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精彩的课堂,有效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梦寐以求的心愿。为此,探索和实践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有效教学的课堂一定是有"笑"教学的课堂。请不要误会,我这里的"笑"不是有意博得学生的那一笑,不是追求课堂生气而哄堂的那一笑。我说的"笑",是学生课堂上的一种激情,一种发自心底的热情,以  相似文献   

2.
卢清兰 《考试周刊》2014,(82):86-86
<正>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中的"节外生枝",往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转瞬即逝的"火花"。面对课堂中的这些意外,我们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要给予密切的关注和亲切的呵护,如果能因  相似文献   

3.
王洪彬 《考试周刊》2013,(44):31-31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本文从激情让学生分享收获的喜悦;激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情让学生走进课文去感受三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还应该是"演员",用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没有激情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学生只有在激情荡漾中才能理解文本,升华情感,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动力,提升语文能力。一、教师的激情是引发学生激情的导火线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开场白",并恰到好处地表达,就能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相似文献   

5.
数学知识本身是无情的,但知识的教学应该是有情的,数学课虽然枯燥无味,但是只要数学课堂"有情有意",富有"激情",送去"温暖",常怀"感恩",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生活和激发写作激情放到首要的位置,并把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宗旨。"因此,善于激发学生"攫取生活材料"和"产生写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7,(9)
对小学生来说,最难的不是怎样写,而是写什么。所以,让学生"有的写",无疑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个难点。一、让学生"有的写"的关键是关注"自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学生真的是"无米"吗?如果这个"米"就是生活,那就不是无"米",而是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班级管理工作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体,得用班主任的"心"与"情",即用爱心、信心、耐心激发学生的能量、用热心给家长温暖、将激情,真情给工作,给特殊的学生多留温情。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探讨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让课堂更有"魅力",如何才能更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激情,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收获更有价值的内容,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正>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现在课堂"意外"频繁出现。面对学生的各种"意外"状况,是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大胆求异,敢于提出自己的个性见解,或是教师自己制造更多的"意外",还是对扰乱自己教学设计的声音置之不理,把学生拉回到预定的轨道?新课改提倡张扬个性,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重  相似文献   

11.
王震 《学语文》2013,(4):27-28
时代在发展,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真实的课堂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这恰恰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率直的个性。如果没有这些"意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失去了学习"试误"的过程,就达不到良好的认知建构目的。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当出现"意外"问题或结果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  相似文献   

13.
从一位"无合格学历、无高级职称、无一篇论文发表,只有与自己同心的学生"的"三无一有"教师,到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其原因只在于凭着良心充满激情一门心思地爱学生,用心感化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悦动课堂模式在我校正逐步推进中。近日,听了几位"先行者"的以身示教,他们带给我真正的触动不是"优秀",不是"完美",不是"表演",而是精彩。一、英语口语之精彩这几位悦动的教师的英语课堂用语简单易懂,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每位学生的反应,特别是B组的学生。切实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多说英语、多用英语,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当学生不理解或不明白一些英语口语时,再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其经典短文《我对教和学的思考》中,更强调"学"的重要性:"我终于感到,唯一能对行为产生意味深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一句古话:"授之以渔,而非鱼"。意思是教会他们打鱼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他们鱼。我觉得这句话就是对"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好诠释。我们提倡在课改中"不教",并不是全盘否定"教",完全要学生自学,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结合自身特点来  相似文献   

17.
【设计简介】"直抒胸臆"是"情动而辞发",直发胸中之情。怎样"直抒胸臆",是学生写作文时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以趣造境,以境激情,让学生在认知与情感共振中感受、体会、探索这一表达方法,让实践与体验说话,是这一教学设计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能"放",又要能"收"。"放"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和作用,而是有的放矢地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样,"收"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剥夺学生主动思考、表达的权利,更不是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是引导学生进入真知的开放空间,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兰冰竹 《考试周刊》2013,(23):117-117
预设与生成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本文从"预设:挖掘内涵,预想状况;生成:整合知识,碰撞思维"两方面说明用辩证思维走好"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木",学生才会激情四溢,思维闪耀,睿智流淌。  相似文献   

20.
为树立大学生的感恩精神,培养学生的"孝道",5月24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在社团文化节上,邀请当地热爱文艺的老年人和青年大学生同台献艺,演出节目丰富多彩,以"老少"互动的形式点燃老年人的激情与活力,促进青年大学生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