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编写,无论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版面设计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教材中大量的情境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这些情境图给学生带来更多更美的学习数学的体验,充分体现它们的教育价值,正是每一位教师致力以求的。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使用情境图介绍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教材的主题情境图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是每节课数学学习的主要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情境,围绕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发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因此教材呈现的主情境图的解读和围绕情境图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用好教材、开展高效教学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长林 《教师》2015,(4):42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比较重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具体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小学数学教材,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材,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配有许多精美的图画,这些情境有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还有熟悉的动物、玩具等,读起来以后会发现非常有趣。但是刚入学的学生自学数学课文,阅读上会出现一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主动说、善于说呢?一、创设情境“诱说”。创设富有儿童生活情趣、有悬念的教学情境是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用数学》一课时,书本上有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用课件创设了一个“逛农场”的情境。上课一开始就带学生到“农场”去参观,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起来,参观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许多农场里的数学问题。二、矛盾冲突“激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教学…  相似文献   

5.
一、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一情境要有趣,要富有挑战性的。苏教版课程标准一年级数学教材上,都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动植物等一些具体形象来展示数学问题。在这些赏心悦目的图片之中,教学时,我用心编导情境用语,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实验教材中选编了丰富多彩的情境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现实中因教师理解和把握上的偏差,导致不能有效地实现情境图的功能价值,使得教学低效。因此,我们要认真探究教材中的情境图,透过多彩的场景,挖掘它蕴含的实质,让情境图焕发出新的光彩。一、把握情境图蕴意,引导学生达到目标深入钻研情境图的蕴意,是用好情境图、确定教学目标、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在理解情境图含意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才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材中那一幅幅渗透着数学内涵的情境图,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从具体、真实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情境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呢?下面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动手做一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获得成功体验,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材料又是数学,数学并非枯燥的科学,而是具有丰富情趣及内蕴的课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一年级的学生初次跨入小学,他们对学校、教…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1.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载体,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求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思想的重要资源。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抽象过程的理解,它影响着学生潜能的发展,决定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本单元以学生非常喜欢的春游活动为主题创设问题情境。教材中设计了春游活动中需要带食品、水果和饮料这一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成为可能。如,主题图中提供的分面包、分糖块、分橘子、分饮料、分火腿肠等。通过…  相似文献   

10.
教材: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标精神是我对本节课处理的主导思想.为了有效地使用教材,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在本节课中,主要把握了三个原则:1.现实性原则:以“开心词典”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再通过游戏引入课题.2.过程性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为主线,逐步展开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3.活动性原则:教学中,为了紧紧抓住“理解概率…  相似文献   

11.
邢玉芳 《海南教育》2008,(12):41-41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除了讲授课本上的例题之外.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加以练习.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除了讲授课本上的例题之外.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加以练习.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除了讲授课本上的例题之外,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加以练习。  相似文献   

14.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主题图以“情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简单的定位,仅仅为创设情境服务,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学生仅仅是在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三十多分钟还是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也就是说主题图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主…  相似文献   

15.
【教材与学生分析】《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数学广角新增加的内容。“重叠问题”以前是属于数学兴趣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而现在是放在数学教材里。因此,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所以,本节课在设计时以一个故事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集台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  相似文献   

16.
尚璐 《考试周刊》2012,(56):68-68
六年级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升入中学以后的学习,如初中代数、物理、几何、化学等学科的学习都必须要求学生有深刻和扎实的数学基础。那么,怎样让学生学好六年级数学呢?下面我谈谈体会。 1.认真钻研教材,增强教材使用的有效性。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是实施有效备课、有效课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通过阅读问题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期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参与式的学习。下面结合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小小运动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着力体现“课堂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景图完全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表现。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除了讲授课本上的例题之外,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加以练习。  相似文献   

20.
课前思考 "变化的量"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起始课.教材中情境一"小明的体重"与情境二"骆驼体温"中变化的量分别是用表格和图来描述的.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把这些图表中的数学信息转化成语言文字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情境三是语言文字叙述的变量关系,需要学生转换为数学符号来描述变量间的关系. 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没有安排类似的内容.为什么北师大版教材要安排这样一节课呢?我想,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变化的量"的基本活动经验.本课不要求学生明白规范的"变量"概念,更多的是基于生活实践的理解.有了这样一节课,为后面学习正反比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