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工艺精湛,历来深受文化学者和书家画师的珍爱。与湖笔相关的名人史实、传说涉及王羲之、王献之、智永、颜真卿、苏东坡、赵孟、吴昌硕,近现代名人如沈尹默、郭沫若、潘天寿等等。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毛笔的出现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毛笔是在枝条上扎一束兽毛,到战国时期,演化成为将兔毛制成笔头纳入劈开的竹杆中。秦朝的笔奠定了后来毛笔的基本形制。湖笔起源于湖州的善琏镇。善琏制笔业大约始于晋代。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载“:(善琏)…  相似文献   

2.
文房四宝     
《兰台世界》2004,(5):37-37
文房就是书房。“四宝”是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而“四宝”中,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3.
论元代湖笔     
朱友舟 《兰台世界》2012,(25):81-82
关于元代湖笔,学术界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有学者认为湖笔与宣笔区别主要在于以羊毫入笔,羊毫造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因羊毫价廉易得,价值只有兔毫的几十分之一,所以为湖笔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有学者认为冯应科、张进中、陆文宝、陆继翁、施文用等一批制笔大家,制作出精良华美的长锋羊毫笔[2]19。又有学者认为:"以长锋羊毫笔为主的湖州笔代替粗壮刚劲的宣笔而盛行,是元代绘画技法和材料变化需要的结果。"[3]237上述的三种观点均以为元代湖州以长锋羊毫笔为主要产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意义]学术名人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言行举止激励了无数后辈,生平事迹更是折射了社会时代的变迁。在数字人文兴起的背景下,聚焦学术名人传记的细粒度挖掘。[方法 /过程]首先,基于前人研究思路与成果构建学术名人传记多维度分析模式,从个人、社会及学术3个维度分析传记内容,多方位展示名人全貌。其次,将多维度分析模式置于计算环节,提出“数据准备—多维计算—人文阐释”学术名人传记研究路径,以数字计算与人文情境有机融合的视角挖掘学术名人传记的社会价值。最后,以《吴宝康学术年谱》为案例进行检验与解释。[结果 /结论 ]通过学术名人传记多维度分析模式及路径的构建,为传记内容分析提供相对明确统一的研究框架,助力学者发现名人资源的潜在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名人档案具有私人档案性质,从不同侧面,综合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名人档案集多门类、多载体档案为一体,即名人档案集人事或干部、书、科技、专业档案等为一体,同时又把纸张、声像、实物档案融合在一起,因此,在整理、保管、利用时,要考虑各自档案与载体自身特点与要求。名人档案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时间跨度大,材料需不断补充,因此,在立卷归档时要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6.
王玉平 《兰台世界》2007,(11S):44-45
名人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宝贵的智力资源库,而且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建立高校名人档案不仅能收集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可以安全有效地保存利用这些历史财富,弘扬“名人”艰苦创业、忠于教育、严谨治学的崇高品质,传播他们的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名人档案在高校中的特殊作用。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档案部门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丰富的档案资源也是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人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其档案网站上开发的一项新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网络展示名人档案信息并提供相关的服务。高校名人档案网站的建设大体上可分为内容的收集与整理、网站的规划与制作和网站的维护与管理三大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名人是否该为不实代言广告负责--从名人代言风波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商战克敌制胜的一种利器,名人代言广告在我国已发展成为热潮,其中不免存在着极大的泡沫成分和非理性行为。广告主所关心的是如何让名人与产品相得益彰,规避代言人与产品错位的风险。过去传播、广告界对名人代言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如何达到广告效果的层面上。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从广告主立场出发的视角。随着消费的成熟与行业的逐渐规范化,泥沙俱下、问题多多的名人代言广告正在面临着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某种意义上,浙江湖州的善琏是一个传说中的古镇。 以这个小镇为源头,一枝枝湖笔从简陋的家庭作坊源源不断地流出,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氤氲成一纸纸水墨卷轴,呈现于庙堂和馆阁之中。  相似文献   

9.
张琳 《兰台世界》2012,(16):61-62
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毛笔雄踞世界笔坛之首。它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悠久。《弘治湖州府志》记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善琏镇,是湖笔发源地,是我国主要湖笔产地。它位于杭嘉湖平原,距湖州市区东南70华里。这里河湖纵横,桑  相似文献   

10.
所谓名人,即是指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对社会公众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可以是现任或卸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宗教领袖等政治名人,也可以是著名企业的负责人或管理者。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娱乐、体育及传媒方面名人的影响很大,因此,著名演员、歌唱家与体育明星等,自然也为广告创意策划者争相青睐。  相似文献   

11.
名人因其固有的知名度与感染力。历来是广告创作中的重要元素。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因名人(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致“马价十倍”的记载。如今,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政治、体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知名人士更是成为众商家竞逐的对象,耐克、阿迪达斯、力士、欧米加、宝洁、欧莱雅等世界知名品牌都是名人广告的实践者与受益者。  相似文献   

12.
如何采访名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是因拥有某种化资本或社会资源而出名的人,比如歌星、作家、专家乃至一些高官政要。对于名人,记都想写出点独家新闻报道,写出名人身边受众所关心关注的故事,来提高媒体的吸引力。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人都知道“七分采,三分写”,采访十分重要,采写名人稿件过程中采访显得尤为重要。本人根据自己的一些采访体会,总结了以下几条,与同行磋商。  相似文献   

13.
名人故居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摸建设与名人故居保护,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今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红色旅游”工程,必将为广大名人故居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名人故居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中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是一个在新的发展时期值得大家积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名人捐赠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各图书馆都重视名人捐赠工作。“寸草书屋”是依托原国家文化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先生的个人捐赠建立起的“馆中馆”,是泗阳县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名人捐赠”的又一典范。文章通过“寸草书屋”建设过程、藏品内容、资源利用的回顾与揭示,围绕基层公共图书馆名人捐赠的路径、特色资源建设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15.
对名人档案的层次及空间进行分析与解构,梳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能够提升名人档案的知识发现深度与价值呈现维度。首先聚焦于名人档案本体,以名人档案的形成流转与开发利用方式为导向,构建了名人档案的价值凝练(由记忆实体到名人全宗)和价值挖掘(由名人全宗到记忆图谱)路径,形成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的层次与空间。其次,以名人档案为操作对象,以理论导向、资源整理、系统设计与知识服务为核心探讨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理论与技术基础。本研究提出的名人档案价值挖掘层次结构与空间布局为名人档案的知识化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及技术视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以数字人文需求为牵引,从知识的角度有效组织学术名人资源,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知识服务提供资源支撑。[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学术名人特色资源特征和用户使用需求,调研分析4类以人物为核心的特色资源库知识模型,以人物(学术名人)为核心,以资源为载体,构建学术名人描述框架模型和学术名人与其他实体关系模型。[结果/结论] 在学术名人知识模型的基础上链接外部数据,能够对以李政道特色资源为代表的学术名人特色资源从知识颗粒的角度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展示。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5,(5)
秦牧与《西安晚报》副刊文/@@张月赓编者按:由于新闻价值含有“知名度”这个因素,报人追逐名人新闻似乎成了一条定则。报人与名人的交道中,有奇闻钱事,有哲言壑语,刊发出来,总会给人以玩味与感奋。为此,《报刊之友》开辟“报人与名人”栏目,现以《一个记者与冰...  相似文献   

18.
创业艰难,美成在久─—父亲张舜徽与湖南名人文库张君和这次我与妹妹张缇专程来长沙,是为了参加先父张舜徽先生著述手稿展览活动,同时也表示对湖南图书馆湖南名人文库工作的支持。恰好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湖南名人文库工作座谈会,真是具有特别的意义。湖南,是一块人才辈...  相似文献   

19.
王延辉 《新闻窗》2006,(3):79-79
关于名人的报道,往往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新闻媒体追踪名人的原因。但采访名人,特别是对名人进行深度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者要从分析名人心理特征人手,探索采访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曾采访过不少名人。在走近名人的过程中,对采访名人的技巧有了诸多感悟。是以记之,以就教于新闻界同仁。摆正位置是采访名人的基本前提。那是1993年12月8日,在经过数年犹豫、几番曲折之后,笔者终于走进了王洛宾先生的家门。此前,笔者曾不只一次地萌生过采访王洛宾先生的念头,但一直未能成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吗?不是。当时笔者和王洛宾先生一同供职于新区军区,两家相距不超过800米。那么,原因到底何在?理由自然可以找出许多,但最主要的,是名人形象在自己与采访对象之间,树起了一道心理屏障:人家是举世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