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平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线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就不爱读书呢?为什么有的孩子感觉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2.
张政 《师道》2009,(9):4-7
2009年的4月23日是国际读书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国家图书馆时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一句广告词说到:“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不可能是一个坏孩子。”同样,一位爱读书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程宝平 《中国德育》2007,2(6):52-53
作家布罗茨基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最近一次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仅为42.2%,这个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校长爱读书,教师就爱读书;教师爱读书,学生就爱读书;学生爱读书,就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可见,读书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5.
肖复兴先生教儿子写作文的诀窍是:“从一开始便打消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把写作文与他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玩联系起来,使他感到有兴趣。”写作需从“兴趣”出发,人生读书又何尝不是从“兴趣”开始的呢?在我看来,一个身心发育健康的孩子,天生没有不爱“读书”的。从他尚在...  相似文献   

6.
问:我们为什么游戏的时候快乐,读书的时候不快乐?答:理由很简单,因为你的老师不知道如何教你们,就是这样,没有其他非常复杂的理由。你知道的,如果一个老师爱数学、爱历史或爱任何他所教的科目,那么你也会爱这个科目,因为“爱”自己会沟通。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6,(2):6-7
薛瑞萍,网名“看云”,1965年生,1984年毕业于安徽省霍山师范学校。任小学语教师、班主任至今。人生信念: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职业观: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编按]  相似文献   

8.
当前,关于爱,一个最令人头疼或费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爱的回报?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8遍了,还不会,我真没办法了!”“瞅你们考的这点分,对得起我吗?”甚至.学校曾辑录的教师忌语中其实很多也是在这样的无奈下的一种渲泄,进而出言不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自认为是爱学生的,而学生却不大认同。看来,我们需要反思,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什么是教师所应有的爱?  相似文献   

9.
如何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紧扣语特点,凸显语本真呢? 一、体现人,凸显语本真 语学科特有的人性是什么?那就是读书品味。通过语言字的美。感染撼动学生的心灵;通过章的情节、形象、情感。感染撼动学生的心灵;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使学生与课内容、故事、人物同悲喜共愤怒;通过读书感悟去净化心灵启迪智慧;通过读书爱读书,通过读书会读书。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学生充分感知圆明园建筑宏伟,是称于世的博物馆、艺术馆。产生自豪之情之时,把话锋一转:“可是,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的瑰宝,三天之内却化为了灰烬。  相似文献   

10.
古挺先 《广西教育》2013,(41):48-48
多年来,我经常在思考: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给学生带去了怎样的童年呢?据我校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当中有不少是“不爱读书,不爱学校,也不爱老师”,有不少学生有“厌学,甚至存在仇恨学校”的心理。面对学生的学习心态,我的内心很纠结——作为中心小学的管理者,该如何去改变这一现状,努力还给学生一个多彩的、有美好回忆的快乐童年呢?  相似文献   

11.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12.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教师表达教育爱的种种方式中,哪些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爱呢?为此,我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刘云生 《今日教育》2011,(10):36-36
如何才能在学校中创建良好的教师读书氛围?采用何种措施才能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这两个问题是当下不少学校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前者的旨归是教师“爱读书”,后者的旨归是教师“爱教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工》2014,(4):47-47
新浪财经发表文章指出,“臭皮鞋”堂而皇之地进入食品、药品,吃到消费者肚子里。“老皮鞋”乔装改扮进入食品并不是新鲜事,这一黑色产业在某些地方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为什么这些违法行为可以堂而皇之的走上“规模化”道路?请问监管人员到哪去了?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作不知道?有没有和企业沆瀣一气?有没有地方保护主义,给企业当保护伞?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式”执法,不法分子一次又一次的原地满血复活,  相似文献   

15.
语文之旅     
一、学生为什么上语文课?我觉得语文课对学生的馈赠绝不仅仅是一个中考,亦或是高考的圆满,她可以丰富学生的一生。语文教师有责任将学生培养成爱生活、会思考、喜读书、能说善写的全方位“新人”。而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做到“四有”:即有生活、有思考、有古今中外之圣贤书,有读写训练之法。  相似文献   

16.
广东龙门中学王启鹏问:高中语文《鸿门宴》一课的习题说,“道芷阳间行”中的“间”是“名词作状语”,对不对?词典上把“间”释为“秘密地”,是不是应该把“间”看成形容词?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改遇到到问题的时候,许多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出“语文姓语”“简简单单教语文”等口号,教育刊物也是大张旗鼓地宣传。教师仿佛看到了语文教改的希望,但实际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要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是多么不容易,真是说到容易做到难。教师不是不爱简简单单教语文,而是没办法实践。为什么简简单单教语文可望不可及呢?。  相似文献   

18.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首先就要知读书、会读书、爱读书,把读书作为教育生活的一部分。2007年,本刊曾登载一篇反映教师读书状况的文章,一位教育局老局长在谈及教师不读书、读书少的问题时颇为担忧。教师如果不想挤出时间读书、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又怎能培养学生好读书、乐读书的良好习惯呢?在我们到一些学校采访时了解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非常注意书香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相似文献   

20.
李蓉 《宁夏教育》2013,(1):76-77
阅读李元功先生的新作《晚情续语——一位老教师的教育期待》,我脑海中萦绕着一个问题:作者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教育前辈,退休后仍在期待什么呢?梳理书的内容,仔细揣摩三个话题的内涵:“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谁”“儿童成长的基础在哪里”“教师读书写书的动力是什么”,显然作者在期待教师不断发展,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