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它萌芽于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口耳相传、神话传说和历史传说相互交织,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的显著特征。中国史学形成于奴隶制时代。商周时代甲骨文、金文为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到了春秋时期,《春秋》、《左传》相继问世,表明中国史学著作的撰写达到较成熟的形态。先秦史学是祖国史学催生和萌芽的时期,它为后世史学的勃兴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任何史学研究,必须确定其研究对象和范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西方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依不同的历史时代而发展、调整乃至变更。这个过程反映历史学家对社会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明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中,需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力求自觉掌握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方法。因此,考察这一西方史学范围嬗变的历史过程,对当前我国史学改革是不无裨益的。西方史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和战争结下不解之缘。被称为"西方史学之文"的希罗多德第一部历史著作是《希波战争史》。古希腊的另一位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代表作也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罗马时的史学家们叙述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到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史学概论》,颇受教益启发.该书约三十一万字,由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吴泽教授主编,曹伯言,桂遵义为副主编.这是一本体例新颖,内容翔实的史学理论著作.史学概论是史学领域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近几年来受到史学界的广泛重视.因为时代的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都对历史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有识之士普遍感到,加强史学理论建设,是使历史学科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要求的一项迫切任务.目前有关史学概论方面的著作已出版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它既古老,又年青,因为它总能不断地闪耀出时代的光彩.中国史学从其发端到如今,两千余年的风雨历程造就了它坚韧的性格:越是社会出现大动荡,大转折,史学就越发显示出勃勃生机,从而自身得到不断更新.例如:我国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期.政治上,政权更迭、风云变幻;文化思想上,民族间的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交融,学无独尊.此时的社会显得混乱无绪.然而史学却如梁启超所说,“两晋六朝百学芜秽,而治史独盛”.的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史学第一次大繁荣时期,修史制度有了较大的改进,史书体裁与体例有了发展,史学著作的数量增加,史学流派开始出现.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史学在此时获得了独立地位.这一重大改变反映在群书分类上,就是史学从《汉书·艺文志》视其为经学附庸被划分在“春秋家”类而变为到东晋时按四部分类法占居群书之第二位,迈出了史学发展中的关键一步.这一改变对后世史学影响极大,不仅促使史学观念的改变,也使统治者更加重视史学,使其摆脱了经学对它的束缚,独立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唐代大规模的史馆修史,刘知几《史通》的问世,无不是此时历史观念的影响所至.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记载的国度,强烈的史学观念影响着上自史官下至小说家的创作与著述。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拾遗记》虽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但在其艺术审美特征上也表现出史学化的倾向。《拾遗记》的这种史学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史书式的结构体例、尚实的著录意识、以史为鉴的撰述目的和补正史遗阙的史料价值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史滥觞于文字书法史。在中国艺术史中,首先觉醒的是文字书法史,而汉魏六朝是文字书法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南北朝时期王的《古今文字志目》与江式、虞和的《论书表》,是中国书法史学创始阶段的代表成果。这些著作不仅记述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早期发展历程,而且提出了有关书法发展规律及书法的社会功能的理论。这一时期的文字书法史学带动了绘画史学的发展,从而使中国艺术史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7.
撒路斯提乌斯是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家、史家。他的作品中只有《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无论在选材上、写作上,撤路斯提乌斯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擅长以小见大,选择罗马共和时期的特定历史事件来揭示时代的特征。对这两部作品的分析一方面将会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罗马的社会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撒路斯提乌斯对后来罗马史家的影响以及他在罗马史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政治意识强是启蒙史学的特色。启蒙主义史学的重点不在学术探讨 ,目的不在于学术创造 ,而是使史学在社会上起良好的政治宣传作用 ,借历史亡灵来阐明自己的某种政治主张。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全书似述史而不述史 ,似理论又不专论 ,乃以罗马盛衰为主线 ,阐述政治制度等政史问题。是书通过一些政治性观点的阐述 ,发挥史学的启蒙作用 ,表达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罗马盛衰原因论》为解放思想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源泉之一。历史著作不能一味追求学术上的贡献 ,如能在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作用 ,体现社会价值 ,那么 ,这样的历史作品不也是不朽的吗 ?难道不该倡扬吗 ?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史学理论的奠基者。《中国历史研究法》是其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被称为我国最早的具有史学概论性质的专著。书中详细记述了其史学思想,对于中国史学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内容的概述,简要介绍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史学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东汉著名学者应劭以其学识渊博而闻名后世,其著作《风俗通义》、《汉官仪》是我们研究汉代社会制度、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应劭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学、识兼而有之的史学家,他与他的史学著作在中国史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塔西佗在其《编年史》开篇章中概述了罗马历史书写在漫长的政治变革中所呈现出的兴衰转变。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史家尚能秉笔直书,西塞罗与撒路斯提乌斯在这方面的成功描写堪称典范。当奥古斯都确立元首统治后,罗马史家开始避免犯颜直谏,这其中李维和庞培·特罗古斯故作曲笔,以王政时代与共和时代的历史隐喻当下的罗马国运及皇帝德行。及至提比略统治时期,罗马史家转而热衷于阿谀奉承,维莱伊乌斯·帕特库鲁斯由此将源自赞美诗的各种技巧融入历史书写中。通过对文本的仔细梳理和对比,分析这些基于社会现实的历史撰述,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政治环境与历史写作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为后世史学的发展开辟了多重进路。  相似文献   

12.
盖·朱里·凯撒(Gaius Julius Gacsar,公元前100年—前44年)是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历史学家。凯撒不仅在罗马名垂青史,而且还是世界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伟大人物。他留下的不朽历史名著《高卢战记》与《内战记》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历史学家,凯撒与罗马大史学家李维、塔西佗和萨拉斯特齐名,而著称于世。本文拟就凯撒的史学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热切欢迎专家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撰写的《史学要论》于1924年出版,它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这部著作的问世已有九十多年,它对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它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史学科学化的不断进展反而显得更加增强。从新时期以来史学概论教材的不断重新撰写,可以明显地看出《史学要论》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杜佑作为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与史学家,他所著的《通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同时也是中唐史学最高成就的著作。《通典》产生于中唐绝不是偶然的,它既是杜佑渊博学识、丰富阅历、卓越见解与辛勤编纂的结晶,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杂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史学题材,在《隋书.经籍志》所列史部著作中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我们研究魏晋时期文学、史学的重要资料。而杂传中以人物的别传这类题材数量最多、内容最具代表性。文章从别传的内容题材出发,探讨别传这一题材能在魏晋时期兴盛的原因,并提出别传对于研究魏晋文学历史的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杨共乐教授:罗马史学以其文献丰富、思想精深而闻名于世。国内外学者对罗马史学的研究很多,成果颇丰。今天我们就选择五部帝国时期的罗马史学作品作为课堂讨论的对象。它们分别是卢卡努斯的《内战纪》、约瑟夫的《犹太古史》、琉善的《论撰史》、阿米阿努斯的《英勇业绩》和克劳狄安的《诗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与希罗多德两人均出身官宦,都曾出游寻访,中途皆遭受过挫折,在人生后期完成史学大作;《史记》和《历史》建立在前人的劳动成果上,产生于社会空前发展的时代;中国的史学开始于史官,依附于政治和政权,西方史学自发产生于民间,它依靠史学家本人的奋斗和积累;二人著史书的目的都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两书均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能够通过史书反映作者的思想和看法,不仅反映了自己本国的历史,亦反映了当时那个“世界”的历史;两书取材丰富,在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史记》为纪传体通史,《历史》似纪事本末体;两书记载时限相差甚远;两书记载历史的方式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8.
《国语》和《左传》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史家多据此两书考察先秦历史。然而,在中国音乐史的视野中,这两部著作同样重要,它给我们呈现了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以外的别一番面貌,这就是崇尚音乐、热爱音乐,上层人士具有高度的音乐修养。正是在这个音乐的时代,产生了关于中国音乐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概念,其影响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19.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涵盖很广的作品,尤其是《史传》部分,不失为优秀的历史理论性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可以见出《文心雕龙·史传》在中国史学中的作用和地位:首先,“文学”非“史学”,“史学”即“文学”;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理论发展到了新阶段,这与《史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最后,《史传》还影响了刘知几,孕育了“史家三长”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政治意识强是启蒙史学的特色。启蒙主义史学的重点不在学术探讨,目的不在于学术创造,而是使史学在社会上起良好的政治宣传作用,借历史亡灵来阐明自己的某种政治主张。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全书似述史而不述史,似理论又不专论,乃以罗盛衰为主线,阐述政治制度等政史问题。是书通过一些政治性观点的阐述,发挥史学的启蒙作用,表达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罗马盛衰原因论》为解放思想做出历史的性的贡献,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源泉之一,历史著作不能一味追求学术上的贡献。如能在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作用,体现社会价值,那么,这样的历史作品不也是不朽的吗?难道不该扬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