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巴赫《b小调弥撒曲》的分析,提炼出其中的声乐赋格进行研究。试从声乐赋格的词、结构、技法等方面着手,以求对《b小调弥撒曲》中的声乐赋格的特点进行总结。研究《b小调弥撒曲》,是深入了解巴赫声乐赋格这种体裁的基石。另外,也希望引起学者们对于声乐赋格的注意,以期在学术研究上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曹禺以巴赫的作为贯穿<雷雨>序幕和尾声的背景音乐,是别有深意和匠心的.但是几乎没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音乐语言与文本的深层结构、精神内涵之间的深刻联系.巴赫是"西方音乐之父",其的复调、和声、对位等多种手法的高超运用所营造出的极为复杂的音乐结构和相当深刻的思想情感,对曹禺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雷雨>有着明显的宗教氛围,突出了神秘与救赎的宗教精神.在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的设置上,曹禺犹如一位交响乐指挥,以丰富复杂的复调结构把冲突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3.
彼岸的先知     
再也没有比《弥塞亚》更恢宏、更洗练、更感人至深的作品了。与之相比,贝多芬的《英雄》里人性的力度太单薄,莫扎特的《安魂曲》不够悠远,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过于庄重。那是因为亨德尔的血泪爱介入了《弥塞亚》,这部作品已成为亨德尔灵魂的一个缩影。尤其听第三部分乐章,我仿佛看见天门打开,圣光像碎金般纷扬而下,穿越玫瑰色的玻璃,映衬着复活的耶稣。也抵达了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他们的存在。无数双手合十,伸向天穹,企求救赎。无数双膝跪拜,瞻  相似文献   

4.
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巴赫,写了很多的作品,但小提琴协奏曲仅有《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巴赫最受欢迎、最为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是《E大调第二协奏曲》,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对于巴赫在小提琴协奏曲上的创作手法研究,以《E大调第二协奏曲》为例最为适合,该曲子可以淋淋尽致将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巴赫钢琴《d小调赋格曲》是一首三声部复调乐曲 ,与《d小调前奏曲》合为一首套曲。学习这首乐曲 ,可以了解到赋格曲作为复调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 ,并研究在演奏上如何把握好这些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即 :乐思展开的不间断性 ,各个声部相互间此起彼伏的进行以及节奏连绵不断 ,音乐一气呵成等  相似文献   

6.
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b小调长笛与助奏拨弦古钢琴奏鸣曲》(BWV1030)应把握好呼吸换气的不同处理;另外演奏应尽可能再现巴洛克时期的演奏风格;同时了解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7.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1685年,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在我们的概念里巴赫即是"巴洛克"时期的代名词,他的作品是巴洛克时期宫廷和宗教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复调音乐。本文笔者将对《二部创意曲》的第七首——e小调二部创意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做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约·塞·巴赫的音乐表现、曲式结构来学习复调的相关知识,总结巴洛克时代的艺术特点.并通过对演奏技法的分析,为这部复调艺术作品的"再现"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管风琴演奏学科中,对于复调作品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以巴赫的管风琴作品—《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为例,从编曲法、演奏法等方面细致论述了在电子管风琴上应如何演绎管风琴作品。  相似文献   

10.
王青 《考试周刊》2014,(90):175-176
<正>一、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三课的内容,歌唱课《杨柳青》。二、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运用自主探究、开放合作式的学习策略,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营造生动鲜活的学习氛围。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并以聆听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参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三、教材分析歌曲《杨柳青》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它以衬  相似文献   

11.
冯八飞 《当代学生》2011,(12):14-16
还记得《请问候劳鹤》(上)留下的悬念吧!别急着翻到"时文导读"的末篇,《灯塔的故事》——看似锱铢必较,实则诗情画意;《北方人的巴赫》——"仔细开车,好好活着呀,千万",作者说,因为有巴赫的音乐在。又因为我们可以像爱因斯坦那样为尊严不畏强权,看灯塔才温暖,听巴赫才柔软。  相似文献   

12.
《b小调第六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一生创作生活的总结。本文剖析了《b小调第六交响曲》的创作历程和该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降B大调三部创意曲》在巴赫的《三部创意曲》中,是较难演奏和学习的一首,本文针对巴赫《降B大调三部创意曲》的教学要点进行研究,通过对练习方法、曲体分析、难点剖析、背谱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对演奏、学习巴赫有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为更好的学习、演奏巴赫其他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肖复兴 《中文自修》2004,(11):29-29
说起古典时期的音乐,不能不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是那个时期的音乐三巨头。说起他们,真是非常的有意思。1750年,海顿18岁,写出了他第一部作品《F大调短小弥撒曲》,叩开了古典时期音乐的大门。作为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巴赫刚巧在那一年去世。而莫扎特去世和贝多芬出世的时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贵在于“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一篇课文,不仅需要多读,而且还需要认真地揣摩,只有经过认真阅读、揣摩才会发现文章里晶莹的宝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如水激情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走进上海大剧院,很多个夜晚,我曾经被这里的多明戈、小泽征尔,甚至是《魔笛》《唐·卡洛斯》所感动。这一次是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她的演绎者马友友。这首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不如e小调“自新大陆”出名,但大提琴的深沉、忧郁、平和,把德沃夏克的乡愁从表面的激情华彩引向内心深处的惆怅。  相似文献   

17.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生于德国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由于受家族的影响及对音乐的领悟,成为了巴洛克音乐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巴赫的作品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除歌剧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在他的音乐遗产中,键盘作品虽不像声乐作品那样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同样能够追寻到巴赫对于传统既遵循又超越的轨迹。巴赫的键盘作品贯穿了钢琴学习的全过程,按程序由浅入深,从《初级钢琴曲集》、《小型序曲及赋格》、《创意曲集》到《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以及《十二平均律曲集》等不只是训练手指,重要的是训练…  相似文献   

18.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超越时代的戏剧性是在当时十分少见的,尤其是《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下文简称《d小》)这首作品。在创作时运用了大量的半音进行和调式的变换,增添了乐曲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出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将《d小》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巴赫的生平作为切入点,对作品的调性和主题进行分析,进而剖析这首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9.
如水激情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走进上海大剧院,很多个夜晚,我曾经被这里的多明戈、小泽征尔,甚至是《魔笛》、《唐·卡洛斯》所感动。这一次是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他的演绎者马友友。这首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不如e小调《自新大陆》出名,但大提琴的深沉、忧郁、平和,把德沃夏克的乡愁从表面的激情华彩引向内心深处的惆怅。马友友在异国他乡大获成功。几十年来,以音乐为寄托的他更像是一个吉卜赛旅行者,四处漂泊。这首协奏曲在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后,被他找到了最理想的吻合点。大幕拉开,一切都准备好了。音乐声起,琴弓下落,提琴所特有的音…  相似文献   

20.
《赋格的艺术》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部伟大作品,《赋格的艺术》中以一个格言似的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复调手法对其进行变奏,利用这些变奏后的新主题,并在一个调性范围内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的赋格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在调性和主题形态及运用上完全有别于《赋格的艺术》,调性上采用了十二个大调和小调,每首赋格的主题形象十分鲜明生动,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两部作品中赋格曲主题和调性的比较,为我们分析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