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正>1915年的某天,上海市一家很小的银行里来了这样一位顾客,他拿出100块银元,面无表情地对银行员工说:"听说贵行的账户可以1元起存,请给我开100个存折,每个存1元。"员工听完非常生气,想轰他走,但又不敢怠慢,于是向行长陈光甫汇报了这件事。陈光甫听完很快明白了——这个人一定是同行指使来故意捣乱的。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背篓     
《发明与革新》2013,(12):57-57
有个年轻人总埋怨生活的压力太大,生活的担子太重,他试图放下担子,可依然觉得很累,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于是他便去请教一位哲人。哲人听完他的故事,给了他一个空篓子,说:"背起这个篓子向山顶走,但你每走一步,必须捡起一块石头放进篓子里。等到了山顶时,你自然会知道解救自己的方法。"年轻人点点头,开始了寻找答案的旅程。  相似文献   

3.
电影中,隐形斗篷可以轻轻松松帮助小魔法师哈利·波特骗过守门人以及他的猫.但法国和英国物理学家表示,隐形斗篷实际上也可以用来帮助建筑物免受地震破坏.这听起来是否太过科幻呢?答案是"不".  相似文献   

4.
正理查德是英国一家创意设计公司的职员,主要负责名片设计的客户拓展。刚进入公司时,他每天都会拜访客户,而客户听完后却很少联系他。他的业绩始终不理想。一天,理查德看到蛋糕店里的蛋糕很诱人,突然想:"如果在蛋糕店的名片上设计一个立体蛋糕,不是很有代表性吗?"他决定把各行业的特点设计到名片上,让人一看名片  相似文献   

5.
张洪涛  朱卫东  王慧  吴勇 《科研管理》2013,34(6):122-128
针对现行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多维框架证据推理的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方法。根据多个识别框架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出平行框架、递进框架和混合框架的概念;将同行评议表中的"熟悉程度"和"综合评价等级"、"熟悉程度"和"资助意见"视为两个平行的递进框架,分别将两个递进框架评价信息转化为证据体,用评价等级(资助意见)和信度表示专家的评审意见,从而即能方便描述专家评价中的不完全信息,又能充分整合评审中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熟悉程度"对专家进行赋权,利用证据推理算子将专家评估信息分别在两个平行框架上集结,并将不同项目进行量化排序择优;最后结合实例来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位青年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大学毕业后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他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一些柴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  相似文献   

7.
科技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编辑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论文抄袭"为主的学术不端行为在近几年愈演愈烈,科技期刊是发布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平台,自然成为学术不端行为及其控制工作的焦点.作为科技成果传播活动"守门人"的科技期刊编辑,在规范学术道德方面有义不各辞的责任.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的工作管理、提高编辑自律意识、帮助作者准确界定抄袭行为、严格执行专家审稿制度、参考使用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是科技期刊编辑在学术不端行为控制实践操作层面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戴勇  王诗卉 《科研管理》2019,40(7):106-118
在区域间合作创新中,守门人扮演着知识吸收和传递的重要角色。结合多维邻近性理论,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创新网络中守门人的识别框架和贡献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采集1985-2017年我国电信领域的合作专利数据,对九大城市群之间的创新网络进行守门人识别和贡献度测量,并分析守门人角色构成、内外部联系特征及贡献度大小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城市群在守门人数量、内外部联系强度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别;2)产学研不同角色的守门人贡献度差异显著,多数城市群的高校守门人对其所在城市群具有更大的贡献;3)尽管区域本身在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性会影响守门人的贡献度,但通过对几大类城市群的数据分析表明--双向活跃型或外向活跃型的守门人,对区域间合作创新发挥着更为显著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学习与证据理论的专家群体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朱卫东  杨善林  任明仑 《预测》2003,22(1):61-63,41
基于学习与证据理论的专家群体预测系统方法,将学习专家预测的历史经验与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合成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与证据理论在证据合成中的系统完整性,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专家群体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每个专家的预测结论看作为证据,面向具体应用问题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分析选择专家、建立学习样本,先考虑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独立性、重要性、可靠性与冲突,对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基本可信数进行修正,然后用Dempster合成规则合成。该方法用神经网络学习专家历史预测的经验,调整对基本可信数进行修正的修正系数,使证据合成的结果更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我问一位参禅多年的好友:什么样的时光才是最美好的?他意味悠长地答道:"如果在一段时光中加入一杯茶都显多余,那便是了。"听完回答,我很难理解,倒是以前同样问这个问题时,一个文友的回答更容易接受:美好的时光,一杯清茶、一握书卷、一只竹凳、一缕清风,足矣。我把心中的不解说给好友:"既然连一杯茶都显得多余,那在这段时光里还有什么美  相似文献   

11.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得清话说一个小兵在井边洗碗,正巧有一个秀才路过兵役站。小兵一看来人是个秀才,于是想捉弄一下他,说:"秀才我问你,我一共要洗65个碗,兵役站中两个人共用1个饭碗,三个人共用1个素菜碗,四个人共用1个荤菜碗,请问兵役站中有多少士兵?"秀才听完题,略加思考,笑道:"你可把军事秘密告诉我了!"  相似文献   

12.
<正>他说: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就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他是第一个投身病毒研究的中国人,是开辟了微生物学新篇章的医者,是推翻日本人人尊崇、号称"发现沙眼病毒体第一人"医学家野口英世论断的中国医生。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他是"预防领域里一位顽强的战士""他祖国的优秀科学公仆""一个必须写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中国人"。时至今日,中国知道他名字的人,依然很少。他就是世界著名微生物专家汤飞凡。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元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在水煤浆中试车间,他兴致勃勃听完介绍后高兴地称赞:“这是一项战略性工程,你们做了十分重要的工作。” 向总书记汇报的是一位中等身材、精神矍铄的老学者,他就是我国水煤浆技术领域的奠基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荣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14,(6):16-16
正在天津市西青区凯润食用菌园区,有一位被誉为"地头专家"的科技特派员,他熟悉园区的每一个食用菌棚,熟悉这里每一位种植农户。他就是天津市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班立桐,毕业于天津农学院园艺系后,一直从事食用菌优良菌株选育、栽培技术等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9年被天津市政府派驻  相似文献   

15.
<正>1964年,王定国从常德农校植保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株洲茶陵,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1年,他戴着"湖南省农业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退休。退休后的王定国加入了茶陵县老年科技协会,担任副会长。他集结一批农业战线上的资深老专家,在省内率先创办"老科协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并向全县农民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公布了专家电话号码。农民一旦有求,专家们立即奔赴现  相似文献   

16.
"真是个有趣的怪事!"侦探瓦尔尼克听完召索恩小姐讲述后说.召索恩的两只过年用的大肥鹅刚被人偷走."现在请您将整个过程叙述一遍."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省安阳赢的西高穴村东汉大墓,经专家研究,基本认定:此墓即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针对专家提出的六大证据,网上也不乏质疑之声,有专家表示:在进一步的证据出现之前,将保持疑问。那曹操墓还能提供进一步的证据么?  相似文献   

18.
科技评价中专家权重赋值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科技评价中专家权重赋值进行优化.首先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的分类体系,然后利用加法平均和证据理论对不同专家的权重赋值进行合成进而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按20:60:20的比例进行分级.接着比较不同专家分级评价结果与加法平均及证据理论分级结果的一致性,计算每个专家的灵敏度,可以找出权重赋值意见分歧最大的专家,从而提供了一种专家修正自己权重的定量比较方法.研究发现,证据理论合成能够充分尊重每个专家的意见,但在专家们对某个指标权重打分都比较低的情况下,该指标权重合成的结果可能极小甚至为0,因此适用于一些不太成熟的科技评价或者用于新生事物的评价.对于一般的科技评价宜用加法平均进行合成,然后再进行灵敏度分析进而进行专家权重调整.  相似文献   

19.
证据运用能力不足是目前审查工作中的短板。证据使用中缺乏"整体"、"客观"和"证据优选"意识是造成证据运用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提升证据运用能力,不仅要"用证据",还要"用好证据",更要"把证据用好"。进一步提升"证据优先意识",在证据使用中重视"整体原则"和"客观原则",并着力提升"证据优选意识"是提升证据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曾经,他是一名上山下乡的知青,一名在田间地头奔走的赤脚医生;现在,他是一位已经成功完成千例开颅手术的脑神经外科医生,一位卓有建树的学科带头人,一位励志图新的大学校长。他还是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