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清代养生的研究更讲究实际的操作,特别是康煕、乾隆年间,长寿者逐渐增多,寿星们的主要养生方法是“身须动,心须静;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运,面常搓,足常擦,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酒勿醉,色勿迷。”简称为“二须十常四勿”。其养生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金缨。金缨——清代著名字者,他在所著的《格言联壁·摄生》一书中有大量历代的养生资料,流传于世。其中含有八个“气”的养生论述:“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贤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从养肝气,薄滋味从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相似文献   

2.
☆量腹而受,量身而衣。☆狂饮伤身,暴食害胃。☆饥不暴食,渴不狂饮。☆吃得快,咽得慌,既伤胃口又伤肠。☆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养生当论食补。☆食惟半饱无兼昧,酒至三分莫过频。☆怒时勿食,食时无怒,醉后勿饮冷,饱食勿便卧。☆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乾隆是我国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活了88岁,拥有独到的养生理论,他自己总结的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放在今天也很有借鉴意义,那“十常四勿”具体指的都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当您在参观北京故宫的时候,不知是否注意到了帝后床铺摆放的方位,即东西方向。为何如此?中医有说法。早在唐代,养生家孙思邈就在《千金方》一书中说:“凡人卧,应讲究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并强调:“头勿北卧,勿安床。”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一书中也说:“寝恒东首,谓顺生气而卧也,头勿北卧,谓避阴气。”指出了人在睡眠时,床位的摆放,会对养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睡眠方位以“东西向为好”的理论根据何来?原来,中医依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指出,头为“诸阳之会”、“诸阳之巅”,是人体的最上方。它的朝向,在坐卧朝天时不存在方…  相似文献   

5.
世上人,访高龄,常劳动,此二者,勿过悲,能自制,作与.么,展即起,饮与食,忌粗硬,对百疾,速治疗,长寿法,得高寿,想长寿,细探研,血脉活,应适当,勿狂喜,不幕怒,有定规,夜.即眠,宜清淡,应细软。防为先,勿施延,为止述,并不难,此愿望,总其道,勤锻炼,忌息速,善自慰,逢难事,非特殊,睡眠足,  相似文献   

6.
【饮食勿偏】“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身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博食充分体现食物互补的原理。博食是获得各种营养素使营养平衡的保证。日本提出“每天至少吃30种食物”。我国古代医著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博食思想,一直受到古往今来的中国人的高度重视。博食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粮豆混食、米面混食,适当辅以包括肥肉在内的多种动物性食品。【食宜清淡】“味薄神魂自安”;饮食要“去肥浓,节酸咸”;“薄滋味养血气”。【饮食有时】“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要长寿,三餐…  相似文献   

7.
吃饭也是有许多规矩的,否则伤胃伤肝。大家请看:A N GI根据现代医学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饮食方法应具备如下准则:早餐宜早人体经过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食,精神才能振作,因此早餐宜早。宜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助于唾液分泌,帮助消化,而且能减轻胃的负担。宜暖。俗话说:"一热三解",暖食味道好。中医认为,胃喜暖恶寒,寒易伤脾胃。食用生冷食品及瓜果均宜适量,利于胃的消化、吸收;否则,会造成腹痛、呕吐、腹泻等病症。饭量宜少在日常饮食中,少吃多滋味,暴饮暴食伤身体,保健养生,要做到善食还要善节。宜软坚硬的食物难以消化,特别是老年入及…  相似文献   

8.
身体经常会呈现不同的状况,吃上也要对症下“食”。精疲力尽宜吃什么食物?精疲力尽的人,可嚼些花生、杏仁、腰果、胡桃一类的干果,这类小食品对于恢复体力有很好的功效。情绪不好时宜吃什么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情绪不好时,要及时补钙。钙具有安定情绪之功效,牛奶、乳酸、奶酪等制品,以及鱼干等食品,都含有丰富的钙质。常坐办公室者宜吃什么食物?常坐办公室伏案工作的人,要预防视力下降,维生素A极具功效。眼睛过于疲劳时,可多食鳗鱼,韭菜炒猪肝也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整日呆在办公室里的人会缺乏维生素。因此,不妨多食些鱼类、鸡肝等食品。…  相似文献   

9.
一、凡体育课缺席(含病、事假)次数占实际总授课时数的三分之一者,不予评定体育课成绩。二、体育课成绩考核采取综合评分办法。按下表规定: 三、各部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体育课出勤率及课堂表现(10分) 1.考核内容:包括上体育课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作风等。 2.考核方式:根据教师对学生上课的考勤和课堂上的表现记载,参考班主任和体  相似文献   

10.
养生诗歌     
《健身科学》2014,(6):61-61
辽宁大连的于成利渎者本期给大家带来了自己的《养生三字经》: 人到老,莫烦恼,忧愁多,催人老;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勿过劳。经常笑,变化少,心胸宽,寿自高;善交往,广爱好,心情畅,睡眠好。  相似文献   

11.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千真万确的。可饮食养生要讲究方式,这就是说,不光要吃得营养,还要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以下1种饮食方法均益养生,但应该注意用得合理,用得巧妙。1.少食:在保证营养前提下的“少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寿高10岁,他在《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善养性者———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应把握在尚饥非饱之间的状态。他提倡养生以少食为佳,最好是“早饭清清一碗粥,夜饭少吃亦教足”。著名的麦凯效应已证实少食可延寿。基因学说也证明,少食可有效地延长端粒DNA序列缩短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杨峰 《武当》2014,(8):63-63
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学家都推崇梳头这一保健方法。古人常以手指来梳头,称为“栉发”。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以梳头作为健身妙方,常“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享年86岁高龄的南宋诗人陆游,以梳理头发作为养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落的白发中竟长出许多黑发来。他高兴地顿生灵感,写下了许多以梳发为题的诗句,诸如“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醒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唐代医家孙思邈善于养生,正因他认为“发宜常梳”并坚持不懈,所以活到百余岁。  相似文献   

13.
巧诱鲤鲫     
取菜籽饼粉5份,玉米粉2份,文火炒浓香(勿煳焦)起锅,以“一香酒米”(丁香泡碎米)与之搅拌。粘性太弱,可加少许生面粉,搅拌宜急速,趁酒气蒸腾时,立时密封,勿使气外泄(以塑料袋装为宜),即配即使,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师高弟子强”。以前我们体育教研组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平均每学年要进行8次教研活动,常针对大纲教材进行一些课的研究,结果到头来,课的质量与效果提高不大。  相似文献   

15.
浅谈体育课的三项基本任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粉碎“四人帮”后,体育界的学术讨论十分活跃,学校体育理论的研究有很大进展。特别是关于体育课任务的讨论,逐渐深入。到目前为止关于体育课任务的讨论,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见解:第一,认为体育课应以身体锻炼为主,体育教学内容宜少宜简,不主张用竞技项目作为锻炼身体的教材;第二,认为体育课主要的任务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身体自然地就会得到锻炼;第三,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把增强学生体质和教授知识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或称结合起来)。另外还有  相似文献   

16.
郝克强 《新体育》2005,(1):49-49
业精于勤,体亦健于勤。无数真切的事实证明懒惰是健康的大敌。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与西方先哲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所见略同。我国古籍中虽没有“体育”这个词,但动以养生的说法却也屡见不鲜。先秦的荀子说:“养备而动时(保养得好且常运动)则天不能使之病。”有些著名学者和中医则主张“体欲常劳,而勿常逸,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汉代的《盐铁论》中明确地告诉人们,“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到了明末清初,新派学者颜元更直截了当地提出“养身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    这些道理简单明了,很多人也知道,但常…  相似文献   

17.
女学生进入中专(中学)阶段,随着生理上、性别上的差异渐渐明显,心理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根据这一特点,男教师如何巧妙引导女学生上好体育课,调动女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五宜五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养生,按《辞源》的解释,就是“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摄养身心的方法很多,《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的养生方法就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晋人张湛在《养生要集》中总结的“养生  相似文献   

19.
李国兴 《武当》2003,(10):45-47
辟谷亦称却谷食气,是我国极其古老的养生功法。相传,夏禹、伯益所著的《山海经》中就有无骨子“食气”的记载。西汉的养生专著《陵阳子明经》更有具体的记述:“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皆令人不饥,延年无疾”。  相似文献   

20.
体育文摘     
“五劳”伤身作者:韦小民坐、卧、立、行、视,是人体的五种主要的本能,但这五种本能劳累过度就会有损健康。久坐饬肌。长期坐着,易发生肌纤维萎缩,肌肉力量减弱,使人消瘦,食欲减退。久卧伤气。长期卧床,新陈代谢降低,易造成精神不振,身体疲倦无力,动则气喘。久立伤骨。久立下肢静脉血血流上升、回流不畅,引起腿软、足麻、足背部浮肿,还易引起小腿静脉曲张,腰腿部关节炎等症。久行伤筋。年迈和体弱多病者长途步行,易发生脚筋扭伤、跌倒成;C血管意外事故。久现伤血。长时间看书或看电视等,易引起眼的疲劳和头晕心悸。还会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