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象]明星隐私权被媒体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不是新鲜事情.在公众知情权汇集形成的公共利益面前,绝大多数明星面对自己隐私被曝光的选择是忍让,最多就是发出类似于冯小刚"炮轰"之类的愤慨,很少有明星选择诉至法院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因为此类案件的诉讼多以媒体使用"公众人物"抗辩胜诉而告终.  相似文献   

2.
明星的隐私一直是媒体、公众追逐的热点话题。新媒体时代,涉及明星隐私的话题,变得更为丰富、变化多端。明星隐私被泄露的渠道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对明星的伤害也越来越深刻。诸多案例表明,隐私权对于明星来说已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笔者认为,明星隐私权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道德问题、伦理问题。媒体、公众对明星隐私的关注与传播要有一个限度,如果抛弃社会责任肆意而为之,最终伤害的是媒体的公信力、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民众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本文在介绍隐私权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明星隐私权被侵犯的具体案例,从媒体角度分析明星隐私权被侵犯的深层原因,对公众、媒体、社会以及明星本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调查与排行     
公众对明星丑闻与媒体传播的认识情况如何?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明星丑闻的报道更看重真实、客观、公正等报道原则,反对媒体以调侃娱乐的态度和偷拍偷录的手法报道涉事明星及其家人,赞同媒体以“编者按”等形式表明态度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房雅倩  陈扬 《新闻世界》2013,(5):214-215
近年来,关于明星的报道一直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之一。从女星的"被小三"到明星夫妻的生活被曝光,明星报道在一点一点的向低俗迈进。纵观文娱界,对报道尺度、报道原则以及报道的商业利益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究竟应该怎样报道明星?本文从《申报》对于阮玲玉的一系列报道中探寻当时媒体对于明星的报道,试为现代媒体明星报道找出一种新闻性与责任性统一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5.
杨慧 《新闻记者》2003,(9):46-47
目前,青少年的明星偶像崇拜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此人们有许多看法。本文作者认为当前媒体热衷于明星新闻,而青少年心智尚未健全,明星偶像崇拜具有危害性,媒体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但也有媒体发表关于“文化偶像”评选新闻,援引青年代表的说法:“尽管鲁迅等文化巨匠仍在影响着青年人,但不可否认张国荣、王菲这样的明星也在青少年成长期产生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偶像,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年轻人的选择,而不是硬将自己的固有思维强加于别人”。孰是孰非,我们十分希望广大读者来稿,就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和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发表自己的看法。目的只有一个,是想通过讨论,取得共识,使我们的青少年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体在做明星报道时,主要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圈的名人上,因此,将此类以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媒体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但是,也常常为受众做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明星的负面社会评价的形成与媒体对娱乐圈的黑暗现象、  相似文献   

7.
低俗之风“拷问”媒体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红杰  邹声 《新闻世界》2004,(12):18-19
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近一段时间,低俗之风在一些报刊、图书、电视、网络中呈抬头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种现象,多位专家表示,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自己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8.
舒影 《新闻实践》2005,(6):42-42
一、具有品牌“符号”的电视“明星主持人”电视主持人是电视台自己制造的“明星”,电视因主持人而吸引着观众,主持人也因电视而名扬四海。主持人往往又是和节目、栏目联在一起,相互依存。因此,电视媒体“明星主持人现象”已受到业界越来越大的关注。两年多之前,崔永元因长期失眠不得不抱病休养,引起了媒体的许多关注和猜测。《实话实说》新的主持人虽然也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9.
刘晓涛 《记者摇篮》2009,(11):93-93
随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量的涌人“主持人”这个行业中来,大有“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听过或者看过了众多主持人的节目后,一些被人们称作有“个性”的主持人在这一职业中脱颖而出,他们主持的节日个性鲜明、选题讲究、节目构架设计巧妙,可听性或可看性极强,这些主持人也甚至成了受众喜爱的明星偶像。更有一些个性化主持人不但自己成了明星,还使他所在媒体的声望大大提升,从而带来大量收益。  相似文献   

10.
任芳言 《青年记者》2016,(21):37-38
媒体类公众号名称的分类 微信公众平台中媒体类公众号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传统媒体在微信平台上的延伸,与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等媒体形象直接关联;第二种是报社、出版社或网站等旗下负责运营特定内容的公众号;第三种以个人为主,主要发布原创内容,即自媒体. 这三种媒体类微信公众号差异较为明显.大部分传统媒体的公众号会直接以其媒体名称命名,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一般在报社、出版社或网站旗下的公众号,命名时相对更自由,形式选择多样化,如“团结湖参考”“百度新闻实验室”等.  相似文献   

11.
传媒“议程设置”与公共知识分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然 《新闻界》2005,(6):124-125
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1)已经成为大众媒体的一个大众传播符号(意见领袖)出现在公众视域之中。网站的论坛,报刊的专栏专访,电视节目中的嘉宾讨论、辩论会,公共知识分子明星般的频频在媒体空问亮相出声,他们本身也成为了公众和媒体讨论的热点。去年秋《南方人物周刊》就策划了一期“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的专题,紧接着各个媒体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公众也参与了积极的讨论,将这一话题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2.
公共媒体是需要为受众提供相应的娱乐信息的。然而,在“尊重公众知情权”和“满足受众兴趣”的幌子下,一些媒体热衷于曝光明星隐私、追逐“桃色”、“花边”新闻,刻意制造耸人听闻事件且不惜笔墨和版面,添油加醋大肆渲染。此次香港《东周刊》刊登香港某女星被迫拍摄的半裸照片而遭停刊,其后“南华传媒”旗下刊物《3周刊》觊觎《东周刊》停刊后的市场,再度刊登该女星裸照,甚至加印促销,行为“比《东周刊》更卑劣”。这次事件被称为是香港娱乐媒体“低级趣味综合症”的总爆发,虽然发生在香港,但其折射出的娱乐新闻庸俗化倾向,在内地的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中,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社会组织为塑造良好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已逐渐被广大企业所认可和重视。而作为我们广播媒体,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在做“企业”,并希望把自己的“蛋糕”做大,实现“两个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广播媒体也应该重视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如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作者和名人偶像也在出版界出现并风靡一时。电视缔造了明星,而经纪人则专注于培育明星。由于因特网绕过了出版商这个中间环节,为明星作者与他们忠实的读者之间的直接沟通架设了桥梁,出版商不得不开始寻找生存的出路,所幸的是,因特网还不足以成为缔造明星的媒介。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作家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在英语国家,狄更斯可以称得上是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明星”作家。今天,许多作家变成了“明星”;更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明星变成了作家。像 O.J.辛普森审判案这样的媒体事件就可以…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新闻舆论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公共知识分子(publicIntellectual),近年逐渐成为讨论热点。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亚格比,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的《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中宣称,美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死亡,最后一代是二十年代出生的,被称为“公共知识分子”,即面对公众发言,为公众写作。①结合目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存在现状,我想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就是那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公众关心的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热点问题在各种公共媒体和讲坛上发表评论的知识分子”。自“非典”、“孙志刚事件”、“黄静事件”发生以来,知识分子在媒体上论政立言,…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娱乐新闻中,明星是新闻的主体,很多好新闻的出炉都源自明星身边事。明星的表演受到老百姓认可,之后被喜欢、被追捧。但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星出名后得到追捧和爱戴,其社会功能要对公众起到引领作用。明星就要比普通人更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果稍有不慎,往往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网络的发展,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在体育报道中,面对体坛热点明星的采访,比拼就更趋白热化。体育领域,明星璀璨。像姚明、刘翔这样的体坛热点人物,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百姓的视线,因此所有媒体都会派出自己的精兵强将,去牢牢紧盯这些明星,这就是所谓的“贴身采访”。  相似文献   

18.
对星闻秘事的炒作已经使很多媒体的娱乐版变成了一杆枪。这杆枪被风头正健的明星们用,被已经过气的老人们用,被明星制造者们用,后来还常常被媒体自己用。被枪击无数次的娱乐新闻购买者终于有了防弹衣,于是这杆枪只能被媒体用来自废武功。  相似文献   

19.
姜新 《新闻世界》2011,(11):43-44
大牌明星是指行业的翘楚、领军人物。对于明星,尤其是大牌明星甚至大腕等,记者都想写出独家新闻来提高媒体的吸引力,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但明星的光环和资源的稀缺使得省级报媒记者很难采访到,尤其是独家,更不要说最基层报媒的县市报记者了。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采访经历,归纳出“我来帮您忙”法、正面不成迂回法、见机行事“导游”法等五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电视荧屏上第一次打出“主持人”这三个字是在1980年。至今,电视节目主持人数量迅猛增长,近乎饱和。在此期间,开播于1993年的《东方时空》和1996年的《实话实说》以及紧随其后的一批名牌栏目培养了一批时至今日仍然难以被后来者超越的、在全国影响力极大的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崔永元、何炅、汪涵等。在中国的广大受众心目中,他们是同行中的佼佼者,是非常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时,由于他们在电视媒体中出头露脸、带有显著的公众性这一特性,使得他们不可避免的带有了明星色彩,成为璀璨的电视节目主持明星。最近几年,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电视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受众被分流,媒体格局和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和传媒格局的变化,电视媒体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市场驱动与“受众本位”观念的引领下,电视媒体纷纷将重心转向了追求高收视率、吸引更多广告投入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上来。而在电视媒体追求高收视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当中,打造、包装和推出属于自己的明星节目主持人无疑是一个有效且能够实现媒体和主持人双赢的策略。拥有属于自己的明星主持人可以使媒体的影响力大大提升,而明星主持人独特的品牌价值同样能够提升媒体本身的品牌形象与价值。当提到光头孟非时,江苏卫视自然而然就跃入了人们的脑海。孟非独特的形象俨然就是江苏卫视的门脸,孟非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江苏卫视的影响力;提及华少这位有着“中国好舌头”美誉的主持人,人们自然不能不想到《我爱记歌词》和《中国好声音》以及其东家--浙江卫视。华少在主持节目时的出色表现不仅使他在国内尽人皆知,其声名更是远播海外华人圈。作为一个明星主持人,他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