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宋诗》册七卷三八三、三八四收张伯玉诗二卷,与他人重出者凡二十首,其中能确知误收的为十六首。1·误收葛闳诗册七卷三八三页四七三一至四七三四张伯玉《寄睦州朱少卿》至《题新定红蕖阁》共十五首,册五卷二六三页三三五三葛闳名下入“存目”,出《宋诗纪事补遗》卷七引《严陵集》,并有整理者附注:“此诗及以下各诗共十五首,文渊阁四库本《严陵集》题葛闳作。然《提要》罗列作者姓名,不及葛闳。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及渐西村舍汇刊本《严陵集》,均无葛闳姓名。察其诗意,应上承前列作者,为张伯玉诗。”查页四七三二《题思范轩二首》其二“接…  相似文献   

2.
清人王钦霖一生著作丰富,惜多散失,且其作品历来著录纷夥,仅有《待兰轩存稿》诗九十一首,以及零星散见于各载籍的少数篇章传世,其余存佚不明.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其散佚诗集四种,分别为《归游集》、《海鸥集》、《壮游集》、《有真意斋外集》,约有四百余首诗歌未见于世.今据新见文献资料,对其基本内容及艺术特色作梳理考论,揭示其学术价值,以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晚清文人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亦称通父,幼居安东(今江苏涟水),后迁山阳(今江苏淮安)。擅长诗文创作。其诗文集包括《通甫类稿》四卷、《通甫类稿续编》:二卷、《通甫诗存》四卷、《通甫诗存之馀》二卷及《通甫类稿补编》二卷等,本文即对各书的成书、流传及版本情况试作一些考察梳理。  相似文献   

4.
《乾隆衡州府志》([清]饶栓修,旷敏本纂)卷三十二“艺文”,有署名张九龄的《夜下湘中》诗一首:“洞庭入夜别,孤棹下湘中。露洗寒山遍,波摇楚月空。密林飞暗狖,广泽发鸣鸿。行值扬帆者,江分又不同。”《乾隆衡阳县志》([清]陶易修,李德等纂)卷十三亦署此诗的作者为张九龄。但此前各版张九龄诗文集均未见载此诗。经  相似文献   

5.
李洪启 《传媒》2002,(4):41-42
新闻界不乏入道文学艺术家殿堂的记者编辑,但集诗、书、画于一身又造诣精深的人却难觅。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范敬宜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精于诗书画的老记者。新近,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书画集册。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老新闻”数十年来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的人生足迹。 《范敬宜诗书画》集册共收入诗、词、散曲57首,书法手迹13篇,画作27幅。翻览全书,所收诗词散曲不少是思接千里,情韵相生,久读不厌的佳作,如长诗《世情画理两悟彻》、《七律·告别〈人民日报〉》,词《浪淘沙》(记事),散曲《双  相似文献   

6.
故宫博物院编的沈德潜《沈归愚诗文稿》所收诗中,有七首另见于其祖父沈钦圻之《晤书堂诗稿》,其中两首还被选入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沈钦圻名下,并且这些诗未收入沈德潜诗集中,可见应均为沈钦圻之作.沈德潜将祖父的诗列入自己进呈皇帝御览的诗册中,一是为推崇祖父,报答他对自己早年的赏誉之恩;一是依仗乾隆帝的恩遇,不怕因此犯下欺君之罪.  相似文献   

7.
现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五十余首,统计下来其中大约用了五十五个“山”字,其中有我国的三十六座山名。以山为标题者九首,如《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等。有一首《五律·看山》共八句,竟有四座山入诗。所有这些山都随着毛泽东的足迹,由南而西,由东而南运行,遍布华夏大地。  相似文献   

8.
日本平安初期汉诗集《经国集》卷十,载有安吉人(即安倍吉人)《忽闻渤海客礼佛感而赋之》及岛渚田(即岛田渚田)《同安领客感客等礼佛之作》两首诗。这是记载中日友好往来,研究两国文化交流,尤其是外交、文学和宗教交流的宝贵之作。今试考释之,以求方家法正。 一、 二诗写作之缘起  日本大学者津田左右吉先生《渤海史考》云:“(渤海国)其使臣遂于开元元年,对唐请互市,且请礼佛寺。日本《经国集》卷十有赋此事之诗,可为一证。”(陈清泉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77页)接着,他便征引了上述两首诗。津田的这一判断,无论从哪个角…  相似文献   

9.
以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驰名的清代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对中国古典戏曲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南洪北孔"。洪升存世著作有《诗骚韵注》(残缺)、《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孔尚任则有今人汪蔚林编辑的《孔尚任诗文集》,然而都不是他们传世著述的全部。目前,笔者在天津图书馆残破书中,有幸于清智朴和尚纂修的《盘山志》中(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凡十卷补遗四卷首一卷),发现载有洪升三次游历盘山所写的诗三十六首,文一篇,孔尚任诗一首,文一篇,皆是他们的集外所佚。这些诗文不仅关系盘山景物、史迹,同时也反映了洪、孔二人的生平思想。现分别辑录如下,并略作考订,以供学人参稽。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是宋代豪放派诗词的领军人物,读他的诗往往热血沸腾.然而,他曾写过一首不怎么豪放却非常出名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显然,这首诗远没有“大江歌罢棹头东”的壮阔气势,但却很有看头,起码它集合了中国古代朴素哲学观精华,解读了认识事物的多重性和多样性,非常富有哲理.这对我们寻找新闻写作角度带来了启迪,那就是:面对一座新闻矿山,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我们将看到不同的风景,完全可以写出更多更加精彩、更加多样的新闻作品来.  相似文献   

11.
寻霖 《图书馆》2008,(2):126-127
衡阳莫氏藏本王船山著作《宋论》、《读通鉴论》写本与船山笔迹不合,鉴定为抄本,但仍可补现存诸本之不足,可入善本之列。  相似文献   

12.
王嘉川 《历史档案》2002,(3):129-130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著录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 (以下简称《类稿》) 12 0卷 ,但遍查《四库全书》,并无《类稿》,于是有人认为 ,《四库全书》中《少室山房类稿》是有录无书。真是这样吗 ?查《四库全书》,虽无《类稿》,但集部别集类却收有胡应麟《少室山房集》 12 0卷1,二者书名不同 ,但卷数与类别却正相吻合。是一书异名 ,还是不同的两部书 ?查检《四库全书总目》,并无《少室山房集》提要。将《四库全书总目》中《类稿》提要 (即总目提要 )与《四库全书》中《少室山房集》提要 (即书前提要 )对比发现 ,两处提要前半部分的文句虽…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世界对清诗词的译介与接受,与唐诗及其他各朝代相比,起步不算晚,却直到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才得到真正的重视。在这个历史过程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同时精通英文的华人学者罗郁正先生,为清诗词的译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生平主持编译的《葵晔集》和《待麟集》不仅都是中诗英译的重要文本,《待麟集》更是迄今为止并不多见的清诗译介专书。本文结合对《待麟集》内容的介绍与评议,定位此书在清诗的英译与传播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寻绎清诗英译的历史脉络,评介不同清诗英译文本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及其对中国古典诗词西传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所引"孟棨《本事集》"的文字,并非孟棨《本事诗》的原文单行文本,而是宋佚名编《本事集》所收《本事诗》的缩写本。古代典籍所记载的《本事集》,实际是两种文献。其一,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省称作《本事集》;其二,杨绘之后的佚名编者汇集孟棨《本事诗》、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以及新添资料这三类文献而编成的本事诗词汇编,也称作《本事集》。佚名编《本事集》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孟棨《本事诗》原本进行了简化改编。  相似文献   

15.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不仕,洪武初应诏修《元史》,史成后授官翰林编修,擢户部侍郎,以年少未习理财辞归。洪武七年,因为苏州知府魏观撰《上梁文》,触犯明太祖,被腰斩于南京,终年仅三十九岁,《明史·文苑》有传。高启诗、文、词皆擅而尤长于诗,被后世推许为有明三百年诗坛之巨擘。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诗歌作品,有《吹台集》、《凤台集》、《江馆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集,共计二千馀首。洪武元年和三年,  相似文献   

16.
承友人送给我一本《文图并说毛泽东诗词》,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但一翻首篇《人生何处不青山》,顿觉极其面熟,亟取1996年12月东方出版杜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史话》的首篇《虑歇坪闻滴水声》一看,除新增一首前人赞韶山的诗  相似文献   

17.
王重民先生《伯希和劫经录》著录伯3597卷云:"诗集。第一首题《白侍郎蒲桃架诗》,馀均无题及撰人,但末两首考知为自居易《柘枝妓》(乾符四年灵图寺僧写本)。"今考原卷共抄诗九首,卷首为一书札,残。后空约四行位置始抄诗。九首诗中有白居易《夜归》、《柘枝妓》二诗,又有《白侍郎蒲桃架诗》,今人也多认作白居易的作品。卷末有抄写者"乾符四年二月二十  相似文献   

18.
严首升,湖南华容县人,生于1607年,死于1682年,字颐,又字平子、平翁,号确斋。著有《濑园诗初集》《濑园诗后集》《濑园文集》《濑园诗话》《濑园遗集》《谈史》等。他的生年比王夫之稍早,在当时,名气也不逊于船山先生。近现代著名学者邓之诚在《清诗纪事诗初编》中选录湖南遗民诗人四家,严首升与王夫之、黄周星等人并列。如今,王夫之名震寰宇,而严首升在湖南却无甚名声,但名声与一个人是否有趣并不必然相关,严首升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相似文献   

19.
新版《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终于在毛泽东同志十周年忌日的时候同广大读者见面了。新版《毛泽东诗词选》,同过去历次出版的《毛主席诗词》相比,显著的区别有三点。一是在内容上,共收毛泽东诗词五十首,比以往任何版本都多;二是对每首诗词都加了比较详细的注释;三是首次发表了毛泽东同志对诗词的自注或解释,因而使得注释具有准确性。由于这三个特点,使得《毛泽东诗词选》  相似文献   

20.
厉鹗《宋诗记事》卷四十八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系之朱熹名下。其实,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栻、林用中三人的联句。前一首诗是张栻所作,在张栻《南轩集》卷二中题目上无联句二字。从该诗所云"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来看,此诗显然写在朱、张、林乾道三年(1167年)十一月共游衡岳之后的一个秋天。后一首诗是朱熹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