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庄 《档案学通讯》2013,(4):101-104
两汉时期的文档官吏在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与统治思想的变迁息息相关。两汉文吏在西汉初年、西汉中期、西汉末年至东汉的儒法合流进程中呈现出法家思想主导、儒家思想开始受到重视和儒法思想合流影响下的不同状态,但是文吏中的少吏在这一进程中受儒学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孔氏南宗的历史渊源,江南儒学的兴起,南孔儒学与当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构成和拓展,提出构成一个崭新的图书馆人文精神体系,弘扬人文精神,提倡人文关怀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3.
著名先儒学者李翱以振兴儒学为自己的追求,在研究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充分借鉴佛学和道学的内涵,创作出著名的《复性书》,一共含有三篇内容。其著名的思想"去情复性",深远地影响着后世宋明理学思想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夏官吏请假制度反映了西夏官吏管理制度。通过对西夏故地甘肃武威出土的2份汉文请假条和《天盛律令》中有关请假规定的研究,我们知道西夏的官吏请假制度手续严格,程序规范,宽严适度,这有力地激励了官吏的信心,提高了办事效率。这一制度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农村社会的衰变始于清末,百余年过去了,这一趋势并未得到遏止。那么,今日的衰败是否出现了新的特征呢?20世纪30年代,在乡土中国日益分崩之际,"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曾试图运用儒家文化拯救中国农村。那么,今天是否还存在儒学"下乡"的可能?儒学既是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知识系统。作为生活方式的儒学本来就孕育于农业文明,那么,何来"下乡"之说?应该说,儒学本来是"在乡"的,只是近代以来,诸多外部力量对中国农村不断介入与冲击,先是"革命下乡",接着又是"法律下乡"  相似文献   

6.
龙燕 《兰台世界》2013,(15):16-17
清代一直注重对官吏贪污渎职犯罪的治理,在早期的《大清律例》当中体现了严刑峻法治理官吏的特征,在后期,随着摘要官吏权力的膨胀和国家内忧外患的影响,无法真正预防官吏犯罪,于是在宪政思想的影响下制定了《大清新刑律》。  相似文献   

7.
左康华 《东南传播》2011,(3):103-105
儒学是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上时间跨度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学术思想派别.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儒学的成功可视为传播上的成功."学在王官"的背景下,孔子以私学作为承载其传播意图的实现途径,结合了言传身教以及编辑典籍这两种传播方式,切合了当时的传播现实,取得了最佳的传播效果.私学不但使儒学成为了当时社会知识阶层共同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8.
"粉丝"古已有之,但是"粉丝"文化的构建却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呈现不同的特点。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微博的匿名性,信息传播海量,非线性传播等特征影响着"粉丝"文化;从社会文化层面上来说,参与式文化的兴起促使传统的"粉丝"从信息接收者到信息传播者甚至生产者的角色转变。微博上的"粉丝"之所以狂热和微博虚拟镜像狂欢营造出的"伪社会关系"分不开。  相似文献   

9.
<正>自古以来,官员的贪污贿赂就是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国家机器有效运作的"毒瘤",因此,从秦汉到明清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特别重视吏治问题,为后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封建鼎盛时期的唐王朝主张以法治吏,在赋予官吏权力的同时,更是设置了大量的惩治官吏贪污贿赂的法律条文,内容详尽,条理严密,开后世官吏贪污贿赂罪立法之先河,其完备的吏治章法被宋元明清沿袭,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作为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官吏管理制度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对官吏权力的控制,建立了和完善了科举取士制度、官员责任制度和监察制度等等,在规范官吏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隋海燕 《兰台世界》2013,(11):27-28
唐代的官吏管理制度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对官吏权力的控制,建立了和完善了科举取士制度、官员责任制度和监察制度等等,在规范官吏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巧敏 《大观周刊》2011,(22):177-178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康有为致力于将传统的儒学向宗教转化,并在转化过程中加入了许多现代化的西方元素,希翼以此使传统的中国文化向现代转型,努力使之适应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新形势。本人试图对康有为的儒学宗教观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尝试进行论述,并希望对当今兴起的儒学宗教热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代以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闭塞,世居在这里的苗族、侗族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形中成了独特的婚姻习俗:如"姑舅表婚""扁担婚""入赘婚"等形式以及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等习俗。随着清中央王朝势力的进入,大量汉族人口的入迁以及儒学教育的兴起,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的婚姻习俗在与中原文化发生碰撞过程中逐渐演变而趋向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运作下融合式的新闻生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规模化前进的"快车道",传媒发展逐步从单兵作战走向联合作战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从物理层面上的媒介整合阶段到市场意志控制的媒介融合初显阶段,经历了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一个以严惩官吏职务犯罪为特点的时代,在明代早期,皇帝十分重视,监察制度在打击官吏犯罪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到了后期,由于统治者的不重视,将这些制度搁置,造成了官吏的贪腐之风。  相似文献   

16.
<正>禀文是清代上行文书的一种,禀为报告、陈述之意。清朝地方机关下级官吏向上级官吏报告请示事情时,有在详文内不便言说,或不必言说之处,均用禀陈述。在京各衙门下级官吏对上级官吏言事,也可以用禀。此外,私人向官署陈述报告事件亦可用禀,称为禀帖。衙署内部的书吏、衙设向长官请示或报告事情时,也使用禀帖。禀文开头一般点明"某某官署或某某官员谨禀某某官署或某某官员",再以"敬禀者"三字引出禀报事由或所请示问题,最后用"肃此具禀"收束全文,文尾书"卑职某某谨禀"。  相似文献   

17.
刘炫伪造书籍显示了隋代儒学尚处于发展困境中的文化事实。即从外部来看,儒学至隋代尚未能够再次在主流文化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内部来看,儒学尚未能够为文人在"道"与"行"之间寻找到新的价值联系。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21):50-53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介的兴起,应运而生的是"晒"现象的盛行,进而演变成一种亚文化现象,然而这种"晒"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的自恋主义倾向。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根源,既受消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网络社会的崛起也是其内在原因。本文对"晒"文化现象的兴起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地探析。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不过短短的十多年,但它的产生与发展已经在深深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在唐代,官吏请假文书以牒的方式出现。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官吏请假文书,请假程序严格,文书条款齐全,而且其内容还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这些对提高官吏的办事效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