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1987年1月,广东率先征收邮政附加费,直至1999年3月,我国再次调整邮政资费后,附加费才彻底结束历史使命。附加费征收范围之广,征收时间之长,征收起止时间之不统一,征收标准之不统一,表示方法之不统一,凭证样式及称谓之不统一,创下我国邮政用品多项之最,这在我国邮政  相似文献   

2.
现代邮政,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国都是由邮政当局垄断专营,不允许私人企业从事邮政业务。1971年的英国是个例外。那一年,英国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全国邮政工人大罢工,造成国内、国际邮政业务的全面瘫痪。一些私人公司看到有利可图,在没有得到邮政当局的批准的情况下,趁机办起了邮政业务并发行了本公司使用的邮资  相似文献   

3.
邮政是近代社会——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起源于欧洲,与古代邮驿有着质的区别。邮政经过改革,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老式邮政、新式邮政。中国邮政是西方列强侵入的“舶来品”,与邮驿没有传承关系,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烙印。中国邮政创办于清代海关试办邮政的1878年,将1896年大清国家邮政的建立确定为中国邮政的开端,不符合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4.
主题邮局是临时邮局在这几年延续发展而形成并赋予的新概念,主题邮局使用的邮政日戳与临时日戳是邮政部门为特定活动与重大事件设置临时邮局而专门刻制使用的钢制邮政日戳(这里不包括邮政部门刻制的纪念邮戳),戳式与普通日戳相同,仍为圆形单线无格式,只是在戳内加刻有"临"、"临时"或者主题邮局的名称,特点是具有使用地点流动性、使用时间不固定或较短暂、重复使用等特点。2014年,北京邮政新启用的主  相似文献   

5.
1897年大清邮政成立时,上海邮政总局设在江海关后院,1907年8月,迁至北京路四川路口。随着邮政业务量增加,在北京路的总局房屋不敷使用,遂购地拟建造新办公大楼。  相似文献   

6.
董文秀 《中国集邮》2001,20(10):43-43
带有邮政编码的日戳废除后,原邮电部自1995年开始在全国各级邮政局、所陆续启用新式邮戳。自启用以来却有一些邮政部门未按规范要求刻制邮政日戳,这是少数邮政部门严重的违规行为,应该明令禁止。笔收集到了如下几种不规范的邮戳,现提供给同好,并以此知照相关邮政部门更正为佳。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5,(3):110-112
台湾邮刊介绍《集邮博览》《今日邮政》(Postal Service Today)是我国台湾"中华邮政公司"主办的一份集邮月刊,1958年1月创刊,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该刊2014年12月总第684期(图1)发表了台湾著名邮学家潘安生(笔名:晏星、封翁)的大作《从大清邮政到中华邮政一以贯之的不脱色铅笔》,其中特别提到了《集邮博览》2014年第10期所刊《"大清邮政"专用铅笔》相关情况(图2),并采用了该文中的插图,成为两岸邮政和集邮交流的最新成果,有关内容也是对《集邮博览》文章很好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国家邮政进入第十个年头时,大清邮政考虑加入万国邮政联盟。据1906年2月15日《申报》报道:“中国拟入万国邮会。京师。总税务司赫宫保近为推广邮政起见,与南斐洲(今译南非洲——笔者注,下同)英税司订约互递邮件章程。兹总税司更拟使中国邮政入联邦邮会,以兴邮政。”1907年,万国邮政大会在意大利召开,“中国已派意使黄诰及赫总税司之子等入会。顷闻意国等已承认清国邮政附入万国邮政同盟会,以便交递。”大清邮政藉此提出申请,可能因为文件书写不适合,“驻京义(指意大利)使照会邮传部,请查照第六期万国邮社章程补行画押。”  相似文献   

9.
1995年9月21日,邮政总局下发邮政[1995]247号《邮总关于重申邮政汇款凭证件、兑付有关问题的通知》,文内关于邮政汇款通知的修改要求为:“‘中国人民邮政汇款通知’尺寸采用GB/T1416-93中一号信封尺寸(165×102),纸质不低于60克书写纸。‘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一些地方邮政部门为防止跌破面值邮票倒流回邮政营业窗口,在邮局出售的邮票背面加盖相关戳记,邮人称之谓“防倒加盖”邮票。 这种邮票最早出现在宁波。1988年8月,邮电部发行了面值高达37元的1套4种“普24”邮票。由于面值太高,使用不多,收藏也不热门,一些持有“普24”的邮商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在邮市抛售,最低价1套“普24”仅售25元。1990年时,宁波市东门邮政支局收寄国际邮件,高值票耗用量相当可观。鉴于邮市与邮政  相似文献   

11.
一、设立邮传部1896年3月20日,清代国家邮政正式开办后,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被任命为总邮政司,中国的邮政大权继续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为此,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在1902年2月就曾提出由各省自设“驿政局”,以逐渐代替海关把持的大清邮政,由中国官员掌握办理权的计划。两人在致外务部的电稿中说: “查各国视邮政之权甚重,专设大臣专管其事。前数年中国于通商各口岸先行试办,暂归赫德兼管,不过一时权宜之计,系由总署奏明奉旨允准方能通行办理。然若不及早设法收回邮政,将与海关永为外人占据。”但这一建议未为外务部所采纳。  相似文献   

12.
轮台县(841600)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一个较偏远的小县。根据自治区邮管局的通知,从1992年2月14日起收取区定0.2元附加费,盖“邮政附加费贰角”戳记。自当年5月1日起,又加收0.3元县定(1994年3月起变成州定)邮政附加费,不盖戳,另给淡青色铅印“邮政附加费0.30”凭证,加盖邮政日戳。另外同时还征收电信附加费,使用“电信附加费0.50”浅绿色铅印凭证。  相似文献   

13.
金泽 《上海集邮》2008,(4):19-19
1994年起俄罗斯邮政与电信分开独立运营,但此后邮政机构多头分散管理体制与邮政网络的集中统一矛盾并没有解决,2002年政府制定改组方案,决定建立联邦国有企业“俄罗斯邮政”,将联邦邮政的所有国有机构和企业合并为统一的法人机构,2005年开始实施。随着组织机构、经营理念发生重大变化,俄罗斯邮政经过委托第三方对国内邮政市场开展调研后,认为应重新设计新邮徽,使客户能对统一后的俄罗斯邮政品牌有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1874年10月9日,22个国家邮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在瑞士首都签订第一个国际邮政公约——伯尔尼邮政公约,成立“邮政总联盟”。1878年6月改名为“万国邮政联盟”,1948年7月1日起成为联合国唯一的负责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 万国邮联的宗旨是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便利国际合作。鉴此,万国邮联有关法规中对国际邮政业务作出许多具体规定。 集邮是以收集、鉴赏和研究邮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万国邮联担负的职责基本上是国际邮政方面  相似文献   

15.
按邮政总局规定,1987年11月10日至1988年12月31日期间,散户寄发的邮政快件不贴邮票,而由收寄人员粘贴代资快件标签,并规定这种标签同邮政快件的其它单式一样,白纸红格红字,唯流水号可印成黑色。但笔者集得一件1988年12月24日三亚寄  相似文献   

16.
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奏折,在全国正式开办大清邮政。1898年1月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大清邮政开办国内邮政汇兑业务,从此拉开了邮政办理金融业务的帷幕,亦成为邮政储蓄的百年开端。  相似文献   

17.
屹立不倒的"大众银行"1929年,第九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交通部邮政总局总办兼邮政司司长刘书藩在参加伦敦万国邮联会议后,赴欧、美、日等地考察邮政和储金方面的各项制度和经  相似文献   

18.
颜希 《集邮博览》2011,(6):19-20
1987年1月1日,广东率先收取邮政附加费,此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至1999年3月邮政资费上调,各地停止征收邮政附加费为止,时间长达12年。其间,1987年1月1日至1990年7月31日,实施征收邮政附加费为第一期,共有25个省、市、自治区实行;此后至1999年3月征收邮政附加费为第二期,共有27个省、市、自治区实行。  相似文献   

19.
近读《集邮博览》2004年第4期武汉林振南先生的“黄州平信邮政附加费——一种自愿交纳的邮政附加费”文章(以下称林文),心中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记得去年林先生在《集邮博览》2003年增刊(3)上发表的“河北平信邮政附加费”一文中也曾提到此事,其实笔者早就想谈一点个人看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回应,看来现在是澄清事实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清代邮政从建立之初就一直由外国人把持,主要的邮政管理事务都掌控在“洋人”手中。邮政职位也都是外国人把持。辛亥革命前后,邮政总办是法国人帛黎,各省的邮务总办也不例外。正是因“洋人”控制邮政的局面.使得国家政权变更后,本应顺理成章变更邮票铭记的情况却出现了一波三折。不伦不类的加盖“临时中立”邮票出笼;有碍国体的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降生;甚至在中华民国临日寸政府成立,清帝退位两年后,清代邮票依然继续销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