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当代非虚构散文创作方面,李育善是一位取得重大创作实绩的作家。李育善散文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大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工作经历、社会调查。李育善的散文书写他的故乡记忆、反映山里农民的故事、描写丹江传奇,反映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陕南农民的生活变迁与思想情绪,揭示了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表现了鲜明的现实感。李育善的散文视角独到、观察细致、笔触优美、富于哲理,拓宽、丰富了非虚构散文的题材与写法。  相似文献   

2.
《山里的事》是李育善于2011年12月底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集,主要记写作者在农村工作和生活中的人和事,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体验为基础,以一个个单独成立的散文篇幅,真实地记录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所走过的历程,且有极具特色的农民行为和性格的描摹,叙述真实毫无作态。用农民自己的活的山乡语言,讲述那些发生在农村里真实的故事。李育善正是在不断的创作试验中,寻找到了散文创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商洛作家李育善的散文创作,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公务员和乡土作家的双重角色体认,交互影响着李育善的散文视角。李育善散文的关注重心是家乡的广大农村,着重状写乡间的自然山水、民生场景和人物命运,从而构成了多幅生动的商洛风俗画卷。尽管李育善的散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来看,近十余年来,其创作不断走向成熟,表现为取材范围日益拓宽,个人视野逐渐开阔,语言技巧不断丰富。这些踏实的进步,使作者在承变进程中的陕西散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文如其人     
我的印象中,商洛作家群几乎都是幽默的,如贾平凹、方英文、陈彦、孙见喜、何丹萌等,甚至连做学问、写评论的刘炜评也十分幽默。他们才情勃发,言谈机智,发文幽默。似乎形成了商洛作家群一个共同的特色或者说是标志。如果有例外。似乎有一个,这就是京夫。京夫虽也是商洛籍,但他为人作文的风格,却显得严肃甚至还有些忧患。李育善我没有见过,读他的散文,觉得他与已然形成的商洛作家群整体风格有别。在散文写作中,商洛作家普遍地以幽默机智见长,以贾平凹、方英文为领军,似乎个个在比拼谁更幽默,谁更机智。散文是一种最能显现作者性情的文体,读李育善散文,感觉他是一个宽厚、实诚的人,他的散文也以真诚和质朴取胜。我在这里也幽默一下,“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是不是山中质朴,出山就豪华了?  相似文献   

5.
电视散文的特征研究有二种基本分歧:一种认为应从为文字散文服务(或利用文字散文“二度创作”)出发来归纳其特征;一种认为应从电视艺术(影像为主)出发来归纳其特征。本文认为这二种观点都有偏颇。电视文学应是一种新型文学,它实际上与网络文学才是一家。电视散文具有影像的意境独立性、声音的交错综合性、文字的中断跳跃性、主题的交集弥散性四大特征,电视散文特征的研究应从电视散文的自我本质“数字文学”出发。  相似文献   

6.
论李育善散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育善的散文写得很老实。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李育善拿出的是诸如割草、滚坡、夹蛋柿、刨疙瘩的童年记忆,给人感觉是山里娃说山里话,实腾腾的,没一点虚头,但也没给人留下多少可供回味和思考的余地。后来有一度他停下来,不写了。大概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心灵磨砺和见识增长吧,2003年秋天,从陕北归来后的《塞上柳》、《沙漠边缘随想》开始,在叙事记实的同时,有了形而上的升华。这就使他的作品有了一种从量到质的跨跃。关于乡镇干部的那一组文章的出台,标志着他的散文写作已经趋于成熟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散文阅读     
同学们觉得散文阅读难.根本原因是不清楚散文的“真面目”。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本专题主要就是帮助考生把握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近百年的散文文本和散文理论为依据,尤其是对近二十年关于散文本质与类型的代表性观点进行辨析后,认为凡创作主体运用与自己相关的种种题材,直接将自我的个性,情怀,观点等,以散体文句在较短篇幅中自由而又艺术地表达出来,进行多重真实主体的情思互动,且试图传达或改变现实精神结构者,都是散文,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议论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兼类散文四种亚型。  相似文献   

9.
散文欣赏属于文学欣赏的一种,既具有文学欣赏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特殊技巧和要领,是散文特征和读者欣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商洛作寐群大名传神州,饮誉海内外。“李育善在商洛写作军团里是佼佼者之一”(方英文语)。他的《李育善散文集》2006年4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文坛的较大反响。贾平凹说“他的作品,我大多读过,非常喜欢。”“这是一个可以做长久朋友,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陈忠实认为,“育善底气很足,作品有真情、有个性。”当代资深评论寐肖云儒先生感慨:“育善给当前的散文界吹采一股清新之风。”孙见喜先生读罢育善散文深有感触地说,他“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再次印证了‘形散神不散’的写作理论。”现刊发京夫、孙见喜等部分著名作隶、评论寐关于《李育善散文集》的一组研究文章,以飨广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刘子毅散文的题材在美国华文文学中别具一格。真的赤诚与善的关爱是他的作品的突出特征。通过真与善的追求而实现美的创造则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散文的年代,此间具有宜于散文发展的文化生态.散文作者构成的结构性变化,社会生活的多样态呈现,读者市场的分层需求等,生成了90年代散文丰富的结构镜像.文学的智慧聚集于散文的园地,余秋雨和周涛应是90年代散文作家中,更具精神价值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3.
在散文教学中,只有善识文眼,才能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散文的意境、神韵和主旨;只有理清线索,才能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色;而对散文开头和结尾的分析同样重要,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握散文结构艺术的特色,也能使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散文教学中,还应善于分析散文的伏笔与照应、衔接与过渡等方面,使散文教学既突出重点,又能从整体上把握散文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散文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名词,是文学散文的分支,既有文学散文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1、精致短小的篇幅。字数很少超过千字,以最精炼的篇幅吸引幼儿。 2、物我交融的意境。以形象美好的意境吸引幼儿,所谓“意”是指作者主观内在的思想感情,“境”是  相似文献   

15.
散文理论建设一个重要问题是净化纯洁散文,使之成为具有“文学性”的散文,即艺术散文。本文主要从艺术散文表现的本体、构思技巧、话语形态等方面探讨了艺术散文的创作与审美路径。旨在明确作为文学文体的散文的文体标识和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16.
散文创作须有学识,更须有真挚的情感,真情就是散文的基础;同时,散文的美也是一种善,其所以能给人以美感,正因为它善。符合善的规范,是散文的前提。因此,散文的情感美体现了真、善、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散文一直占据文学体裁的重要地位,也是中小学生阅读的主要文本。狭义上的散文则是近现代引用了西方文学体裁的分类,指的是除去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文体。探究其本质,散文是一种重在去抒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思、结构自由灵活、题材广泛多样的一种文体。那么散文的阅读,就不仅是对于信息的获取,考试答案的求得,而在于学生和作者的情思对话、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张岱写人散文关注小人物,致力于表现小人物精神的美。写作上善选材,善用喻,善比衬,在古代散文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寓言散文真正被重视,并臻于成熟是从柳宗元开始的,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寓言文学的形成。柳宗元的寓言散文丰富了古代散文的种类,为后代作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