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始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情感。阿炳通过他的这曲《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二胡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本文将根据《二泉映月》对阿炳、二胡进行讲述,结合《二泉映月》来用心聆听并揣摩阿炳与其二胡的独特而精湛技术。  相似文献   

2.
一、欣赏导入(播放阿炳演奏《二泉映月》)1、最近,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了一篇课文《二泉映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文学的角度了解了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那么,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相似文献   

3.
《二泉映月》是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之作,不仅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而且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享誉世界乐坛。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阿炳的身世、乐曲的时代背景、乐曲的结构和阿炳演奏上的艺术特征,这样才能得到应有的教益。  相似文献   

4.
《二泉映月》的主题及其演奏技巧李子贤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华彦钧(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颇负盛名并被改编成多种音乐形式,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它那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婉转缠绵的乐思,深深地牵动着我们的心,人们为其创造的空灵缥缈、高远迷幻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没有取名,阿炳称其为"依心曲",意为"随心所欲奏出来的",后来杨荫浏先生为其录音时,经过商定正式命名为《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6.
《二泉映月》的艺术成就是用语言难以涵盖的。阿炳这个貌似平常而又有着卓越技艺的民间艺人和他伟大的艺术结晶《二泉映月》更是华夏的骄傲,并将永远屹立于世界音乐的盛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阿炳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的社会两个方面来分析《二泉映月》这首作品的创作。从中得出《二泉映月》那跌宕起伏的旋律不仅是阿炳人性一种折射和体现,同时又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折射和体现。  相似文献   

8.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历尽艰辛的一生,描述了《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的创作过程,用富含感染力的文句再现了这一名曲的丰富内涵,表现了民间艺人热爱音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抗争的顽强精神。《二泉映月》这酋不朽的二胡名曲创作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它是阿炳苦难一生的生活积淀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传世的《二泉映月》二胡曲,内容深刻、结构严谨、艺术新颖、演奏手法有所创新,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二胡教学与演奏的提高,而且对弘扬我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和创造民族的新音乐文化,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二泉映月》丰富的内涵;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处风景,“二泉映月”景色美;作为一支乐曲,《二泉映月》旋律美;作为一篇文章,《二泉映月》语言美。而这一切美,都是因为其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因此,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近阿炳苦难的一生,走进阿炳不屈的内心世界,这应该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韩静霆的《听泉》是一篇介绍不朽的传世之作《二泉映月》的散文。(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者首先从演奏《二泉映月》先声夺人的感受说起,是音乐天才阿炳用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创造了这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是音乐理论家杨荫浏先生发现了它,听懂了它,记录了它,并为它命了一个确切又充满诗意的名字《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13.
前些天,五年级的语老师跟我借阿炳的《二泉映月》(磁带),说是有一篇课和这首乐曲有关. 我特地复印了这篇课,大意是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中秋之夜,阿炳在二泉边赏月时,师傅告诉他,长大后能从泉水中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当阿炳历经人生磨难后,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很多声音.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听到的声音,终于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14.
笔者听过很多次公开课,很多老师直接地或间接地把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名作《二泉映月》作为音乐欣赏教材。并将《二泉映月》与水、月联系在一起,有的说作品表现的是夜阑人静,泉清夜冷的意境;还有人说,作品描写的是无锡“天下第二泉”。因为阿炳生前经常在惠山的亭子旁拉琴。其实,《二泉映月》是阿炳在苦难的一生中,用血和泪、用心拉出来的“自度曲”。《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原本就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很  相似文献   

15.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细致地描述了民间艺术家阿炳的艰难身世和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阿炳杰出的艺术才华,以及他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不幸命运抗争的精神。本文语言精练、优美,感人至深,尤其是排比手法的运用,更使语言的表达铿锵有力、饱含深情、内涵丰富。在经过两次指导本文精华部分的教学后,我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16.
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映月》是一首独创的音乐作品,它有着深刻的内涵、唯美的艺术品味以及永恒的艺术魅力,这三个方面展现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乐海短波     
建议修复开放阿炳故居瞎子阿炳以他的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闻名中外。许多海内外游客,特别是音乐爱好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无锡参观阿炳故居,但他们看到的是房屋破旧,里面还住着4户居民。阿炳真名叫华彦君。无锡人,生于1893年,原城中观前街雷尊殿道士,精通民族器乐,演奏技艺高超,并富有创作天才。中年双目失明,穷困潦倒,沦为街头艺人,以卖唱为生,人称“瞎子阿炳”,有6首名曲传世。  相似文献   

18.
一、旋律未启已传声作为一处风景,“二泉映月”景色美;作为一支乐曲,《二泉映月》旋律美;作为一篇文章,《二泉映月》语言美。而这一切美,都是因为其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因此,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近阿炳苦难的一生,走进阿炳不屈的内心世界,这应该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9.
明亮音符、照透生活里程──安徽盲人音乐家尹明山的竹笛艺术洪安宁在中国音乐史上,瞎子阿炳的名字及艺术的成就,家喻户晓,他那优美动听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给人们带来了美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像阿炳这样的民间盲人音乐家,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也不乏其人,只是人们...  相似文献   

20.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阿炳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并没有磨灭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来到小时候曾经游历过的二泉,创作了《二泉映月》。盲人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命运的斗争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是课文表现的主题。把握乐曲的内涵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与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