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结构由理论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构成.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优化设计为五部分: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程实验、学生课程设计、学生自主实验、网络互动教学.采用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和对比式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MATLAB、网络教学方式相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3.
"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课程应在课程功能、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课改"对<学科教学论>课程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深入中学研究"课改",应成为"课改"坚定不移的拥护者、实践者、研究者,以适应"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田纳西·威廉斯开创的"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其跻身于世界级戏剧大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一创作方法的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试验过程.<欲望号街车>是其成熟的标志.文章通过详细地比较<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中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及其交融的程度,来考察其"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成熟这一特定阶段.  相似文献   

5.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辩"、"名"、"辞"、"说"四方面对沈有鼎关于<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自古及今对<离骚>"三求女"喻意的解释众说纷纭.笔者从<离骚>本文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定势,认为<离骚>中的"三求女"指求楚贤君.屈原求女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明君以实现其"美政"理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8.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上的流行,构成了网络背景下对经典传播学理论一次颠覆.从<无极>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验证了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式在网络传播时代的有效性,这对于做好当前的舆论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九章>诸篇充分展现了屈原后半生的遭际和思想情怀,它和<离骚>一样,同是考察屈原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的重要文献.其中诸篇在情绪变化上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惜诵>、<思美人>、<抽思>仍含期盼之情,<哀郢>、<涉江>是承上启下之作;而<悲回风>、<怀沙>、<惜往日>则是表达了作者"欲不死而不得不死"的绝望心绪.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