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阳区的历史沿革;隆阳区的宗教文化丰富,道教在其中举足轻重;道教音乐与隆阳当地礼俗活动不可分割;道教音乐在礼俗活动中的演出形式与规模;今天的社会里,道教"礼俗乐"兴盛的驱使。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演变,道教音乐常在大、小道场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民间俗称"唱经"、"念经",并配以各类打击乐和器乐,往往在祈福迎祥、尊天敬神、超度亡灵、祭祖安魂、禳灾避祸、驱鬼降妖等法事中配合诵经讲法。道教音乐起于北魏,兴盛于唐朝,经历了南宋、元代、明代等时期,道教音乐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及,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道教音乐种类和流派。清水道教音乐隶属于全真道派的道教科仪音乐,亦称道场音乐或者斋蘸音乐。本文主要论述清水道教音乐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荼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道教讲究阴阳五行,而茶分青、白、黄、红、黑五色。陆羽在《茶经》中就有两晋时道人饮茶的记载。到了唐代随着道教的盛行,道教尚茶嗜茶之风也更加普及,道观一般都专设“茶堂”作为以茶礼宾的场所,还以茶供养三清、招待香客。可以说道茶文化是中国道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禅茶文化的兴盛,道茶文化逐渐走向衰微,笔者根据史料编创的《武当道茶茶礼十八式》将武当武术、武当道乐、武当道教文化等元素与茶叶冲泡手法有机结合,用艺术的方式重现了道荼文化的仙姿道骨。  相似文献   

4.
道教在隆阳当地是代表性的宗教,道教团体共有四类:全真教,正一教,洞经先生和皇经先生;道教音乐是作为礼乐的身份而存在的,但并非所有的道乐都能够同时拥有礼乐和礼俗乐这样的"双重身份";道乐因归属类别不同呈现出不同风格;道乐作为仪式的一部分,是仪式中的"音声符号".  相似文献   

5.
武当道教的养生活动是其宗教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面 ,是武当道教的最高宗旨———追求成仙长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其各种宗教仪式等活动中 ,如宗教法事活动、生活习俗等等方面中 ,都蕴函着养生哲理。武当道教养生文化的四个主要表现特性是 :交融性、生活习俗性、宗教性、派系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以来崂山道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以来,崂山道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现场采访的基础上,梳理各阶段的发展历程,清点著名道长们的贡献,考察目前道众的基本情况、日常修炼及在管理、法事、道乐等方面的特点,不仅对深入了解崂山道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中国道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白玉蟾道教活动最为重要地区之一,他在龙虎山、庐山、西山、华盖山、閤皂山、武功山、麻姑山、盱江等地都下了足迹.白玉蟾在江西的活动,丰富和完善了他的道教理论与实践,同时也推动了江西道教的发展与进步.白玉蟾诚为江西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改革,顺应了道教更具有官方化、成熟化的趋势.在改革道路和形式上,北方的道教改革官方强制性推行,南方则是官方推行的特点与个人影响并重;北方的道教活动介入政治过深,南方的道教改革在后期则有意回避政治,这是道教改革南方成功而北方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武当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及其发展历史等方面,都折射出武当道教文化的开放性、兼融性、延续性、辐射性特质.  相似文献   

10.
论武当武术中的玄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是武当道教崇拜、信仰的核心内容,影响着武当道教的所有活动。玄武的动物原形及长寿之法,成为武当道士武术活动的重要模拟对象,同时也使武当武术这种活动表现出玄武崇拜的宗教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泰山是道教兴盛之地,历代都有道人在泰山进行宗教活动,而附属于道教各种法事而存在的道教音乐始终贯穿其中,作者主要是从泰山科仪音乐入手,对其音乐运用程序、曲目及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道教文学是一个体例与内容都十分宽泛的学术概念,它以道教活动为本原,以与道教思想、精神或信仰等相关的内容为题材,通过多样的文学体裁和多元的创作方式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追求审美以反映道教文化之种种.用纵向的历史眼光来看待它--道教文学--作为互为背景的道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的结合之典型代表,这种独特的文学类型的发展过程是与中国道教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演进相同步的.  相似文献   

13.
洪《长生殿》继承了白居易《长恨歌》的传统,发挥想象,通过情节的虚构与人物的再现,丰富的想象与道教各种人物意象和斋蘸仪式的运用,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积淀,反映出传统文化对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敦煌文献,从道教辟谷与敦煌饮食文化,道教服食养生与敦煌饮食,道教节日、祈赛活动中的饮食,从三方面探讨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的影响,揭示敦煌饮食文化中的道教色彩。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此殊荣之后,这种渐成冷门的传统音乐形式再次走向台前。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简单介绍道教音乐的概况,进而探讨道乐的美学思想和审美风格,并以清水道教音乐为例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16.
寇谦之和陶弘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南两方著名的道教领袖。本文在对二人综合比较后指出:寇、陶的道教活动,都顺应了此期道教官方化、成熟化及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大趋势。但在文化修养上,寇较差而陶较佳;在改革道路和形式上,寇是官方强制性推行,陶是官方推行与个人影响并重;寇的道教活动介入政治过深,而陶则有意回避政治。这是道教改革寇失败而陶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文还论及北魏反佛与崔浩之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宜宾真武山是川南道教圣地,其道教神仙信仰的出现不会晚于宋代,至明代晚期出现了实体性的道教建筑,有组织的道教活动正式兴起。此后因时而异,真武山道教活动一波三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其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岭南俗信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民间文化,它与道教存有亲缘关系,其俗性率朴、巫俗庞杂契合道教的文化精神,其图腾崇拜、神仙信仰与道教信仰一致,有利道教的南传发展。汉晋时期,岭南成为中国道教的重镇,亲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水浒故事从流传到成书的过程中,受到全真道、正一道、净明道等多种道教派别的思想影响,在《水浒传》中,这种影响表现在小说的布局谋篇、情节推演、人物命运等各个方面。作多次利用道教活动、道教人物、道教思想为小说张纲举目,渲染背景。三次大规模的罗天大醮,决定了小说情节的总体走向;洞玄真人、罗真人、九天玄女等道教人物推动着故事的发展;而全真道、净明道等道教派之间的思想差异也在梁山上的不同群体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清水道教音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宏观上看,这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契机。而就目前来看,清水道乐虽然经过漫长的流变,其仍然面临着发展困境。本文首先介绍清水道教音乐的起源,进而探讨其发展过程:发展回顾、发展现状即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