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喜欢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在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花瑶人民世代传唱“呜哇山歌”,它是当地花瑶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花瑶"呜哇山歌"被誉为"民歌中的绝唱",因为它演唱的是艰苦生存环境的劳动之歌、反抗封建王朝镇压的进军之歌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之歌。"呜哇山歌"在音调、语调、声腔和表演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音乐特征,在劳动教育价值、德育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方面也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是湖南省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珍惜、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肚子呜哇     
妈妈催犁犁吃早饭,好早一点送她到幼儿园去。犁犁却慢吞吞地吃着。一边吃,一边叫:“肚子呜哇!”这可把妈妈吓坏了,一边摸摸犁犁的肚子,一边说:“肚子不好,你就别去了,在家里,就和小布娃娃一块儿玩吧!”犁犁一听说妈妈答应不让她上幼儿园,肚子马上就不疼了。她三口两口吃好了早饭,搬出家里所有的玩具,坐在小凳  相似文献   

4.
猪爸爸对唏哩呼噜说:“你不能老在家淘气,应该上学了!”小猪唏哩呼噜很喜欢背着书包上学。可是他一听老师是一头大狼,就尖着嗓门儿叫起来:“我不要上学!我不要上学!”猪妈妈说:“没事儿!哇呜老师很和气的。马阿姨家的白白,也在他那儿上学嘛!”唏哩呼噜不相信大狼会很和气,他跑去问小马驹白白。白白说:“老师还可以,有时候也发脾气。我爸爸发脾气踢我,好疼!哇呜老师顶多是敲桌子,从来不踢不打。”“咬不咬?”“不咬。他气极了,就龇出白牙大叫:‘你们当我是谁?我是一只大狼!’”“好凶嘛!”“对啦,样子很凶的。可是我们都不怕他。”第二天,小…  相似文献   

5.
"塔哇"是藏文的汉译音,汉文文献对这一名词的理解并不一致。"塔哇"作为一个集合名词,或指代人,或指代地名。对"塔哇"的几种不同含义进行梳理,正确认识"塔哇"与寺院的关系,从而挖掘"塔哇"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湖南民歌     
湖南省境内丘陵、土地广布.山歌流布广泛。当地人把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3种。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在室内歌唱。  相似文献   

7.
山以灵而故呜,水以神而益秀的呜沙山与月牙泉,是我国敦煌城南的一大奇迹,可谓世界奇观。每年都有二、三十万国内外游客来此大饱眼福。一年夏天,我受朋友之邀,前往这块神奇的地方,欣喜若狂,大为震惊。哇!太妙了!呜沙山,东连莫高窟,西接阳关道。当我骑着骆驼悠哉悠哉地到了呜沙山,映入眼帘的全是沙的世界。峰峦叠障,浩渺无边,仔细一瞧,山形弯环,山脊如刃,呜沙山上全是红、黄、绿、黑、白五色沙,颇为漂亮。游人打着赤脚,山上山下的跑啊、跳啊,享受着百里沙海的柔情。爬沙山,难上难,沙子松又绵,走一步,退两步。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哪…  相似文献   

8.
全文分两部分论述梅县客家山歌的历史状况——1920年前、后两个部分。1920年以前的客家山歌主要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传统情歌、劳动山歌等,歌手主要是上山务农的民众,没有听众。政府、文人对山歌持蔑视的态度。在1920年以后出现了"革命山歌"和"墟镇山歌",产生了"墟镇歌手"和听众,歌手身份开始从隐蔽转向了公开。可见:从历时性的角度看,梅县客家山歌的发展与当地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从共时性的角度看,每个时期的歌手与听众对待客家山歌的观念也对客家山歌的发展趋势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的歌词结构等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白茆山歌"是对以冯梦龙<山歌>为代表的明清民歌的稳定继承.作者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承方式两方面论证了"白茆山歌"稳定继承<山歌>的潜在原因,探讨了<山歌>未记曲谱的可能性因素,进而认为尝试以"白茆山歌"的曲谱填入<山歌>的文词,不失为揣摩明末民歌风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文化的交融与沟通,尤其是作为软实力的文化传播已成为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共识。推动音乐文化的互联互通,对客家山歌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互惠的机遇。通过对客家山歌传播的现状、客家山歌海外传播的方式与途径、对外传播的影响等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客家山歌的传播和交流,以及海外客家人对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云和沙铺山歌是源于瓯江流域的汉族山歌,最初是从云和民间"做功德"习俗中演变而来的,该习俗是亲人为亡者超度而举行的传统祭祀仪式,沙铺山歌由功德先生颂唱,众人合唱一些缅怀和思念的山歌,并通过法师念古经、鸣龙骨、击灵刀等形式载歌载舞完成,带有祭祀色彩。它是一种唱腔优美、内容丰富的被广为传唱的民间艺术形式。但当前对沙铺山歌的研究、保护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要使云和沙铺山歌得到传承和发扬,必须以提升当地村民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为重点,以培养传统文化为中心的多元文化观为依托,利用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的优势来补充完善沙铺山歌的传承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2.
1=bE24风趣地65·65·53·21·10唱歌:(齐)啊呜!啊呜!(领)小花猫教小老虎唱歌:31·65·65·622342232·53·53·3·55525522225·0(齐)妙呜!妙呜!(领)教了半天没教会,各唱各的歌:(齐)啊呜!啊呜!妙呜!妙呜!·····(65·65·53·21·)5112355··(领)·小老虎教小花猫啊呜——妙呜@陈镒康 @金泉生  相似文献   

13.
弥渡山歌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晶,是历代劳动人民创作的积累,是弥渡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为了使弥渡山歌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论文主要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通过运用词语修辞和句子修辞两种修辞手法对弥渡山歌进行全面探析,意在充分挖掘弥渡山歌潜在的修辞艺术价值,从而加强人们对弥渡山歌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冰波  谢静 《顽皮娃娃》2007,(11):1-3
一只小老虎跑进了城里。 小老虎东看看,西看看,哭了起来:“哇——哇——”  相似文献   

15.
兴国山歌是江西民歌的代表性歌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对它的历史起源这一基本问题却长期存在相互矛盾的说法,文章通过稽考、分析历史文献,澄清了兴国山歌起源于上洛山"木客之歌"的错误说法,并进一步探讨、分析了兴国山歌起于民间、传于民间的起源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兴国山歌是赣南客家山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南方传统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山歌歌种,也是我国民间艺苑中一束奇葩异卉。本文以兴国山歌为对象,从传承方式和审美价值两个角度作归纳和研究,提出了家族影响、师徒传承和竞赛刺激三种传承方式和审美愉悦、传播知识两种文化价值的认识,为兴国山歌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歌情     
白茆山歌,是吴歌的一脉,源远流长。它委婉细腻,含蕴绵绵,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特色和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江苏省常熟市白茆中心小学地处山歌之乡,为了继承、普及、发展白茆山歌,激发队员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学校少先队围绕“山歌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队员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组建了“山歌创作”、“山歌美术”、“山歌舞蹈”、“山歌合唱”等兴趣小组,举办了  相似文献   

18.
兴国山歌是赣南客家音乐中的一枝奇葩,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将兴国山歌划分为散歌、长歌、情歌、民俗歌、杂歌等五种形式,并相应进行阐述,使人们对兴国山歌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山歌     
我还在山脚下那山歌就顺着山坡流下来把我淹没了南山和北山中间全被歌声填满哗啦啦地流着把我洗了一遍又一遍歌声把我搓得软软的痒痒的令我流连忘返连绵不断的山歌在我心里种下了无穷无尽的思念滋润着龟裂的心田山歌$湖南省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刘剑~~  相似文献   

20.
安顺屯堡山歌在乡野流传极为普遍,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兼具娱乐与教化作用。一直以来,安顺屯堡山歌以独特的韵味表达了雄浑与豪放的格调。歌词用方言演唱,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艺术上是"赋""比""兴"等多种手法并举,描绘了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抒发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