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7月,中華書局出版《劉永濟集》,《誦帚詞集 雲巢詩存》一册附有《劉永濟先生年譜》(以下簡稱《年譜》),其中多處引用繆鉞先生致劉永濟先生的書札,而疏誤頗多,以下分類辨之.  相似文献   

2.
路新生 《中国文化》2014,(1):143-149
2013年年底,我赴台湾中研院文哲所、近代史所开会并访学,有机会再次与张寿安教授晤面,承她送我两部周昌龙先生的着作:《新思潮与传统--五四思想史论集》、《超越西潮:胡适与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3.
<正>我在《读书》杂志发表《为启蒙正名——读萧萐父先生的〈吹沙三集〉》一文以后,邓晓芒惠赐了一篇极具理性力量、极富理论深度的批评文章——《启蒙的进化》(载《读书》2009年第5期),——作为对我的文章的回应。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公开表明不赞成萧萐父先生的"早期启蒙说"和"历史接合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学者都是喜欢书、爱护书的,在我接触的老一辈学者当中,大概季羡林先生是我所见到的一位最爱书的人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因为参加季先生在北京大学主持的"西域研究读书班",开始有机会到季先生家里去问学。以后因为先后帮助季先生编辑《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敦煌吐鲁番研究》等书刊,所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季先生在朗润园十三公寓的住所去请益。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  相似文献   

5.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1,(1):189-191
1942年夏,我负笈京华,就读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始列陈垣先生门墙。陈垣先生为史学大家,时皆尊称援庵先生。入学后,历年得聆援庵师亲授《中国史学名著评论》、《佛教史籍概论》及《史源学实习》诸课程,获益滋多,为我一生从事学术工作奠定初基。援庵师著述闳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  相似文献   

6.
正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号念台,世称蕺山先生,明代绍兴府山阴人,历官至南京左都御史。明末弘光朝覆亡,杭州失守,刘宗周绝食殉国,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廷追谥以"忠介"。刘宗周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其学以慎独、诚意为要,生平著述宏富,有《刘蕺山集》十七卷、《周易古文钞》二卷、《论语学案》一卷、《圣学宗要》一卷等传世。刘宗周的成就与其家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他留下的大量  相似文献   

7.
薛永新先生《大道·无为》一书在成都举行首发式成都恩威集团总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薛永新先生集多年心血撰写的《大道·无为》一书,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11月7日上午,在岷山饭店太白楼举行了该书的首发式。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杨岭多吉,原省政...  相似文献   

8.
陳寅恪先生《詩集》有兩首題為《寄卞孝萱》的詩,這兩首詩陳寅恪先生遺詩殘稿中没有,唐筼編詩目不載,卞孝萱先生生前也已失去了陳先生手稿.此二絶句録自吴宓先生抄存稿,藉此世人才知道有這兩首詩.時人程巢父曾撰《卞孝萱娱母 陳寅恪寄詩》文,試圖揭示此詩背景.2008年胡文輝出版《陳寅恪詩集箋釋》也對此詩有所注解,惜二人於卞、陳二家交往知之甚少,又限於體裁未能深入研究.然胡《箋》已搜羅《娱親雅言》之散見於各家别集者十一則,可謂用心良苦.2010年出版的卞僧慧新著《陳寅恪先生年譜長編》對於此二首詩却是無所提及,甚為遺憾.今撰此文,介紹卞、陳二家的兩代人的文字因緣.揭示這兩首詩寫作的原委,同時表達對先師卞孝萱先生的無限哀思.臨文不諱,文中陳寅恪先生、卞孝萱先生或直稱名.  相似文献   

9.
浙江大学束景南教授长期从事朱子学研究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有《朱子大传》、《朱熹佚文辑考》等传世之作 ,今又出版了《朱熹年谱长编》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9月版 ,上、下卷 ,1 0 5万字 )一书。读罢《长编》 ,对比以往的朱熹《年谱》 ,深感束先生所著的《长编》记事全面 ,考证详密 ,博考精审 ,重点突出 ,以朱熹学术思想演进发展的脉络为线索 ,详记精考 ,对朱熹一生的重要思想、重要学术活动 ,以朱熹为中心的重大学术事件等作了详细记述、按评 ,给人们提供了全面的朱熹生平学术活动的思想史料 ,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2月15日,我利用到北京開會的機會,到中華書局附近的電力醫院,看望病重住院的傅璇琮先生。因爲知道他十分關心我一直堅持做的《唐五代詩全編》的工作進度,入京前特別打印了相對接近完成的兩卷令狐楚的書稿。與《全唐詩》所收令狐楚詩比較,這兩卷有增補,有校訂,也有辨僞,更特別的是這兩卷中的第一卷以《元和三舍人集》爲底本,區分令狐詩與同收該集的王涯、張仲素二人誤混的情况,第二卷則以源出令狐楚與李逢吉唱和詩集《斷金集》諸詩爲第一部分,以源出令狐楚與劉禹錫唱和的《彭陽唱和集》所存詩爲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1.
顾潮 《东方文化》2003,(4):21-27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来说,书信无疑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较之正式场合的言论而言,书信更真实反映出作的思想观点。上世纪30年代丁江、赵丰田在编辑《梁启超年谱长编》这部近80万字的巨  相似文献   

12.
郑晓江 《寻根》2008,(3):106-113
余好子夜起读。当是时,幢幢楼房黑黝黝无声无息,万物皆空,万籁皆静。我翻开容肇祖先生的《李贽年谱》,内载有明代大才子袁中道所撰《李温陵传》,其云:“公为人中燠外冷,丰骨棱棱。性甚卞急,  相似文献   

13.
以著作宏富蜚聲海內外學術界的張舜徽先生,新近又問世了兩部宏篇巨著:一是他四十歲以前寫的未出版過的書稿的結集《舊學輯存》,三大册,九十多萬字;一是他花了三年時間到七十六歲完成的《中華人民通史》,也是三大册,共一百多萬字。從時間和年齡的跨度上講,這兩部書恰好向人們展示出一位一輩子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辛勤耕耘的學者形象。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16,(2)
正《偷桃》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1640-1715)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著名作品,此篇讲的是一套大型的幻术表演。所谓幻术,即魔术,因此《偷桃》是一出大型的魔术表演。它可分为四个单元:掷绳直立,缘绳偷桃,身首支解,身首复原。据《蒲柳泉先生年谱》,蒲松龄于十九岁应童试,以县、府、道之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由此可以推断蒲松龄观看《偷桃》演出之时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立春前一日。至于这个节目的传承情况,他在文末仅说:"后闻白莲教能为此术,意此其苗裔耶?"在该节目演出中间,  相似文献   

15.
董魯安先生(1896-1953)生於十九世紀末,主要活動年代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這部詩集所據其手錄的《溫巽堂詩》,起於民國四年(1915)十九歲,訖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四十九歲①,加上集外詩,也僅到1948年為止,後來就不見他有詩了. 董魯安手錄詩稿,別爲《甲子草》《問津草》《沜東草》三輯,後者包括1942年到解放區後所作,這部分後曾擴充為《游擊草》單獨問世,現合爲全璧.  相似文献   

16.
1942年夏,我負笈京華,就讀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始列陳垣先生門墻.陳垣先生焉史學大家,時皆尊稱援庵先生.入學後,歷年得聆援庵師親授《中國史學名著評論》、《佛教史籍概論》及《史源學實習》諸課程,獲益漩多,為我一生從事學術工作奠定初基.援庵師著述閎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史諱舉例》及《滇黔佛教考》等常置案頭,而《二十史朔閏表》尤為時加翻檢之學術工具書,而援庵師則謙稱此焉"智者不為"之作,而"不焉終不能得其用",旨哉斯言!我終身服其言,亦望天下學人皆能置諸座右.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代不少学坛大师如明世王世贞、李贽、徐谓等都在自己的著述中引用、评点杨慎,在评价上作出过强烈反应。清代学人更着重致力于辑编汇总杨慎著述为《文集》《全集》《合集》《遗集》;为杨慎编制《年谱》,拟为后人重新评价杨升庵保留并奠下文献史料基础。历时愈久,升庵所享有的历史评价愈高,愈全面。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02,(1):23-23
2002年1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我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在北京因病辞世。钟敬文先生,原名钟谭宗,1903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公平镇。作为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钟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后就投身于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研究之中,参与并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民间文艺教研室。80年来,钟先生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主要著作有《楚辞中的神话和传说》、《民间文艺谈薮》、《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钟敬文散文选》等。钟先生是《寻根》杂志的顾问。《寻根》自创刊…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8月,是李白凤先生仙逝40周年。白凤先生的学术思想、人格魅力令人敬仰,人生境遇又让人唏嘘不已。再读先生文集,心情仍然无法平静,思绪追随着先生的文学创作回溯。2014年8月,李白凤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河南大学出版社推出《李白凤文集》三卷本,分别是《李白凤新诗集》《李白凤诗词集》《李白凤小说集》。每次捧读,"未尝不临文嗟悼",先生与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戴望舒、周作人、沈从文、田汉、叶圣陶、唐兰、聂绀弩、刘  相似文献   

20.
《陋室铭》的作者不是刘禹锡段塔丽《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日的文学佳作。人们普遍认为是出自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刘禹锡之手,但无论是在今本的《刘梦得文集》中,抑或是在《刘宾客集冲,都没有收入此文。据《旧唐书》卷一六○本传记载: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