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1989年4月23日,是我60岁生日,正值星期天。大清早,就起床,老伴问我: “今天你60寿辰。还要去钓鱼吗?”我已早想好应对之词,作揖出门,并说: “有大鱼在等着咬我的钩呢?”就带着全副装备,推了自行车出发,老伴深情送行: “祝你好运,钓条大鲤鱼回来,庆祝六十大寿。”  相似文献   

2.
记忆布拉格     
《体育博览》2014,(11):107-107
大学时代,曾经的蓝颜知己引领我接近古典音乐,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集“我的祖国”中伏尔塔瓦河便流进了我的记忆。N多年后,当我游走在伏尔塔瓦畔,布拉格好似亲近的不那么陌生。  相似文献   

3.
冬泳杂忆     
李德潮 《游泳》2011,(6):12-13
“冬泳十年,一波三折,屡停屡复,愈战愈强。” 这是2007年离退休人员春节茶话会上,我为介绍冬泳健身、养生经验准备的开场白。 1996年上半年,我的身体突然急剧地消瘦,从86公斤减到76公斤,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三多”现象很典型。我到合同医院瞧病,经过一番检查,医生诊断我患了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时光远去近30年前初冬,余应邀与几好友去公园,深入狮虎山虎笼后室,可谓虎穴矣!虎穴不大,有15平方米左右。见山大王卧于榻上,纹丝不动。友人曰:“山大王可能不行了。”众人闻之方敢立于侧,我站在大王后臀旁。近俯视,王者已奄奄一息,我则胆子大了起来。走近前照着大王后屁股轻轻踢了一下,大王没有理睬。余穿皮鞋,脚尖稍稍又用力踢了大王一下,笑曰:“怎么不行啦?”  相似文献   

5.
一谱忆友灵     
刘轶一 《围棋天地》2005,(24):65-65
本局是第14届晚报杯小组赛对刘钧的一局。刘钧是业余界的绝顶高手,有“业余李昌镐”的美誉,要想赢他一局实在太困难。我和他之间的对局很多,但是总体是30%的胜率,明显处于下风。可惜他英年早逝,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在此谨以这盘棋谱,追忆已在另一世界的刘钧天王。  相似文献   

6.
顾雪平 《收藏》2007,(3):76-77
“众人皆醒我独醉”,这是先生与我交往中曾说过一的句话。记得20世纪80年代,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纷纷下海经商,我问先生为何不尝尝下海的滋味,先生淡然一笑,  相似文献   

7.
阳台忆春钓     
南方从入“三九”至“惊蛰”这段日子里,垂钓者大都封竿了。整个冬季约20来个周日,钓者都枯坐无奈之中。 周日,南方冬天的阳光也和北方的一样可爱,坐在放置阳台上的靠椅里,阳光照在我身上,感觉暖烘烘的。  相似文献   

8.
因棋而遇,因棋而识;有幸结缘,师恩难忘。此句为我与恩师董齐亮先生相处半个多世纪的写照。董齐亮先生的大名在我国棋牌界无人不知,有文载,董虽是业余,却比专业还“专业”,赞他为“大隐隐于朝的棋牌达人”。其实我心里明白,这篇文章迟早是我写的,并不是难写,只是不愿意触碰心灵深处的痛点,抑或说是不忍相信他已驾鹤西去。  相似文献   

9.
今年逛邮市已随时可以见到前苏联邮票,而听说在俄罗斯前苏联邮票价格已暴涨,甚或高于中国邮市,不禁使我忆及去年在俄罗斯觅郎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苏联的撑竿跳高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成绩上都名列世界前茅。他们的明星布勃卡曾连续十几次创造世界室内外纪录,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突破6米大关的运动员。在苏联,全国有6所撑竿跳高专门学校,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材。为了学习先进技术,使我国撑竿跳高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根据两国协议,我国田径小组一行8人于去年6月底到苏联学习训练,我有幸随队前往。有求必应顾虑多余近些年来,中苏两国田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虽不断接触,但毕竟是来去匆匆,没有深交。去年象我们这样去专门“镀金”的情况,还是两国终断来往二十多年的第一次。因此.难免有点忧心忡忡,至少我是这样想的。可到莫斯科后,才发现我的这种“杞人忧天”思想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11.
梅墨生 《武当》2009,(8):25-27
《武当》主编刘先生来电话,说要发表我们2008年在京的一次有关武术的闲话,并传来了整理好的“稿件”。说实话,我很踌躇。因为当时的谈话是同好间的聊天,根本不是为了发表。我担心读者误会自己,因为我确实没练成师父教的功走,师父像一个影子,什么“物证”也没留下。在重“证据”的今天,容易让人当成“故事”。何况,我又不以此为业。但刘主编说其中很多内容挺好,对人有启发。我再三考虑,那也好,就算我对一个隐没在民间的武者的一个纪念,让人们知道有过这样一个“生命”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吴清源曾著有随笔集《莫愁》,昭和十五年十一月由天元社出版发行。战后昭和二十九年九月,中央公论社发表了其追记的其它文章。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为文集作序。他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吴清源严谨的棋艺观:“日新者进,反之则退”。“棋士著述随笔者,前无仅有”。在这篇随笔集中,吴清源以怀旧的笔触记述了他在二十三岁时以六段棋手的身份在信州富士见的高原疗养所静修疗养时的随想,在文集中他写道:“每天,我都尽量让自己不去做且不去想任何事情,漫不经心地生活,我想放松自己就是最好的治疗,以前我总是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围棋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13.
“小白楼”是黄中同志叫出来的。 他所指的“小白楼”是北京解放初期青年团中央设立在王府井南口东侧的“青年服务部”。 那个地方不大,三层楼的一座楼房,两栋合一栋,建筑已年深月久,经不起蹦哒折腾,不适宜搞青年活动。但在解放初  相似文献   

14.
吴军 《垂钓》2014,(3):60-61
“九道河”畔——我的故乡。人生似梦,往事如烟,岁月匆匆,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犹如流星划落,之后就再无痕迹可寻,留下的便只剩记忆了……秋去冬来,无意间,我在出门寻钓时路过了年幼时经常玩耍的地方——“九道河”畔的那片榆树林。  相似文献   

15.
忆欧文     
如果不是阿根廷国奥队在奥运赛场复制上届神话,如果不是奥运火炬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传递,如果不是阿根廷奥委会安排达利桑德罗做奥运火炬手,人们几乎已经渐渐淡忘了那个在上届奥运会足球比赛中灵光四射、呼风唤雨的“大头”了。那个曾在其职业生涯初出茅庐时,被球王马拉多纳激情澎湃地表示乃是“大头”头号球迷的“前场小巨人”,而今却只能浪迹在南美俱乐部的主力与替补之间蹉跎岁月了。一颗昔日的恒星也就此走向了陨落的边缘。  相似文献   

16.
钓鱼人出钓都盼望着满载而归,但是有时候得而复失、空手而归或许会有新的收获。鲤鱼得而复失。去年夏天,我到河边钓鱼。开钓后一个小时的时间慢慢过去了,可能是天气热、湿度高的原因,只收获了几条小鲫鱼。就在失望之际,忽然看见酷爱钓鱼的“抠门”老刘那边上鱼啦!眼见老刘那缠着“绷带”的鱼竿慢慢地变成了弯弓,看那水的波纹就是一条大鱼!  相似文献   

17.
忆老朱棋友     
翁以源 《围棋天地》2010,(16):106-107
棋友老朱,他和一帮热心的工友,八十年代在放千斤顶、管子钳等物的“棋室”教会我下围棋。老朱大名朱雄杰,五十岁上下的年纪,温吞水般的性格。409厂设备工具科的机械员,工人编制却穿着白领族的米黄色工作大褂,和白皙胖润戴着斯文眼镜的形象颇般配。  相似文献   

18.
都说集邮能“疏神达思,怡情理性”。人生如白驹过隙,渐入老境的人,翻翻邮册,可追忆往事。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涉外项目渐多。美国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PPG)出口给武汉玻璃厂的一条生产线,在1989年时正值调试,因缺一位口译,厂方到我所在的研究所求援,而我因此前曾在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生院做过两年公派访问学者,单位便把我叫去担当此任。  相似文献   

19.
刘治良 《精武》2009,(8):27-27
2009年5月28日,我的恩师、武学泰斗李春苓先生走过了八十个春秋,安静地离别了他钟爱一生的武学、他的亲人、还有他满天下的桃李。李春苓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武术家,《精武》百杰之一,李氏形意太极拳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被武林同道誉为“东北神力王”。  相似文献   

20.
去年春寒料峭的五更天,凶残的暴徒杀害了李沛瑶副委员长。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光阴流逝已过一年,但李大哥同我一起同享垂纶之乐的音容笑貌,宛如昨日,经常浮现在我的跟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