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象比较常见,学者对学生转专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各学科整体学生而言,对体育类转专业的研究相对较少。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湖北大学体育学院2013-2015年转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转专业政策、转专业管理制度、学习动机等3个层面分析转专业情况与问题。研究表明:在转专业政策的制定上,呈越来越严格的趋势;转专业教学管理有待完善;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总量及在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维度上平均分均高于未转专业的学生,且在求知进取维度上,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为转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曹洪 《体育科技》2014,(3):83-85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我国学习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虽不少,但是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还是甚少的。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了解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因素,总结原因并提出相对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吴晓红 《体育科技》2012,33(3):142-145
为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基本功进行了测试。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数据统计法,对首届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本功测试方法内容全面,方法合理,结果客观真实,较为客观地反应了四所被测学校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有效促进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冯蔚涛 《体育科技》2010,31(2):146-148
对南宁市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选修羽毛球课程的情况,从认知方式、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课程影响等方面揭示体育专业学生对羽毛球课的兴趣特点和学习规律,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羽毛球兴趣的原因,为高校开展羽毛球课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学业成就上的归国倾向,以及他们对学业成败结果的情感反应和对未来学习活动的期望。两个被试专业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同时还反映出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体育大学生归因倾向的影响。本研究可为科学地了解、分析体院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木研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及其对照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来自专业队运动员)和普通专业学生进行人格素质测量,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体育教育过程与人格素质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体育与人格发展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辽宁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职业培养和创业教育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辽宁省高校体育专业尚需把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并入大学教育全程,鼓励和帮助体育专业学生自主创业、择业,以达到广泛就业、成功创业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现行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分析利弊,并结合笔者多年指导教育实习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总结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及其指导思想、原则和理论基础,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9.
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属于教学比赛,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教学检查和评估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进一步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本色”建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继2009年6月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天津体育学院获得比赛冠军后,全国24支代表队又于2011年8月在沈阳体育学院20ll’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上进行了角逐。大赛具有涉及科目范围广、评估科目全面、影响力大的特点,一直受到各参赛省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同时引发了人们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诉求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目前对其理论课学习习惯、能力、氛围的调研并未涉及,也未发现从行为层面对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地凋研。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座谈会等方法,针对这些方面,对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现状进行调研,获得若干有建设性的研究结论,旨在为高校体育专业管理与教学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顾芬华 《体育科研》2002,23(4):42-44
对个性的概念和体育教学过程属性的简要分析后 ,对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价值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可以激发强化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影响体育教师的教态 ;  相似文献   

12.
教学幽默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活跃课堂气氛;可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教学幽默,努力挖掘教学中的幽默因素,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最近进展情况,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提出为实现新世纪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体育文化必须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形成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达到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体育意识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系。指出高校体育要改革发展.必将面向社会,与社会体育结合,社会体育延续着高校体育,无论在场地、器材、指导人员、项目和组织管理上期待高校体育的加盟.二者的结合将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柏杰  刘全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104-106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体育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而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体育课到体育与健康课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体育课所经历的各个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 ,文化、文明的提高 ,体育课所承担任务也相应改变 ,在世纪初体育与健康课已开始逐步取代体育课 ,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新的课程所承担的任务也随人们对体育课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的某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对策,认为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改变培养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