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所处的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看,晴雯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晴雯的悲剧,乃是“共同犯罪”的结果,如王国维所说,乃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晴雯的悲剧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悲剧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  相似文献   

2.
从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所处的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看,晴雯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晴雯的悲剧,乃是“共同犯罪”的结果,如王国维所说,乃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晴雯的悲剧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悲剧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晴雯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下层的小人物,是如何用生命来和那个不公正的时代和社会进行坚决地抗争,以至成了那个社会的最无辜的牺牲者。晴雯的“怒”,既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恨,更熔铸着她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4.
晴雯与袭人是宝玉身边的两个头面丫头,是一组对比着的悲剧人物。晴雯是“心比天高”却“身为下贱”的自尊傲世,洁身自好的奴隶,她是反抗者的代表,她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歧视,主张人与人平等。所以她的性格和行为当然不被贾府的主子们容许,她最后被逐乃至于“寿夭”就是必然的了。两个对比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的。说明作为奴隶,反抗是悲剧,顺从也是悲剧,要想获得平等的生活,要想摆脱不公正的命运,在那个社会里,只靠个人奋斗是行不通的。所谓“千古艰难惟一死”即是此理。  相似文献   

5.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晴雯这个人物曾经为不少人所注目;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更得到了“四人帮”的赏识,被吹捧到空前未有的高度。自称为“半个红学家”的江青公然声称:“我最喜欢晴雯”,晴雯是受“诽谤”、“迫害”的;甚至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病重、全国人民忧心如焚的日子里,她仍然兴高彩烈地窜到北京大学,再次喋喋不休地谈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晴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特定的时代注定了她的悲剧; (二)特定的身份、阶级地位决定了她的悲剧;(三)她的双层矛盾性格造就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晴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特定的时代注定了她的悲剧;(二)特定的身份、阶级地位决定了她的悲剧;(三)她的双层矛盾性格造就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的模样的娇好,心灵的聪慧,心性的高洁,结局的悲惨,同黛玉相似。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她的“似桂如兰”的品性,得不到宝玉的爱的结局都似宝钗。晴雯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袭人的悲剧则揭示出封建文化的荒谬和罪恶。  相似文献   

9.
晴雯是《红楼梦》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正因为曹雪芹写晴雯的笔墨是如此热情,又因为晴雯的悲剧如此悲凉,因此,许多读者的感情被强烈地感染着。了不起的曹雪芹是用晴雯的美的毁灭来控诉不合理的现实的。晴雯的美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本文认为:晴雯的美不仅仅在外貌、姿色,更在于她那无与伦比的优美的精神世界——她的独特人格美、感情真率美和才智过人美。  相似文献   

10.
喜欢邀游书海,因为那里能够获得“真知”;喜欢攀登书山,因为那里能够学会做“真人”。——题记红楼传“真”林黛玉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正是由于她的“真”——看穿俗世的“假”象而带来的。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晴雯的遭遇令人同情,她被赶出贾府后悲愤而死.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既复杂又隐微的;如果直接归之于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都失之简单化.说到底,晴雯之死应是王夫人由赵姨娘“从宝珠变成鱼眼珠”的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所致.  相似文献   

12.
杨琴 《文教资料》2013,(17):7-8
晴雯是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最赞赏和钟爱的人物形象。作者颇费笔墨,写她的美,她的率真,她的不幸。洋洋洒洒一篇《芙蓉女儿诔》,道尽了她短暂、悲剧的一生,"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似乎揭示了她悲剧的根源。晴雯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物为什么会被毁灭,除了她所处社会吃人的本质外,与她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她身为封建家族的奴婢,而内心却无拘无束,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使她最终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的命运,不禁引起我们的深深同情和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借鉴了《金瓶梅》的一些写作手法。但在思想上,前远远高于后。拿春梅和晴雯这两个地位相似的人物作比较,一个传达的是“以色邀宠”、“母以子贵”的庸俗浅见;一个表现的是向往个性自由,“风流灵巧招人怨”,“反被好所害”的人生悲剧。春梅和晴雯都颇自傲,而且都聪明、尖利。这两个人物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春梅的自傲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和身份,晴雯的自尊自傲是在维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刘欣 《教师》2010,(26):109-111
晴雯是一个如《芙蓉女儿诔》中的芙蓉花神般完美无缺的人物,还是一个有着性格缺陷的人物呢?文章着重对《红楼梦》前七十七回中晴雯的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晴雯悲剧的性格成因。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中,晴雯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作者血泪凝成的一个真诚直率、嫉恶如仇少女形象。这位美丽聪颖、秀外慧中的、r鬟,最终却被诬屈死。她的悲剧是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造成的悲剧,是那个封建制度的环境酿造的悲剧,也是她那种如“暴炭”般的性格铸就的悲剧。她的纯洁和美好的被毁灭,使我们在悲痛与哀伤中受到震撼与冲击,同时,也让我们在充满污秽和鲜血的贾府里,依稀看到一点希望的亮光,感到一丝和暖的春天气息,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刘欣 《教师》2010,(23)
晴雯是一个如<芙蓉女儿诔>中的芙蓉花神般完美无缺的人物,还是一个有着性格缺陷的人物呢?文章着重对<红楼梦>前七十七回中晴雯的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晴雯悲剧的性格成因.  相似文献   

17.
晴雯之死是红楼梦中的一件大事。小说中叙述晴雯为大观园中最聪明、漂亮的女孩儿,其死因表面看是由王夫人所致,而邢夫人、凤姐儿、王善保家的、碎碎骂骂的婆子们及大观园中的告密者,是这些人形成的合力害死了晴雯。她那疾恶如仇,不屑爬高枝,又不低眉顺眼地谄媚主子,对别人干的事一看就察而且脱口而出地揭露、反奴性、反抗性的人格特质是其死的本质原因。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不被社会见容的悲剧,是人性的悲剧、是全社会人性被异化后的悲剧。她被一股巨大的毁灭力量所操纵与玩弄,只有将人格的价值意义留给"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晴雯悲剧的产生 ,对于贾府初期民主主义改革势力来说 ,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 :以王夫人为首的封建势力迫害。主观原因 :初期民主主义的代表人物贾宝玉没能象探春那样在重点解决贾府主要矛盾 (严重经济危机 )的同时 ,相应地解决次要矛盾 (女儿人权被践踏 ) ;而是只关心次要矛盾 ,置主要矛盾于不顾 ,结果一事无成。在强大敌对势力的压迫下 ,晴雯悲剧终于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晴雯是红楼梦大观园内最具有反抗精神和鲜明个性的丫鬟,她容貌美丽,心灵手巧,性格刚烈,从不奴颜婢膝、自轻自贱。晴雯的叛逆性格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黑暗的封建制度和"礼"性的封建意识则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部《红楼梦》创造了形神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男性235人,女性213人,共计448人,对人物的刻画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多种多样的特点。以众多的女儿来说,薄命是她们的共同特征。晴雯就是这画廊中的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有着为人赞美的鲜明个性,有人说:“在丫鬟中,最有骨气的是晴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