,“美是什么”和“美学是什么”,是为美学辩护  相似文献   

3.
在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中,吴忠县利通一小不满足于“开几次会、讲几次话、作几次报告”,而是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首先,他们多次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向雷锋学些什么?”“讲文明礼貌是不是虚伪?”“什么是真正的美?”“我为人人是不是会吃亏?”等问题,明确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意义。各班级利用讲座、广播、墙报、故事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认识论中主客体关系是用来表明辩证关系的一个范畴。它在美学上用以揭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即人在欣赏现实美或艺术作品的美时产生美感,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这样一种关系是从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的一般关系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1.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人类作为自己活动的主体,正是通过这两种基本活动而和客体建立了两种基本的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和实践与被实践的关系。认识活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如何对它进行研究呢?哲学发展至今,出现了三种形态的认识论——认识逻辑学、认识心理学和认识社会学,它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 2.在认识逻辑学中,认识现象被看成是思维现象,认识活动被看成是思维活动,认识能力被等同于思维能力。它把认识论的研究限定在思维逻辑的范围,人类的其它认知心理和非认知心理均在其研究的视野之外,或被置于无关紧要的位置。认识逻辑学有两个类别,一个类别是思维逻辑过程说,这  相似文献   

6.
三、整体出发,分析欣赏。从课文的整体出发分析欣赏,这是很重要的。这一点,以往恰恰为一些讲课者所忽略。因此,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吕叔湘曾经深刻指出:“有些作品不分析还能感动人,一分析倒不行了。这叫七宝楼台,拆下来就成片断。一个雕刻或什么别的艺术品,很美,很感动人,你把它拆散后,就不美了。”这实际是点出了肢解分析课文无法获得美感的弊端。为什么呢?从美学角度看,美的东西必然是完整的。事实上,每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而它的美正是通过这种和  相似文献   

7.
美育与教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学教育”的简称。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它是“美学方面的教育”(《反杜林论》第327页)。人类要按美的法则改造客观世界,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美育就是培养人们正确感受、理解、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它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也是培养“四有”新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美的本质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解放以来,我国美学界进行过热烈的争论。但至今也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下面介绍几个主要观点。第一种意见,认为美是主观的,是人的一种观念和意识。我国当代的美学家吕荧就是主观论派的代表。他认为美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中的  相似文献   

8.
1.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人类作为自己活动的主体,正是通过这两种基本活动而和客体建立了两种基本的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和实践与被实践的关系。认识活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如何对它进行研究呢?哲学发展至今,出现了三种形态的认识论——认识逻辑学、认识心理学和认识社会学,它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 2.在认识逻辑学中,认识现象被看成是思维现象,认识活动被看成是思维活动,认识能力被等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哲学界向来有“广义认识论”与“狭义认识论”之说。前者是在“哲学就是认识论”意义上讲的;后者则限于“认识论就是关于认识的学说”,即以认识这一精神活动为对象的学说。这里,我想从后者的角度,谈一谈作为认识论对象的“认识”,应该包括什么,  相似文献   

10.
诗歌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文学形式,至今仍然高处于文学殿堂的尖顶。当你欣赏一首诗歌的时候,你是否会为那诗歌中传达出来的难以言传的美所感动呢?那么这种美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我们都说它美,那它到底美在哪里?一、什么是诗美和诗美的产生所谓诗美,是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感知、选择、加工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客观物的美,这种美一经创作主体表现便可以被读者接受、欣赏和评价。这种美源自于客观物的自然属性。审美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在人类出现以后才有所谓的美和审美。在人类形成之前,自然界的万事万…  相似文献   

11.
李平同学: 你在信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是美?也许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只问什么是“美”,而不是问什么是“美的”,这一字之差使你接触到了美学的核心问题。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在美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是一门反思的科学”。它是“以认识本身为内容”,对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进行再认识的。在哲学范畴中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谁在认识,认识什么,认识过程及其基本方法等等。也就是指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本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范畴。文献认识论是在认识论的关系范畴中对文献信息这种人类社会已经产生的认识成果从接受利用的角度进行考察的。它作为科学哲学方法的一种,以文献为物质本体,以读者用户为认识主体,以联系二者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美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特长,我们已洞开大门。我们面临着一体两面的难题:一方面要建构道德形上美学(外),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内),“合内外之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审美认识过程中,美学移情与哲学抽象有着天然的思维契合。美学移情处于审美欣赏的实质位置,是审美主体向对象“灌注了生命”。美学移情有着强烈的主观感性体验特征,但却内涵着深刻的哲学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哲学抽象是美学移情的思维基础,美学移情是哲学抽象的客观显现。  相似文献   

15.
冀志强 《天中学刊》2012,27(6):50-53
谈及老子美学,基本上会涉及《老子》通行本第二章的内容。人们大多认为本章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反映了老子美学中关于美丑区分的所谓辩证思想。这种理解事实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它并不符合老子整体的哲学思想和特殊的哲学思维。《老子》第二章关于"美"的论述,实际上正是要否定我们日常的关于美丑的定性与区分的做法。在他那里,在形式上区分美丑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真正的"美"是大"道"之"美",这个"美"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便是老子否定常人美丑区分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决定,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在全校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文明礼貌的小虎子》主题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和少年儿童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听党的话,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五讲”“四美”教育活动,个个争做文明礼貌的好少年。  相似文献   

17.
反映论美学走向终结。实践论美学与后实践论美学的出路在于类哲学的引导。“美是什么”难以索解,并非因为提问方式有什么问题。“美”这个词可以多义使用。美属于人类精神活动范畴,“美是愉悦”是对美的恰当定位,这一观点曾经长期被指责为唯心主义主观论,是不公正的批评。动物有前美,与人的美相联系又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作为感性学,美学是一种低级认识的科学,它主要关联于艺术与审美。但是,美学的哲学化,以及美学与哲学的交融与互渗,却表明了美学与哲学的密切关联。在本性上,这种关联揭示了,理性在近代既规定了哲学,也规定了美学;同时,近代美学也被置于认识论哲学的规定之下。由此,美学与哲学发生了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去年四月以来,我们在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激励学生为祖国四化立志成才的活动中,从实际出发,在学生中开展了思想美、语言美、仪表美的“三美”教育。这学期,根据全国总工会等九个单位的倡议,又进一步开展了“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行为。现在,全校“纯真求实、勤学好问、敬师爱友、身心健美”的文明校风正在形成,讲文明礼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正在健康地成长。要不要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文明礼貌教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认识论的提出(一) 教学论通常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做它的方法论基础。为了提出教学认识论,要先略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论点。一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自然界和社会是被认识的客体。主体作用于客观事物的活动叫做实践。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前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世界观,在大脑中所积累的思维方法,便成方法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人们要用世界观作为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所以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都列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后人如要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和社会,就要把原属于主体的思维作为客体来学习。二是实践第一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实践是检验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