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帽     
谢荷丹 《新读写》2008,(6):40-41
小作者会写文章更会思考。草帽只是时代的象征或记号,在小作者的笔下却处处可见——人性亦如一顶草帽,交织而成。全文收放自如,语言平实有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深刻的思考维度,时田园生活的憧憬与返璞归真的梦想也能打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2.
车来车往     
独特的视角,朴实优美的语言,小作者以车为切入点,让我们感受到三十年来人们生活的变化。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小作者细腻的心思,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海外英语》2012,(11):42-42
作者是首都师大附中高三的一名学生,由于平时喜欢英语演讲(在北京市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都小有收获),所以闲暇之际也就会思考英语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这篇短文就是小作者最近思考的一点总结。  相似文献   

4.
不言放弃     
沙璐莹 《新读写》2011,(4):21-22
一次与蜗牛的意外邂逅,使小作者眼中原本渺小的蜗牛变得伟岸起来,可见小作者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并懂得去思考、感悟。若能结合自己不轻言放弃的具体经历,稍加深入地论述,无疑能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5.
乞丐的尊严     
点评: 本文语言流畅,写出了作者对“尊严”的思考。小作者能如此关注现实生活,难能可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毛诗序》有言,“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本诗正是小作者处于青春期真挚情感的写照。小作者借用诗歌的文学形式,向母亲吐露心声。告诉深爱自己的母亲,自己已慢慢长大,不再是那个只会称“是”的小女孩儿,想要有自己独立思考人生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台阶     
周致远 《新读写》2010,(1):25-25
通过有形的楼道台阶,联想到无形的感知之阶、物质之院精神之阶,小作者的思考发人深省。能够从师生关系、市民生活、科技产品、外语潮流等角度提出佐证,小作者对生活与社会的关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王清怡 《新读写》2013,(4):30-30
开篇景物描写细腻,用词贴切,使读者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对人们拍照方式、生活方式改变的思考,角度独特且颇有见地。小作者观点鲜明,针对问题愿意思考并有自己的看法,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9.
宽容     
宋思怡 《小火炬》2011,(7):50-51
郑秀清老师点评:小作者善于观察与思考,通过写老师巧妙处理偷窃事件来阐释“宽容”的内涵.值得咀嚼回味。  相似文献   

10.
本次小编节选了《风、沙与星辰》中的一段文字与大家分享,文章开头作者得知一位飞行员前辈飞行遇难,在一辆简陋的令人压抑的"老爷车"上,同行的公务员们对那位飞行员的遭遇的反应引发了作者深刻的思考。成为一个在安逸中自甘堕落的小资产者显然不是作者的选择,作者选择在天空翱翔,并通过每一次的不同经历悟出各种关于生命的真理。若你读  相似文献   

11.
陈婷婷 《考试周刊》2014,(92):152-152
新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合理开发学习资源,做好化学家庭小实验。作者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分析对初中阶段化学家庭小实验选择和利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百校实验教材第八册中的一篇短小精湛、富含生命哲理的散文。本文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通过生活中的三个小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蜻蜓的自述     
“假如……”,一切都是假如,一切又都是真实的,小作者们换位思考,用第一人称讲述大家熟悉的事物,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纪念一个已经逝去的人的文章小编看得很多。其实小编“年轻”的时候.也就是上初中的时候,也曾写过这类的文章,但是,能在思念中有思考,在怀念中有感悟的文章并不太多。让我们一起来借鉴一下本文小作者的写作方法吧。  相似文献   

15.
如果     
褚昕怡 《新读写》2011,(1):21-22
“如果——”是我们在生活中常会用到的词,小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就此展开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关键就在于一个人看待问题的态度”,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看得出来,小作者对生活有仔细的观察,也乐于进行深入的思考,假以时日,必能创作出更多佳作。  相似文献   

16.
《给自己的一封信》的小作者在来稿中附有指导老师朱群的评语:“自己给自己写信,恐怕不多见。小作者正是通过这一特殊的形式,剖析了自身存在的许多弱点。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小作者做到了,正是这种在对自我的不断认识中,人才可能不断进步。”老师最熟悉自己的学生,所以评语很贴切,很到位。小朋友在学习中粗心大意,不求上进,比如沉溺于电视而荒废了功课,贪睡过头差点误了期中考试,考试时未加思考也不检查,结果肯定被扣去许多冤枉分……小作者在文中写到的这些“常见病”,老师和家长不知批评、告诫过多少次了,但是它们不能代替小朋…  相似文献   

17.
变化     
何一萌 《新读写》2008,(12):39-39
小作者的观察力很敏锐,也非常懂得体会生活。笔触简练,但描绘不乏细致,平淡的语言背后——尤其是结尾这一问——更隐藏着一颗不断思考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咬文嚼字教《小站》湖北唐从彦一、抓小站的"小",概括小站的特点学生默读课文,思考:①小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②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印象的?划出有关词语。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问"、"几根"、"三五个"等数量词,明白小站的确根"小",无...  相似文献   

19.
半晴半雨     
崔英 《新读写》2014,(12):26-26
小作者由现实引入过去,又回到现实,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故土和旧友的不舍以及对新环境的迷茫与彷徨。一段在地铁上的思考,由小及大,构思得不错,对细节的描写也很到住。结尾扫除了所有阴霾,积极向上,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日听了几节习作讲评课,突出的特点是注重佳作赏评、注重师生共改和学生自改。几乎每一节课都力求突出展示学生在材料选取、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习作成果,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大家都想在解决问题的实效性上下工夫。其共性有三。1.以成功习作为例,开启思维。教师很注重引导学生赏析成功的习作,在赏读、倾听的过程中,使学生实现与小作者的沟通和对话。这样调动了习作兴趣,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小作者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怎样贴切地表达,另一方面小作者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对于他们又是一种思考和借鉴。再加之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小作者见解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