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命之翼     
生物课堂上。老师问:“在某个经常刮暴风的小岛上有两种昆虫,一种昆虫的翅膀阔大,另一种昆虫的翅膀窄小,哪一种昆虫更适于在小岛上生存?”有同学说:“应该是翅膀阔大的更适于在小岛上生存吧?因为岛上风那么大,翅膀太小怎么能飞起来呢?”老师笑了,说:“翅膀越大,海风对它的作用不就越大吗?大翅膀的昆虫在逆风飞行时会十分吃力,它很可能会因为翅膀的阔大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被暴烈的海风掀翻,摔死在坚硬的礁石上。相比之下,小翅膀的昆虫却可以迎着海风惬意地飞,就像在海底穿梭的梭子鱼,轻捷、有力。可不要小瞧那窄小的翅膀,那才是聪明的昆…  相似文献   

2.
生命之翼     
生物课堂上,老师问了同学们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某个经常刮暴风的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昆虫,一种昆虫的翅膀阔大,另一种昆虫的翅膀窄小,问哪一种昆虫更适于在小岛上生存?”有同学说:“应该是翅膀阔大的更适于在小岛上生存吧?因为岛上的风那么大,翅膀太小怎么能飞起来呢?”老师笑了,说:  相似文献   

3.
生命之翼     
生物课堂上,老师问:“在某个经常刮暴风的小岛上有两种昆虫,另一种昆虫哪一种昆虫更适于在?”有同学说:“应该是翅膀阔大的更适于在小岛上生存?因为岛上风那么大,翅膀太小怎么能飞起来呢?”老师笑了说,:“翅膀越大,海风对它的作用不就?大翅膀的昆虫在逆风飞行时会十分吃力,它很可能会因为翅膀的阔大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被暴烈的海风掀翻,摔死在坚硬的礁石上相。比之下小,翅膀的昆虫却可就像在海底穿梭的梭子鱼,轻捷、有力。可不要小瞧那窄小的翅膀,那才是聪明的昆虫战胜暴风的最得力武器呢”!仔细想想,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曾艳羡过“其翼…  相似文献   

4.
生命之翼     
生物课上,老师问:“在某个经常刮暴风的小岛上有两种昆虫,一种昆虫的翅膀阔大,另一种昆虫的翅膀窄小,哪一种[阅读赏析]本文选材上很有特色,从海岛上的大翅膀和小翅膀孰优孰劣谈起,谈到小翅膀的昆虫在小岛上的优势与适应能力。作者由此而谈到人生的哲学问题,就是如何在急风暴雨中练就适应能力,才能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发展。作品一事一议,以小见大,深蕴哲理。昆虫更适于在小岛上生存呢?”“岛上的风那么大,翅膀太小怎么能飞起来呢?”老师笑了,说:“翅膀越大,海风对它的作用不就越大吗?大翅膀的昆虫在逆风飞行时会十分吃力,它很可能因为翅膀的阔…  相似文献   

5.
活动室里,梅老师问:“同学们,谁能说出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李晶站起来说:“因为飞机有两个像鸟那样的大翅膀。”“还有谁补充?”梅老师问。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老师问,鸟是靠什么飞翔的?翅膀.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鸟光靠翅膀就能飞吗?老师问.鸟不光靠翅膀飞,难道还需要靠别的来飞吗?学生们想. 老师说,如果空中没有空气,鸟光有翅膀恩能飞吗?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3,(23):64
(2013年5月~2013年6月)1.想象力是一对隐形的翅膀(栏目:"文苑")公司老总有一天在办公室问下属问题。第一问:老鼠为什么会飞?下属答:因为是蝙蝠。老总说,错,因为老鼠吃了仙丹。第二问:蛇为什么会飞?下属答:因为蛇吃了仙丹。老总说,又错,因为蛇吃了老鼠。第三问:鹰为什么会飞?下属答:因为鹰吃了蛇。老总大笑,说,鹰本来就会飞!想象力有个宿敌叫习惯性,它常常会把你的思维带进沟里。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3,(22):64
(2013年5月~2013年6月)1.想象力是一对隐形的翅膀(栏目:"文苑")公司老总有一天在办公室问下属问题。第一问:老鼠为什么会飞?下属答:因为是蝙蝠。老总说,错,因为老鼠吃了仙丹。第二问:蛇为什么会飞?下属答:因为蛇吃了仙丹。老总说,又错,因为蛇吃了老鼠。第三问:鹰为什么会飞?下属答:因为鹰吃了蛇。老总大笑,说,鹰本来就会飞!想象力有个宿敌叫习惯性,它常常会把你的思维带进沟里。  相似文献   

9.
<正>"老师,为什么母鸡飞不高呢?"还来不及仔细想,另一个孩子便脱口而出:"因为母鸡太胖了!"我摇摇头,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不是因为母鸡太胖了,而是因为它的翅膀退化了……""好,现在你们说说,母鸡为什么飞不高呀?""因为它的翅膀退化了。"孩子们异口同声。我暗自欣喜——他们都明白了。于是,我又问了那个说母鸡太胖了的孩子:"母鸡为什么飞不高?""因为母鸡的翅膀……"他想了想说:"化了。"  相似文献   

10.
笑话收购站     
走运的昆虫自然课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上昆虫课。当他讲到有一种小虫子寿命只有一天时,听到亮亮在低语。“亮亮,你在说什么?”老师问。“它可真走运啊!”“为什么?”“因为它一生都在过生日。”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吴亮供稿下次再说爸爸:这次考试要能得95分以上,我给你买个小  相似文献   

11.
聂利,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她敢于用自己的实验向权威挑战。这一天,聂利来到养蜂场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箱上,翅膀没有煽动,却仍然嗡嗡地响个不停。想起教科书上和《十万个为什么?》上关于蜜蜂等昆虫发声的原理,她不由得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书上说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可现在蜜蜂的翅膀并没有振动却仍然嗡嗡地响个不停,这声音到底是哪来的呢?她问老师,老师说书上说的怎么会错呢?于是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她干脆用剪刀剪去它的翅膀,蜜…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潜能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有趣的动物--大黄蜂,它身躯十分笨重,翅膀却出奇的短小.生物学家说,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不能飞起来的,因为所有会飞的动物都必须体态轻盈、翅膀十分宽大.物理学家也连连摇头:大黄蜂身体与翅膀的比例、飞翔形式全然不符合流体力学的原理,怎么可能飞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说一句话,做一个动作,挂一幅图,……往往会被看作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去注意它。果真应该这样吗?不。请看一位老师在教《坐井观天》时的三个镜头:①在要小朋友练习朗读的时侯,他说:“大家读过之后,我要请几个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②在要小朋友看黑板上的一张放大了的插图时,问图上画了些什么,第一个回答有青蛙和小鸟,这显然没说全。只见老师用手指向井,问:“还有什么呢?”③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老师问大家:“这  相似文献   

14.
学会质疑     
这一天,一个11岁的小女孩来到养蜂场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却仍然嗡嗡地叫个不停。想起教科书上和《十万个为什么》上关于蜜蜂等昆虫发声的原理,她不由得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书上说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可现在蜜蜂的翅膀并没有振动却仍然嗡嗡地叫个不停,这声音到底是哪来的呢?她问老师,老师说书上说的怎么会错呢?于是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位老画家的小孙子在一次美术课上画了一匹长有翅膀的绿色飞马,结果遭到了小朋友的取笑,世界上那有绿色的飞马?孙子把画拿回家给爷爷看,爷爷一看乐了,问小孙子道:"你为什么给马画上一对翅膀呢?""孙子说:我想让它飞遍全世界!"那为什么把马毛画成绿色的呢?"因为  相似文献   

16.
大家怕它     
林老师问:“有谁知道大狗熊在冬天为什么要睡6个月的觉?” 9岁的小玉立刻举起手来。 林老师说:“小玉,你说一说!” 小玉胸有成竹地站起来说:“因为没有人敢去叫醒它。”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潜能在自然界中,有一种有趣的动物——大黄蜂,它身躯十分笨重,翅膀却出奇的短小。生物学家说,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不能飞起来的,因为所有会飞的动物都必须体态轻盈、翅膀十分宽大。物理学家也连连摇头:大黄蜂身体与翅膀的比例、飞翔形式全然不符合流体力学的原理,怎么可能飞起来呢?然而在现实中,大黄蜂将这种种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它不仅仅能飞,而且还飞得一点不比别的飞行动物差,原因是什么呢?社会行为学家找到了答案:大黄蜂根本不懂那些条条框框的深奥理论,它只知道只要自己卧地不起的话,就无法去觅食,就会被活活饿死,生存的需要激…  相似文献   

18.
每当看到"幼儿园"三个字,那件事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天,我到幼儿园的时候,发现我的椅子不见了。大家都坐着,只有我站着,老师看见了,问:"你的椅子去哪了?"我说:"不见了。"老师说:"不会吧?莫非椅子长翅膀‘飞’了?"这句话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连忙说:"不是的,是蚂蚁把椅子搬走了。"老师好奇地问":蚂蚁有这么大的力气吗?"我眼珠  相似文献   

19.
在执教《南极来信》这一课时 ,一位学生问我 :“霍老师 ,企鹅不是有翅膀吗?它为什么不会飞?”我一时被问住了。但我深知 ,教师不是“百科全书” ,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况 ,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 ,于是我坦然地说 :“对不起 ,霍老师预先没想过这个问题 ,课后老师邀请你一起去图书室查一查 ,好吗?”课后 ,我和这位同学几次跑图书馆、阅览室 ,最后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上找到了答案。原来企鹅翅膀太小了 ,不能在空中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托起来 ,不过企鹅擅长游泳和潜水 ,它们可以用翅膀在水中划水。其实 ,关于“企鹅为什么不会飞”这个问题 ,…  相似文献   

20.
比喻一:学习就是"学走路"。有这样一个故事,学生问老师":蜜蜂为什么能嗡嗡地飞,而蝴蝶飞起来却没有声音?"第一位老师循循善诱":孩子啊!蜜蜂嗡嗡地飞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得快,而蝴蝶振动得慢啊!";第二位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拿起一张纸,先是慢慢地扇,然后快速扇,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空气中物体振动的快与慢所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哪位老师的做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增值"呢?显然是后者。因为学生自己学会的"会"与老师教会的"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会",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会"。因此,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