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释了“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内涵,探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思政课程的改革、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现实诉求,辨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阻滞因素是全员育人环境不理想、教师和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并探索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构建的多维路径:重构“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实现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深度融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效应;建立“一课三融”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课堂融入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是落实“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保证。本文以信息学科的“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和“电路”三门课程为依托,开展融合思政建设的“六位一体三提升”信息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从课程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模式规划等六个方面“六位一体”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三提升”:通过颗粒化隐性思政强化显性思政,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上的“孤岛效应”;以线上线下多维度协同混合教学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促进学有余力的高素质拔尖型人才培养;通过产教融合再升级,推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在专业知识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维度取得较好效果:在彰显课程教育性的同时,发挥育人的功能性,实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元素交织交融、相辅相成,达到“专业不减、育人有增”的效果,支撑“自动控制原理”和“电路”两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  相似文献   

3.
张洁  闫春梅  张伟  孟丽红 《教师》2023,(25):111-113
文章作者通过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发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并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为例,提出以优化产教融合模式,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打造线上见习云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深校企融合深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护理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程思政为契机,校企协同共建共享思政资源,提高护理系学生职业素养等策略来构建“一线双体三阶段”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希望能为广大高职护理专业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聂辉  卿芸 《教育教学论坛》2023,(29):117-120
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分析了新时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目标;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三融一改”提升改造,即“学科融合、专业融合、课程融合,积极推动交叉融合发展,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艺术设计专业”;阐述了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及成效,在工作室课程体系、特色课程、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结合其课程内容特点和对应的岗位能力,创设了“双主线、三层面”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按照层级递进、互浸互融开展课程思政,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与推广,取得了“思政育人,专业强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瞄准“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建设对军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的使命要求,融合思政元素构建“三全育人、三方协同”的教学体系,更新育人思路,重塑“一核双融、三轨多点”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转化中提升“教学相长、辐射岗位”的教学实效。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有助于促进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和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备战打赢、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建设提供思路启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思政教育”意义重要。现课堂教学中,课程的“工科实用性”认识上的偏颇使得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有“融合”障碍。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专业内容”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研究及改革实践。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改革可以有效突破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障碍。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在当前高校建设“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与专业课融合困难、授课教师能力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等问题,研究以“行政管理学”课程为例,提出了对以上问题的应对策略,即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构建专业教学队伍、健全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希望能为我国“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为新时代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欠佳。基于此,文章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出发,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以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是在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格塑造、价值引领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阐述了专业课建设课程思政的目标体系和全面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探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修订、线下教学、线上教学、课程实践”的教学过程的方法,最后提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评价体系。探索构建“四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的路径,以期为全面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思政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不强、育人的协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水文化为切入点,开展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互融路径研究。构建理实虚一体的模块化协同式教学机制,促进思政课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创建资源池,为思政与课程的融合提供丰富的养料;创新结构化教学团队,发挥优势,实现“三全育人”。通过文化媒介搭建创新,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频共振;通过课程资源创新,打造出立体化结构资源体系。经过实践检验和推广应用,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大幅提升;学生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显著提高;学校社会辐射影响力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武夷学院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机械专业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机械原理课程构建基于“三双”教学设计,思创互融全过程培养创新型工匠人才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案例和专创融合案例(双案例)以“基因式”和“专题式”(双形式),融入到“大国工匠”和“创新中国”(双主题)的教学内容中。创建思创互融的线上自学与课外实践双平台,并基于双平台实施轻混合、理实一体的全过程育人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改革以来,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明显,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全国高等学校统筹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程思政内涵理解存在认知偏差、教学实践缺乏指导原则、思政资源开发缺乏推进策略等问题,梳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提出五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原则和三项思政资源开发推进策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育人新理念、新方法,且具有职业特殊性,在其教学实践中应遵循隐性教育原则、专业本位原则、有机融合原则、合规律性原则以及注重启发原则。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可以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学生职业认同、传承优秀职教文化三个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4.
交叉学科融合是新时代综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双一流人才建设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以高等院校光学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程“纳米光子学”为例,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痛点,瞄准交叉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育人培养目标,遵从“以学生为中心、交叉学科相融合和学研拉链式发展”三个创新理念,开展“教学内容优化创新策略”“教学模式融合及思政融合策略”“教学—科研拉链紧密互补策略”和“教学评价考核方式改进策略”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模式,以提升“纳米光子学”课程教学质量和交叉学科融合背景下学生的综合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研融合的复合型创新实践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郝文斌 《职业技术》2023,(5):97-102
“课程思政”+“医教融合”双驱动育人模式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大数据”“新医科”时代背景下,部分院校内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思政元素碎片化,教学内容单调、教法枯燥,脱离临床实际要求和学生真实需求,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等突出问题。为探究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新路径,课题组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了以临床工作者、高职院校教师、学生融合共创的“医+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具化了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搭建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了以课程思政临床实践为主要路径的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新思路。探索出一条以康养专业群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引领,以推进“仁心、仁德、仁术”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主体的改革新路径。为“课程思政”+“医教融合”双驱动育人模式体系的建设,培养适应未来康养模式的创新型康养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设计学及其研究方法”是设计学硕士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设计学及其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设计学学科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并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首先确定其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然后制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计划;随后进行了以“田野考察法”一课为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包括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思政策略、设计教学实施流程、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四个环节;最后在初步实现课程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持续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为课程思政改革在视野、宗旨、路径三个层面提供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建设性的启示。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构建“三育融合、三全育人”高职文科类课程思政模式,构筑文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四梁八柱。“三育融合”,指德育、智育、美育融合,以价值引导落实立德树人,以技能传授实现立技育人,以审美熏陶达成以美化人,增强课程思政输出力,树立课程思政硬形象;“三全育人”,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线上自学,线下研讨,实践体验”金课体系,突破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限制,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场域,提高课程思政沟通力,增强课程思政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三全育人”是构建新时代一体化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明确了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推进路径,有利于构建“教、学、练、赛”全覆盖、课内外一体化、“明德”与“精技”互融、“育德”与“育体”兼顾的新时代体育育人格局,可以实现体育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双提升。提出了全方位革新育人理念、全过程体现育人目标、全领域统筹育人资源的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作为一门综合性、多元化的专业课程,是高校理工科教育教学中面向实践应用的系统性课程,课程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思政元素。为贯彻思政与专业相长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课程从思政功能定位、思政元素挖掘方法、思政融合策略等方面深入探究“嵌入式”思政元素融合方法,将实践与理论相统一、专业知识与价值理念相融合,以提升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升课程教学品质和效果的关键。以“武器装备系统概论”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和“课程思政”教学渠道建设三个方面,探索和实践了立体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构建。建设了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构建了蕴含丰富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形成了多平台全方位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教学渠道。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为顺利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