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对《野性的呼唤》和布朗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使用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ord Smith对两者的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平均词长、关键性、词图分析等一些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和量化分析,发掘《野性的呼唤》的语体特征以及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是自然主义创作的典型代表,作品中再现了巴克从文明走向野蛮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对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重点说明了遗传和环境对动物生存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对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进行具体描述。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引起人们对人类社会生存状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刘磊 《文教资料》2014,(30):177-180
本文通过对《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秦腔》进行抽样、切分、标注,建立一个语料库。然后尽量多得从词层面、句层面、标点层面选取计量特征,对三部作品的言语风格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上述三个层面中的区别性计量特征。  相似文献   

4.
试图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基于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基础,按照Leech与Short在1981年提出的小说文体分析模式,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四个方面对小说《老人与海》进行了系统的文体分析。并与BROWNAA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老人与海》的文体特征有显著的差异。《老人与海》的文体简洁自然,而且独具匠心,内涵丰富。同时,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的应用也给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墓园挽歌》是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最著名的诗篇。本文借助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ordSmith4.0,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墓园挽歌》三个中译本的词汇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分析和解释。同时,对三个译本的修辞特征从词汇和句法两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巴克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大作《野性的呼唤》中的主人公.巴克的主人连续不断的在更换,从法官米勒,到狗贩子到哈尔,再到约翰·桑顿.本文主要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谁是巴克最好的主人,以帮助后来的读者更好地理解《野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王景明 《海外英语》2014,(15):212-214
该文对杰克·伦敦的著名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中主人公巴克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宠物狗转变为一个凶猛野兽的历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释这一转变过程中的种种象征,揭示了巴克离开人类社会回归野性本身也是对文明社会的背叛和对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先驱威廉.布莱克视自然界中的野兽和人性中的野性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他在其著名诗作《老虎》中塑造的老虎是充满力量和野性且富于神秘象征色彩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老虎》的开创性及布莱克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唤野性本身,更在于在英国文学史上发出了呼唤野性题材和主题的历史先声,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界碑。  相似文献   

9.
传统翻译批评呈现静态特征,无法从广度和深度上对译文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语料库翻译学的批评范式使得翻译评价呈现动态特征.在此翻译评价范式内对《海上花列传》英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词表、关键词、逻辑连接词、可读性等进行量化分析,并和FLOB和Frown语料库中的小说子语料库进行对比,从而对小说英译本的译文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0.
《野性的呼唤》的主人公巴克以其异常坚韧的生命姿态跃然于杰克.伦敦笔下。巴克是富有抗争精神,对自由荒野充满渴望的强者;巴克是天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充满爱意的献身者。《野性的呼唤》通过动物的视角来反观人类,是对人性的现实写照和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1.
折射杰克·伦敦思想感受的一面镜子──评《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陈光明巴克(Buck)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TheCalloftheWild,1903)中的主人公。它本是一条家犬,后来却投奔荒野,变成了一只狼。巴克的命运是贯穿这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野性对巴克的呼唤来解读美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巴克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中的一条宠物狗,当巴克生活在井然有序的文明社会时,他曾是主人的玩伴、宠物,甚至是朋友和伙伴.但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变迁,巴克最终却变成了一个任意杀戮、残忍无比的野兽.这是野性对巴克产生的强烈呼唤,也是美国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崇尚暴力,弱肉强食,适者才能生存,竞争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3.
陈芮  李敏  柏雪 《考试周刊》2014,(59):13-13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本文解读了杰克·伦敦的作品《野性的呼唤》中体现的多重性哲学思想,包括"棍棒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作者表面上写狗,实则反映人的世界。热望本已在,蓬勃脱尘埃:沉沉长眠后,野性重归来。巴克从驯养犬到狼狗的演变过程无形中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则,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一只名叫巴克的狼犬在被人类的文明社会驯化后,最终再次回归本性返回原始荒蛮世界的故事。《野性的呼唤》体现了四种哲学思想,即: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马克思主义学说、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反映出作者本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对其世界观的形成及其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卓淑敏 《英语广场》2020,(10):56-58
杰克·伦敦在小说《野性的呼唤》中描写了人类肆意破坏自然、虐待动物的场景,体现出对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对该小说的特定话语进行分析,揭示杰克·伦敦对建设和谐生态的企盼。  相似文献   

16.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与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篇寓言体小说《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惊人的无意识亢奋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一部幻觉性的作品。不管杰克·伦敦本人的创作意图如何,他的这部杰作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完全相吻合。本文在迈克思维尔.盖斯玛和厄尔.莱柏两位著名评论家所持观点的基础上,运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对《野性的呼唤》进行心理分析,以证明主人公巴克是在其自性的引导下,经过艰难的个性化过程,从其有意识的自我中解脱出来并达到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其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解读了《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继而引出了其创作手法在深化小说主题、思想内涵及意蕴方面所发挥出的关键性作用,肯定了该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野性的呼唤》作为杰克·伦敦生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表达的生态主义及自然主义具有划时代的社会价值。以环境伦理学及自然主义观作为切入点,探究《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伦理意义及自然主义价值。《野性的呼唤》以狗为主角,通过对淘金者们在荒野工作中的描写,鞭挞了工业革命时代美国社会唯利是图的恶劣风气;作者通过对自然伦理、动物伦理及社会伦理的相互关系描述,大力批判人们奴役动物、颠覆伦理、妄想征服自然等欠缺生态危机意识的愚蠢行径。作品的自然主义不仅具有呼吁生态保护、预警生态危机等价值,还通过结局巴克的"狼性回归",升华到了人性回归、解决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KJV英译本《圣经》中《雅各书》一卷全部文本,自建小型语料库,通过现代计算机语料库检索技术,对《雅各书》从词表、词簇、搭配、共现、语义韵等方面分析其词汇特征,进一步研究该经文的用词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Wordsmith和Antconc软件,对《格列佛游记》文本从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意在从语料库角度探索其词汇特征.研究发现:《格列佛游记》平均词长较短,用词比较简单;小说篇幅不长,词汇密度较小,词汇变化不大;小说主题词集中于四类,反映了小说不同主题信息.最后提出建议,可在文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语料库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