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学习的主体是儿童,学习的本体是母语.一次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研讨活动展示课上,教师紧扣年段目标,围绕识字、阅读和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主线,删繁就简,让学生在40分钟内经历学习过程,实践言语活动,构建了“向学”、“享学”的母语课堂.  相似文献   

2.
潘利锋  刘芬 《零陵学院学报》2014,(2):170-172,176
英语“表面化”和母语“苍白化”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如何走出英语学习“表面化”和汉语学习“苍白化”的困境,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加强双语学习,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是当前外语教学应该反思的战略性的问题。论文以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呈现的“两化”现象的成因与表现入手,分析了当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表面化”和母语知识“苍白化”的现状、原因和解决的对策,提出了英语专业学生不但要重视学习英语语言内涵中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
武敏 《教育导刊》2010,(8):77-79
母语“干扰”指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外语学习的过程往往被视为逐渐排除母语干扰、不断向目标语靠拢的过程。但是,要完全排除“干扰”既不现实,也不必要,重要的是区分“干扰”造成的语言“差异”和“错误”,采取不同对策。在英语教学中应正视“干扰”的存在及其意义。并据此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我看来,语文的“语”指“汉语”,语文的“文”指“文化”。这里的“文化”非同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文”名词作动词用,“化”是一个词缀,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质言之,学习“语文”,就是要在汉民族语言(母语)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母亲特别语』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搞好我国幼儿英语教育?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应该体现出什么特点?我认为,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应该而且可以从母语学习的规律中找到一些科学的答案。有关专家普遍认为,儿童和母语的接触,以及儿童与母亲或者他人之间的互动,都是母语学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和过程。因此,母语环境或者母语输入对于儿童的母语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在诸多的母语输入形式中,“母亲特别语”倍受许多西方学者的关注,因为他们认为,“母亲特别语”可能有助于儿童的母语学习。尽管有的研究(如Gleitman等,1984)发现,“母亲特别语”同儿童的母语发展…  相似文献   

6.
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词是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副词“就”是其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拟在汉语本体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等理论为依据,探究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学习副词“就”时的表现,以及学习策略一母语迁移、过度泛化等对学习者偏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育,“母语教学法”是良好的尝试。“母语教学法”运用于英语教学应注意从兴趣入手,激发学习积极性,并注意创设语言环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8.
南轩 《甘肃教育》2013,(20):15-15
我基本赞同王旭明先生的观点。他在微博上说“我们的母语汉语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并非危言耸听。我们的幼儿园有双语的.小学全面学习英语,高考权重和语文数学同等,大学没过四级不能毕业……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甚至连大学的中文系也几乎成了“第二外语系”。不少学中文的学生对本国大量的优秀文化典籍不屑涉猎,知之甚少,却对英语学习情有独钟,他们手里捧得,嘴里念的,往往不是“国学”,而是“托福”和“雅思”。因为这是“出国”和“晋级”的必备.是他们社会生存的资格和门槛.因此极大地弱化了对汉语的学习.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同时,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成本高、收效低;学与用严重脱节,而且有很多行业,很可能一辈子不需要和英语打交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因学习英语而荒疏或降低了正常学业的水平.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应该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断。  相似文献   

9.
《江苏教育研究》2008,(8):F0002-F0002
“九五”、“十五”重点课题“母语教材研究”规模宏大。集中了国内外160多位专家,学者的智慧,研究了中国百年和世界40多个国家及地区当代的母语课程教材,覆盖了全球8大语系28个语种,形成了10个专题60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母语课程教材建设问题上形成了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在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发展进程中,语言,特别是母语的学习,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科学证明: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语言能力已经成为人类本能之一。以下的图表,表现了我们对“现代人终身‘语文’能力学习和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习得“了1”和“了2”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的正确用法和使用偏误加以归类和分析,指出习得者的习得顺序是先习得“了1”后习得“了2“。研究显示运用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了1”和“了2”习得顺序,并分析了“了1”和“了2”习得顺序的原因和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根据母语特点,遵循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让儿童学好语文的科学。语文教学也是艺术,是形象的、情感的、审美的、富有魅力的传承语文知识能力的艺术。由于母语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因此,中国的语文教育不仅是使儿童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的教育,也是使儿童成为真正中国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关于英语学习方面,是通过“习得”语言还是“学得”语言的规律来学习英语,专家、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英语学习放在英语的环境中,英语能力自然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但在没有英语环境或英语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英语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就显得迟缓。那么,如何在母语环境下来学习英语呢?进行适当的汉英对比有助于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4.
张瑾 《甘肃教育》2003,(7):61-61
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人类有“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习得”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获得母语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克拉申(Krashen)发展了这种理论,指出:“在第二语言学习或外语学习中,如果学习条件和学习活动与幼儿学习母语相同或近似,这种学习也称为习得。”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借鉴婴儿习得母语的过程,将使外语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语文就是语文。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只是“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的,而语言文字一旦按一定顺序排列组合成“文章”,就有了意思,所以“语文”就有了“人文性”。这个不说大家也明白。如果学习字典、词典能掌握母语,那就没有“文道”之争,也就没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回事了。  相似文献   

16.
张志全 《课外阅读》2011,(11):204-204
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英语难,教英语更难。英语是我们的第二种语言,它缺乏母语一样的语言基础,也没有像母语那样的客观环境,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困难重重,很难有兴趣可谈。这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大难题,所以说“教”比“学”更难。  相似文献   

17.
肖民 《大学时代》2006,(11):120-121
中国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时,由于受母语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自觉或无意地产生一些口、笔头上的不地道或错误的英语用法,其中,最普遍的就是“Chinglish”现象。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心得,在分析“Chinglish”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等基础上,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有效解决这一困扰学生学习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日语是日本的母语,但“日本语教育”并不指母语教育,而是指以日语为外语的第二语言教育。日本的母语课程称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完善。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语言实用为原则,以国际理解为背景,已成为日本母语教育的鲜明特色。一、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和传统的尊重教育承传人类文化,语言承载民族精神。母语教育强调民族特色,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是国际母语教育的总趋势,也是日本母语教育的基本方针。自“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母语教育在学习和吸收他国经验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目前正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流行的双语教学,是指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教学语言除母语之外还另用一门语言作为课堂主要用语的教学。它源于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双语现象指个人或某个语言社区使用两种语言的状况。双语教学牵涉学生所学习的第二语言(外语)以及他们的本旗语(母语)。在运用水平上,第二语言(外语)是学生的弱势语言,本族语(母语)是强势语言;双语教学关注的丰要是“保强扶弱”。“保强扶弱”反映了“双语教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全部动作反应”教学法,是根据我们学习母语时所产生的自然身体反应而发掘出来的一种新的语言学习方法。笔在实践中发现此种教学法对于增强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特与广大幼教工作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