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所谓作文三修,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素质教育而施行的三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效方法,简言之就是修稿、修脑、修人。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方法未能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甚至其基本体系都被人为的割裂了,致使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修稿,不重修脑;只管修文,不管修人。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三修”。  相似文献   

2.
方蓉飞 《小学语文》2013,(11):44-49
传统的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理念与实践上弊端明显:一是教师的教学是基于“任务先行”的教学,因为“应试教育”,教师把作文教学当成艰巨的任务,为了得高分,用条条框框来要求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致使学生一升到三年级就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3.
很多教师反映小学三年级语文难教。其原因是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大多数学生很难“写一段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的话”,甚至部分学生似乎根本不懂作文(这里指山村小学),形成了教师愁教,学生愁写的现象。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总结出作文启蒙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把学生死背范文、一味多写视作良方,限制了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学生只能奉命作文,怕写厌写,心理负担沉重,独立作文能力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革作文教学,实现“三个转变”,以强化学生作文自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丘石梅 《生活教育》2014,(10):89-90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普遍遵循着“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下和“应试教育”皮鞭的驱赶中,写作教学已陷入举步维艰的状态,学生所写作文大都缺乏真情实感。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课堂,医治作文教学中“少陧差费”的顽症。  相似文献   

6.
一、应试教育中作文教学呈现的误区有人说,作文教学是块橡皮泥,任意操作便成形;有人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副产品”,理应屈居其次;也有人说作文教学是无舵之舟,难以驾驭,这三种观点正是作文教学陷入误区的理论概括,而从教多年的笔者却要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作文教学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主渠道。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气候下,作文教学已呈现诸多不良的“征候”,陷入了教学的误区,有的甚至已产生惊人的恶果,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由于越来越多的地区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历史久远的应试作文陆续“下岗”了。那么,“写”适应素质教育的“作文”时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仅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出发,谈几点认识。其一,不能因为应试作文“下岗”就全部否定过去的作文教学经验和方法。应试作文“下岗”,除了这种作文本身的弊端外,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不再适应今日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的国情。但是,如果因为应试作文“下岗”,就盲目地把“应试时期”许多有关作文教学的具体经验和方法也搁在一边,这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在应试教育“时期”,许多具体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为使作文评改确有实效,本着“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1997年10月开始,我们在山东泰山中学高97级11个班进行了“‘分组互批,三导两评’作文评改方式”的教改试验。教改课题中的“分组互批”是指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作文由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相互轮流批阅;“三导”指写前引导、改前指导、改中辅导;“两评”指范文点评、改后总评。实施这种评改方式的基本步骤是:(一)写前引导。写前引导是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进入写作的阶段。命题后,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思路,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作文是每个学生学习语文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方式、方法很多 ,其中“一课一练快速作文的训练”是作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一课一练快速作文训练”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当堂命题作文”。应试教育中的“当堂命题作文”是为应试教育设计的一种作文训练模式。当堂统一命题 ,让学生当堂完成 ,这种训练很适合应试。但是 ,这种训练方法不符合文章自然产生的程序。不要说一个普通的学生 ,就是一个专业作家 ,如果给他一个题目 ,让他马上写一篇文章 ,也未必能写出好…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帮助学生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与方式 ,十分重要。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更新观念 ,明确课改目标。 受应试教育的干扰 ,长期以来 ,学生作文的质量以及作文教学的效率处于低水平状态。不少教师忽视作文的基础教学 ,脱离学生实际 ,急于求成 ,人为地抬高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来写去总写不好 ,失去信心 ,产生畏惧心理。每逢作文 ,如临大敌 ,紧张极了。为了应付考试背范文 ,抄作文选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没能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的问题 ,广大师生一直为“作文难”所困惑。应试教育既苦了教师 …  相似文献   

11.
学生“互批作文”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划出一定的范围或项目,让学生相互找出作文的优缺点,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一种批改方式。一、学生“互批作文”的操作原则在学生中开展“互批作文”教学活动课并不简单。为开展好这项教学活动,确保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2.
“空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指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作文的“空白”是指在写作中未明确或说明的部分和暗示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将“空白”手法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散学生的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亦应讲究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致使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决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 根据作文教学的现状,新教材语文第一册在作文教学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它既注重吸收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又体现了21世纪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作文主体性原则在新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新教材把写作、口语交际的内容独…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历来是教师最头疼的事。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作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在“予人规矩”的基础上使人“巧”。所谓的“予人规矩”是指使学生掌握语、修、逻、文等有关的知识。所谓使人“巧”就是使学生在掌握语、修、逻、文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熟练的写作技能。因为理论知识扎实的人不一定写作能力就强,这其中有个经常运用,熟能生巧的问题。现就如何使人“巧”谈些个人做法。  相似文献   

15.
技校生往往不会写作,在作文中出现的毛病甚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坚持写“下水文”,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首先具有这种能力。假若教师自己不能写,光让学生写,那这样的老师只能算半个语文老师。教师“下水”,能体味学生作文甘苦,探索作文教学规律,便于在学生“下水”前有效指导,引路搭桥,触发文思,给予启示和借鉴。再者,写可促读、促思、促教。写是在职讲修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在应试教育之下,作文教学只为考试服务,为了谋求分数,我们教师往往只顾教学生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职责抛之于教学之外;为了谋求分数,就只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求稳妥、求平庸,而把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宗旨牺牲殆尽;为了谋求分数,就只顾引导学生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把作文和做人割裂开来,作文缺乏鲜明的个性,往往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在应试教育之下,作文教学只为考试服务,为了谋求分数,我们教师往往只顾教学生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职责抛之于教学之外;为了谋求分数,就只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求稳妥、求平庸,而把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宗旨牺牲殆尽;为了谋求分数,就只顾引导学生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把作文和做人割裂开来,作文缺乏鲜明的个性,往往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这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把学生降到了物的层面,忽视了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和主体意识。由此可见,呼唤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已被现代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立体思维”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教给学生“立体思维”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思考问题习惯于单向性思维,甚至在“此路不通”时,还在那里钻死胡同,不善于另辟蹊径。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改变思维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虽然建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训练体系和模式,但为作文而作文、为升学而作文的倾向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培养。众所周知,中学生作文的实际状况是难以令人满意的。社会的评价是:“在企业里,多数中学毕业生写篇黑板报稿都文不成句,错字连篇,一篇工作简报都写不出来。一个拥有数千名甚至上万名大中专毕业生的大型企业里,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实际效益,可以探索在作文时“不拟草稿,一步到位”。何谓“一步到位”?我指的是在单元作文训练项目中,通过教师的细化指导,学生在拟定了必要的提纲后,腹中打好全文的草稿,随后等教师指导结束,在作文本上一气呵成地完成作文。以下是我对小学作文教学实施“一步到位”的若干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