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问题串”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有3年多了,纵览整个普通高中阶段的苏教版数学教材,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将学习向纵深推进,充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体现“现实问题情境一建立数学模型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科书的每一章节都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串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合理地使用问题串开展教学?使用问题串教学时应注意什么?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串"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采用有效的数学问题串,让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数学转化为对"问题串"的探索过程,使模仿、记忆为主的学习变为活泼的、有效的求解"问题串"。采用"问题串"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进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可以看出,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无疑是我国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试图凸显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操作、探究等认识活动,促成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素质.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归纳的出自己的答案,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教师作出归纳简评."问题串"教学设计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出答案,经历了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为学生营造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从而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核心素养。本文以高中数学问题串为研究对象,结合问题串运用的理论依据与相关要求探索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借助问题串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希望此研究能够为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的学习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题便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提出问题".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数学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能够在解决数学题目的过程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本文探讨如何以题为媒,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一、巧设问题串,引领学生探究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问题串具有的层次性能够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串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知识自我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用“情境+问题串”引导数学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课程数学教育实验中,如何精心设计"情境 问题串",用问题引导学习,使教学过程适度开放、真正有效?"情境 问题串"是将情境和问题串的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情境在激发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指向数学核心思想的发生过程,成为学生探究核心问题的平台。在这里设计好的"问题串"是关键,好的问题串能搭建起"适切"的"脚手架",有利于突破核心思想教学的难点,"有意义""适度"的问题串,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过程中形成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数学教育实验中,如何精心设计"情境 问题串",用问题引导学习,使教学过程适度开放、真正有效?"情境 问题串"是将情境和问题串的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情境在激发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指向数学核心思想的发生过程,成为学生探究核心问题的平台.在这里设计好的"问题串"是关键,好的问题串能搭建起"适切"的"脚手架",有利于突破核心思想教学的难点,"有意义""适度"的问题串,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过程中形成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效地启动,才能产生积极的活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应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种教材编写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基本指导思想:通过问题,特别是问题串的形式,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活动,不断揭示数学本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所谓"问题序列",是针对学生认知目标和最近发展区而设计的一组相互联系、渐次加深的问题串.这组问题串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设立了必要的"路标",为实现认知目标规划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  相似文献   

12.
面时中学数学中一些“难学”、“难教”的内容,如何寻求一种“适切”的教法和学法,达到化“难”为“易”的功效.这要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引导学习”,采用问题串、变式串来搭建“脚手架”,用设问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逐步形成一种能理解、能探究、能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和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本文探讨如何通过设置问题串来激活数学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在概念教学中,有些难点知识比较抽象,教师直白地讲解,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如果给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串,将难点知识分解为许多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则会另有一番课堂景象.案例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  相似文献   

14.
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是由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和任务决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高中学生发展水平与学习能力的特点也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要有目的、有重点,要侧重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发展和培养自我监控能力、探究性学习、个别学习等方面的引导,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普通高中生源比示范性高中差,致使学校出现大量的数学学习不良学生,如不及时调节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高中教育质量,严重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不良心理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不良心理的成因,进一步探讨不良心理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谢小峰 《中小学电教》2012,(10):144-14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可实际教学中许多情境设置却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学生仅仅是在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30多分钟还是脱离情境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有连续性的情境串引出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情境串中真实问题串的过程中经历知识...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并指出:“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有人曾说: “学而不疑则退。”可见,问题是思考的开始,问题是进步的开端。因此,问题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增强数学能力。那么,具体该如何运用问题串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描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  相似文献   

20.
宗位勇 《成才之路》2009,(10):53-5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既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数学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新课改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不成熟的体会与同行商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