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在泰来县宁姜沙地试验区观测资料,探讨了在流动沙地、沙丘、布设工程沙障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布设方法、分析了工程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找出了工程沙障与植物沙障相结合治理风沙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南北穿越浑善达克沙地的白日乌拉至乌兰察布二级公路(以下简称白乌穿沙公路)建成通车以来由于线外植物防护工程成效显著,沿线植被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恢复,不但没有发生公路沙阻、风蚀等沙区灾害,而且使沿线植物沙障工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生态保护和建设是青海的立省之本,而防沙治沙是青海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提升青海湖周边地区防沙治沙能力,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承担的"青海湖流域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青海高寒沙区首次建立了"生物沙障+乔木+灌木+草本+中草药植物"综合防沙治沙试验示范区,流动、半固定沙丘区域面积缩小,固定沙地得到了快速、有...  相似文献   

4.
水稻研究人员严哲洙、黄学文等研究成功沙地种植水稻新技术,为沙区人民脱穷致富创造了新的途径。他们针对沙地漏水漏肥等问题,先在沙下面铺设聚乙烯膜,作为隔水层,然后在隔水层上覆盖10厘米厚的沙,整好沙地。待春季播种期,在铺设的隔水层沙地上播种稻种,灌水,插秧。再按水稻各生  相似文献   

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重大工程扰动地表稳定性与恢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丘类型以纵向沙垄为主。沙垄垄间和坡中下部沙面较为稳定,仅在沙垄顶部存在10m~40m宽度不等的流动带,风沙活动规律独特。近年来在沙漠腹地修筑的公路、引水渠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不可避免地造成沙垄切割和保护层破坏,所引发的工程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大量实地观测的基础上,研究重大工程扰动地表后的沙面非稳定性问题、主要工程沙害及植被恢复建设等,以期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工程安全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借鉴景观生态学中衡量景观特征的指数和相应的数学计算方法,统计了浑善达克沙地的植被盖度和景观类型的面积和比例以及斑块的数目、密度、频率、优势度指数,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植被指数NDVI值较低,集中在-0.2~0.4之间,且与土地利用分布的趋势一致,工程实施后景观总的斑块数目由632变成了651,而主要斑块类型:固化沙地疏林景观、固化沙地阔叶林景观和沙地夏绿灌木丛景观的优势度值分别下降了0.10%、0.01%和0.34%,沙地半灌木半蒿类号观的优势度则上升了0.46%,其他类型不变。表明了本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的景观结构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科技要闻     
《青海科技》2003,10(5):62-64
穆东升副省长高度评价“柴达木盆地退化农田草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示范”项目本刊讯最近,穆东升副省长视察了由省水科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柴达木盆地退化农田草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示范”小夏滩示范区,对示范区内的沙地直播拧条试验区、流动沙丘沙障设置区、乔灌混交防风林带区、沙地菊芋种植区和道地中药材种植区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对巴隆滩万亩退化农田、草地植被恢复区也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对课题组两年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穆东升副省长说:第一,防沙治沙工作就应按该示范项目去做,按自然规律办事;第二,…  相似文献   

8.
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已经在我国的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获得成功.但樟子松大苗在沙地特别是在城镇周缘沙地造林技术还尚属空白.本文结合伊金霍洛旗阿腾席勒镇新区绿地建设,对樟子松大苗沙地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并从苗木规格、整地、起苗、栽植直至栽后抚育管理进行技术总结,旨在为今后樟子松大苗在沙地中的推广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1989年及2008年美国TM卫星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通过专用计算机软件对呼伦贝尔地区海拉尔河下游沿岸沙地(统称为海拉尔沙地)20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遥感调查分析,阐明了海拉尔沙地分布和变化趋势,同时提出了控制沙地面积增大、防风固沙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地下水监测现状,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网布设原则及策略,重点对站网布设的成果从区域分布和密度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站网布设的实际情况,指出了站网布设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且针对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可降解纤维沙障控制风蚀沙埋的作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吉兰泰盐湖周边流动沙丘铺设的1 m×1 m、2 m×2 m、3 m×3 m不同规格可降解纤维沙障设置前后沙丘不同部位输沙量、不同高度风速及不同种规格沙障凹曲面深度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风速比、粗糙度、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凹曲面深度与障埂长比值(Z/L)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设置可降解纤维沙障后,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降低了近地表风速;改变了沙丘不同部位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其中沙丘迎风坡下部0~4 cm层的相对含沙量明显大于沙丘中部和上部,特别是0~2 cm层更为显著;与裸沙丘相比,相对输沙量0~4 cm层减少,4~30 cm层增加。通过各规格粗糙度及Z/L值比较表明1 m×1 m规格对粗糙度增大最明显,凹曲面形成最稳定,对风蚀沙埋控制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毛乌素沙地的建设条件分析,结合沙地实际,提出了改善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方向。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指明了制约沙地生态环境改善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着重阐述了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引起人们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注意对现有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实现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的目标,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黄土高原近几年新建工程对周边的地形、地貌以及水流的态势产生了一定的扰动,加上强暴雨,对新建工程造成不良后果,因而从工程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问题。应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特点及管道工程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设,科学配置,对新建工程周围易发生坍塌、沉陷、流失的部位,采取科学的水土保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使新建工程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坡面水系工程是引导坡面径流、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将不同形式的坡面水系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截短坡面流水线,拦截地面径流,防止坡面冲刷,起到滞洪、沉沙、保护坡面水土资源和土壤肥力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黄土高原常见坡面水系工程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草方格沙障通过降低近地表风速、形成腐殖质改善沙土性质达到治沙效果,微生物岩土技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酶与外界物质反应,形成在材料中具有胶结或填充作用的新物质以善材料性质。本文结合两种方法的特点,提出一种防风固沙的新思路:利用微生物岩土技术形成固体沙障改善近地表沙面粗糙程度,并在格中固定植物形成腐殖质以善沙土性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在泰来县宁姜流动沙地对土壤风蚀观测所取得的资料,探讨了该区土壤风沙侵蚀的基本过程,找出了影响起沙风速的因素和风沙活动规律,并对该流动沙地的防治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措施与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16.
现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施工和运行中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沉降观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一工程实例就沉降观测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以及观测频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总结了沉降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1、工程概况 金华市沙畈二级电站是省重点建设项目--沙畈水库工程的二期续建工程.位于婺城区境内白沙溪流域沙畈水库下游,金兰水库库尾,沙畈乡山脚村,距金华市区40KM,系沙畈水库的梯级开发电站.工程主要包括10.6KM长的发电引水隧洞、发电厂房、尾水工程以及110KV升压站,升压站接入一级电站同一输出线上网.电站装机2×5000KW,设计年发电量1983万度.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沙地樟子松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森林法》关于划定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及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是我国乃至世界珍贵稀少的沙地生长的长绿高大针叶乔木,论述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沙地植被由于特殊的生境与植物组成,形成独具特色的沙地草场。呼伦贝尔草原有454.9万亩沙地灌木、半灌木丛生禾草草原草场及389.2万亩沙地丛生禾草草原草场,分别占呼伦贝尔盟天然草场总面积的4.38%和3.7%。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的呼伦贝尔盟草场资源考察的资料,概括地介绍呼伦贝尔盟沙地植被资源及其草场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铺设草方格是工程固沙法中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将作物秸秆以钝锨等从中部压入沙中,插入深度20~50 cm,沙面上露出10~15 cm,草方格的尺寸经在沙坡头创造“世界上首例治沙工程”的中卫固沙林场试验,得到1 m×1 m的方形格最为科学、经济。草方格降低了地面风速40多倍,经过3~4年,麦草腐烂,重新再扎。如此循环,有机质在沙层表面沉积,形成一层沙结皮,最终自然地形成沙地表层的保护膜,流沙便可被固定。宗魏等人验证了刚性壳体轮具有不易陷沙的特点,潘冬等人对祝融号火星车的主动悬架式移动系统进行了设计与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