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焱: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课内外对比导读"。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由我校朱春兰老师和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王笑梅校长为大家呈现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接下来我们围绕这一主题举办一个沙龙。我们期待各位的真知灼见。朱春兰:我们学校早已开展过课内外对比导读的研究活动。上学期,我校黄志娟老师用对比导读的方法执教了《三打白骨精》一课。我想,《林冲棒打洪教头》也是一篇名著类课文,我可以借鉴她的方法,把教材与原著的语言进行比较。我发现,原著《西游记》的文字与课文《三打白骨精》有很大的差异,而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与原著《水浒传》的文字差不多。我感到非常困惑,该怎么进行对比导读呢?我  相似文献   

2.
翟和喜 《阅读》2010,(12):15-16
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答案一个比一个精彩。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哦,原来他们讨论的问题是:课文中处处体现了林冲的“让”,究竟有哪些“让”呢?  相似文献   

3.
师 :(投影出示 )同学们 ,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块 ,仔细观察以下这些石块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呢 ?生 :这些石块的形状有的像鸟卵。生 :这些石块的形状有的像核桃。生 :这些石块的表面很光滑。师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 ,这种表面光滑圆溜的岩石叫卵石。 (板书 :卵石 )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卵石呢 ?生 :在海滩上可以找到卵石。师 :对 ,那么这些卵石是不是本来就在河滩上或海滩上呢 ?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节课 ,我们就来研究《卵石的形成》。 (板书 :卵石的形成 )刚才同学们说可以在河滩上和海滩上找到卵石 ,那就让我…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师: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喜欢?(生谈自己的体会)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听完后,你们要说说自己的感受。(CAI 播放《月光曲》片断;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感受。)师:是呀,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感受到了心情的宁静,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仿佛看到了风暴、大瀑布、黄河一泻千里……。你们说得很好,难怪有一位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说:“音乐使人类精神进发出火花。”这位音乐家是谁呢?师: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月光曲》中的音乐家贝多芬。你们了解贝多芬什么呢?(生发言)师:你们说得很好。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从小就有  相似文献   

5.
读懂小说的关键是能把握住人物的形象。小说中有时会运用对比手法,以反面人物烘托正面人物形象,因此在阅读时可以用对比法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对于《三亚落日》这篇文章,如果我们单纯地去朗读,就感觉不到课文的价值。读文如喝茶,有人用来解渴,有人用来品味。不知你们是从什么角度阅读这篇课文的?生:这篇文章我已经读过,我感觉的确是一杯清心的好茶,所以我是细细“品味”的。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也是茶道中人,而非一个临渴掘井的人。师:对,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更要站在一个品味、欣赏的高度,才能领略到她的浓浓诗意,体味到她的芳醇与清心。生: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文章的题目是《三亚落日》,但为什么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花了近200字大谈其它事物,而只字未提太…  相似文献   

7.
本节课是《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中的第2课。教学中,教者以学生熟悉的材料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现物体具有弹性,知道什么叫弹性,什么叫弹力。1实验导入师:这是什么呀?生:是海绵。生:是跳跳球。……师:这些材料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就会有新的发现。评:(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呵护与开发的结果,而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授。教师在教学开始首先注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师:(出示一把钢尺,用手掰弯)钢尺的外形怎么了?生:变弯了。师:怎么会变弯的?生…  相似文献   

8.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一语道出了儿童的一个最本质的学习心理特征。在《鱼》一课的教学中 ,孩子的这种“需要”表现得尤为突出。1 让学生在“辨误”中发现[片断一 ]师 :鱼 ,同学们认识吗 ?生 (齐 ) :认识。师 :你们见到过哪些鱼呢 ?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认识的鱼。(学生相互讨论一分钟。)师 (投影 :鲫鱼、鳄鱼、海马、乌贼、甲鱼、鳗鱼、鲸 ) :你们认识这些“鱼”吗 ?生 :老师 ,您说错了 !师 :哦 ?老师…  相似文献   

9.
有很多人认为,英文汉译,就是英文中文搬搬家,难也难不到哪里去.可是当真正动手做起来,我们就会发现绝不是这么简单.无论专家,还是初学者,或是从事语言教学工作者,都有这种感觉:译出的东西,自己觉得很别扭,别人看了不满意.问题究竟在哪里呢?几年的英语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将一篇英文忠实、准确、流畅地译成中文,首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叶娟 《阅读》2015,(11):16-17
戴南中心小学五(1)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早》时,被文中的精彩描写所吸引,大家献计献策,共同创作了一篇饶有趣味的课本剧——《赏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排演出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幕启)寿镜吾先生:(转了一圈,不满地皱皱眉头,大声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幕后一学生:先生,后园的梅花开了,我们在赏梅呢!生甲:先生,先生,快来看啊,好漂亮的梅花呀!寿镜吾先生:(诗兴大发状)好一树腊梅!有诗赞曰:疏影横斜水清浅,  相似文献   

11.
在市科学公开教学《地球的内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针对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教学片段】师: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生:好!(非常兴奋)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们准备怎样做?生1:可以用手掂盒子的重量,然后根据重量再猜盒子里可能装了什么。生2:我们可以在盒子上钻一个小孔,看看盒子里有什么。生3:可以摇一摇,听盒子里发出的声音,从声音上来判断…  相似文献   

12.
“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册的一节内容,它作为立体图形的一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以后教学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方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以实物为探究素材,通过三个层面的活动来组织教学。活动一1、导入教师以立体图形为话题组织谈话,适时展示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师:你们认识这种形状吗?生:认识。它是正方体。师:你们对正方体有哪些了解?生1: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生2:正方体有6个面。……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师:同学们对正方体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正方体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发展,课改中倡导的一些理念正越来越深入人心,“耳熟能详”。但我们不能把理念仅仅停留在头脑的层面上,必须将它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用自己的实际教学行动来诠释,理念才会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辉映出生命的色彩。1课堂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案例:《观察水》教学片段展示师:刚才同学们都仔细观察了水,谁来说一说你发现水有哪些特征?生1:水是透明的。生2:水是没有颜色的。生3:水是一种液体!生4:水是没有味道的!师:好的,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水的特征,说明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一种液体。其他同学还有发现吗?生5:我认…  相似文献   

14.
各项教材内容中的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有它的结构特点、活动规律和规范要求。那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加强技术动作的规范教学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应注意做到如下四点:  相似文献   

15.
顾石红 《阅读》2014,(19):21-23
<正>《赶海》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很熟悉,课文的开头大家也一定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咦,课文的开头不就是一段歌曲吗?没错,在习作中巧妙地引入歌曲,是一种常见的习作技巧呢。  相似文献   

16.
刘克锡 《阅读》2015,(11):15-16
学习《半截蜡烛》,很多同学都认为故事情节惊险曲折,跌宕多姿,十分感人。此时,六(2)班的语文课上,刘老师正与同学们一起针对这篇课文进行着一场精彩的对话。刘老师:同学们,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故事情节曲折变化的?李敏:一方面是蜡烛越烧越短,秘密即将暴露;另一方面是伯诺德夫人和大儿子杰克两次用计,却两次受挫。赵磊:最后是杰奎琳化险为夷,避免了一场危机。刘老师:你们能详细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几次用计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17.
林平 《阅读》2005,(12)
打开话匣“螳螂捕蝉”的故事出自《庄子·山木》,说的是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吴王攻打邻国的事。警示人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故事中有一个很有光彩的人物——少年,正是他的一席话改变了吴王的决策,扭转了国家的命运。你注意到他了吗?指南针了解人物特点的方法有许多,比如研究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宁南小学六(1)班同学这次用了一种新方法:“补白”法。他们反复读课文后发现了这么一段话,觉得很有意思: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  相似文献   

18.
高校生师比对于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水平评估对各艺术高校要求的生师比是11:1,新近出台的《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各艺术专业也参照该比例。但在评估过程中和实际行课过程中,艺术院校发现虽然生师比达标,教师资源仍显紧张。本文试图通过挖掘艺术院校授课的特殊性,对影响艺术院校的生师比要素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艺术院校生师比。  相似文献   

19.
帅琦 《阅读》2005,(10)
最近发生了一件让我最后悔的事。有一天上语文课,秦老师问:“谁能简单叙述一下课文的内容?”我听了暗暗感到庆幸,心想一定是在检查预习的情况,幸亏我昨天读了一遍课文。我胸有成竹地把手举了起来。可是,转念一想,昨天只是走马观花地读了一遍,自己的复述会不会全面?同学们会不会嘲笑?于是又悄悄地把手缩进了抽屉。“潘雨阳来说。”潘雨阳站了起来,复述得很流利,秦老师表扬了她。接着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人举手,肯定没有认真预习课文。”我听了,刚刚平静下来的心又怦怦跳了起来,这不就是在说我吗?我感觉到老师的目光向我这边投来,我知…  相似文献   

20.
豹子头林冲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创造出来的典型人物形象。林冲有患得患失、忍气吞声的性格缺陷。但林冲是一个英雄,并且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