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太平天国的兴亡问题,史学界众说纷纭。太平天国的兴亡,拜上帝教是关键。前期,拜上帝教起到了巨大的号召和凝聚作用,但随着天国历史的发展,拜上帝教的本质的虚伪性和狭隘性日益暴露,最终导致太平天国失败。  相似文献   

2.
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始终。在运动前期,由于拜上帝教与广大人民的愿望要求密切结合,曾起过巨大的号召和凝聚人心的作用;而在运动后期,其革命功能逐渐丧失,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也日益暴露,且由于对儒学和基督教的双向背离,导致了中外势力对拜上帝教的联合绞杀,从而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3.
拜上帝教缘起于基督教,从表象来看,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有一定关联,而事实上,二者之间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从现实斗争形势的需要出发,拜上帝教的信仰特征呈现出明显的现实性和功利性趋势。这个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拜上帝教作为农民战争工具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4.
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初期的斗争中,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领导权威,使造反农民敢于打碎旧势力、旧习俗的枷锁而成为无畏的战士.当洪秀全把“摩西十诫”改为“十款天条”后,太平军又有了严明的军纪.这无疑是太平天国初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但也不能否认,作为西方基督教与中国封建主义“混血儿”的拜上帝教“并未从西方学来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反而造成了与中华有生机文化传统的脱节”,由此生成了太平天国内外的许多矛盾.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因.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借贷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间借贷问题初探陈桂芳一民间借贷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它主要以高利贷的形式存在,被冠以“驴打滚”、“阎王债”的高利贷史,浸透了穷苦人民的斑斑血泪,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新中国建立后,高利贷被人民政府明文废止,高利贷现象便随之销声匿...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与不同的民族化相联系、不同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传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指导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和成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传承,它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教士对太平天国的态度经历了从期望"传播圣教和宣传福音",到"改正太平天国的许多错误",进而污蔑敌视太平天国三个阶段,充当了各资本主义国家探听太平天国虚实、镇压太平军的先驱者,此外,传教士纷纷赶赴和悄悄离开天京这一现象,反映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普同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二次革命论”绝非陈独秀个人所独有的思想,它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进程的一定阶段的共识;“二次革命论”包含有中国革命分阶段进行的合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同当时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不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中的失误”,而是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严重恶果。他们不了解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也没有去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同“左”倾错误严格区分开来,并从中得到应有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0.
谭嗣同是清末杰出的社会改革家 ,面临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局 ,提出了“大变、快变、全变”的激进变革观。谭氏过激的变革思想并不能改造中国 ,流于破产 ,最终以身殉法。它的不可行性值得后人去探析 ,对今天的中国深化改革是一种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历史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科学论断。本文着重对中国两次革命的异同作一论述,以便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第二次革命”观。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后“家庭革命”论的提出(韩国)尹美英一清末,在外国殖民者“乘潮流以入中国,张白皇皇大搜大索”的时候,先进的中国人探知中华民族“咽喉已经被人扼住,精血已经被人吸完,亡国之祸已在眼前”。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探求救国出路,投身政治革命的同时,喊出了...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革命。太平天国革命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和革命政权,坚持斗争了十四年之久,革命烈火蔓延了十七个省。它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对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同时勇敢、坚决地向一切反动阶级的“圣人”——孔丘及其反动思想宣战,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展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从而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并推动着人格现代化,人格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有着重要的保障和制约作用,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人格理想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理论难题,创造性地将“四有”新人人格模式建立在市场经济与人格现代化互动统一的基础之上。同时,“四有”新人思想的产生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人格传统,尤其是“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时期人格理想继承和转换的结果。“四有”新人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结构,它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格的新模式,找到了通向社会主义人格现代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的任何革命性飞跃,包括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都是以某种哲学革命为伴随物的。我们党七十多年来,在实践上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在理论上则是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标志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前者的哲学基础是毛泽东的“实践哲学”,而后者的哲学基础,则是以“猫论”  相似文献   

17.
古代女子的拜礼以“肃拜”为正。唐代女子“肃拜”的拜仪分为两种 :一种是席地而坐时女子所行“肃拜”礼的拜仪 ,即两膝跪地 ,两手掌至地 ,腰与地平行 ,头略低 ;这种拜仪适合于妇女初见公公和婆婆、宫人对于国君和皇后 (或皇太后 )以及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场合。另一种是坐用床榻以后女子所行“肃拜”礼的拜仪 ,即“稍作鞠躬虚坐之状” ;这种拜仪一般适合于大多数场合  相似文献   

18.
茅盾选择经济视角构建小说,用经济问题来论证革命的必然性。茅盾的大多数小说要说明一个道理:中国必须革命,只有打倒腐败的旧政府,建立有魄力的新政府,中国的经济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茅盾小说的经济视角与半个世纪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政策不谋而合,由此可见茅盾犀利的经济学眼光和改变落后中国的先见之明。但在经济振兴的同时,也出现了随之而来的“副产品”,“以天下为己任”的“茅盾传统”是当今社会的良药。  相似文献   

19.
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但两者的分离却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 ,但在理论自身发展的进程中 ,两者却陷入了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并且造成了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 ,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30年代 ,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进行了历时 7年的“乡村建设”实验。他把中国传统的儒学治世思想同西方现代文明中的某些成份结合起来 ,走了一条农村改良的道路 ,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他所主持的邹平“乡村建设” ,后来虽因日本的大举入侵而中断 ,但其影响是深远的 ,且给后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