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辅导员》2002,(21)
“不久,高考的录取标准,将是高考分数与高中阶段的综合评价相结合”模式;高考分数将不再是高考录取的惟一标准,这是上海市即将推出、教育部即将推荐的高考新方案。  相似文献   

2.
黄昆耀 《高中生》2011,(8):26-27
考点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与直观图 命题走向此类问题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高考通常将三视图与表面积、体积相结合进行考查.从命题形式来看,高考除了保留传统的“四选一”型的选择题型外.还尝试开发了“多选填空”“完形填空”“构造填空”等题型.并且这种命题形式正在不断完善和翻新.  相似文献   

3.
邱诗文 《广东教育》2009,(7):112-114
2009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是从适应高考选拔性以及有利于推进中学化学新课程逐步深入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命题的。首先,该试卷既延续了近年来广东高考的指导思想,又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其次,试题设计力求将新课程理念与化学学科特色相结合,立足基础,以能力立意,继续加强对考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目标和化学科学素养的全面考查。  相似文献   

4.
概率与统计在新高考中的命题大致是“两小一大”(参见2020年高考山东卷),总分为22分.其中“两小”中的一题比较基础,另一题比较难.“一大”属于概率统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问题,难宜适中,正常情况下考生是可以得分的.看看过去、想想今天,我们将面对2021年高考,这是新的开始,那么,高考试题会如何设计呢?我们暂且认定既有“小题”也有“大题”。这些题将落在何处,以什么样的面孔与考生见面?依据考试说明、命题大纲及近期各地市的模拟试题,谈谈我们对2021年高考全国高考概率统计方面的命题预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部门公布:今年内蒙古共有3700多名考生因“高考移民”或涉嫌“高考移民”被取消录取资格,这一数字相当于去年内蒙古查处高考移民人数的8倍。这是内蒙古首次采取自查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办法治理屡禁不绝的“高考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课程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关心学科发展,关注科技前沿…”;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指挥棒”功能的高考,近年已经开始命制一些物理与STS相结合的试题。2007年的考试大纲也明确地指出了与生活、科技生产等实际相结合的命题思想要有所体现。对于高考命题的这种改革,  相似文献   

7.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实践等经济活动是密切相联系的,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生物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要求.考纲明确指出,高考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以现实问题为背景命制试题已成为高考试题的一个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植物的生理与作物的栽培管理”正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组织的一个专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已确定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 ,决定用 3年左右的时间分步推行“3 X”考试 ,且“3 综合”将成“3 X”的主体形式。到目前为止 ,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已进行了 3次 ,综合能力测试内容要求 :( 1)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 ( 2 )强调学科的渗透交叉与结合。 ( 3)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高考试题将加强各学科与社会的联系。针对“综合科目”试题的要求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 ,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观察自然界 ,运用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在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 :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改革将试行“3 综合”,着重考查学生学科的渗透、交叉与综合能力 ,考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的能力。高考的改革 ,对中学化学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怎样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化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时至今日 ,化学教育面临着一场革命 ,由过去只研究“怎样教”转变到研究“为什么教”、“教什么”等问题上来。化学教育不能再囿于狭隘的化学教育观 ,只培养化学专长的学者 ,必须提出更高的目标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就现代化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秉承了以往的风格,在命题方式上体现了“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稳中有新”的原则,注重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将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深入分析这套试卷将对改进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考纲”和“考试说明”保持稳定不变,体现连贯性,为高考备考提供了有利条件。“考纲”是高考英语学科试题的命题依据,广西高考英语学科试卷使用的全国高考英语I卷便是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依据“考纲”命题的。综合分析近年高考试题的各种数值和高考质量分析报告,我们可以推测试题的稳定性将会延续。“考纲”与“考试说明”包含了高考命题依据的四项内容。  相似文献   

12.
调研近几年高考试卷,发现高考对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考查几率还是较高,大多是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实验等内容相结合,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此,建议大家在复习中,一要注重基础,将重点内容、典型知识夯实打牢,二要关注热点,突破疑点和难点,做到“要点心中有数、考点胸中有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美国高校“多元评价”的招生体系作为参考研究对象,与中国高考评价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深化我国高考评价制度改革的基本策略。实施高考评价改革,要推进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实行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逐步过渡,建立高校自主多样录取与社会有效监督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李玲 《青海教育》2011,(6):45-45
一、一轮复习注重夯实基础 一轮复习应认真解读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以纲为本”主导教学,依据考纲,回归教材,夯实双基。首先,“取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不变原则,应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对照高考大纲与考试说明,细读课本,特别是高一上下两册书,切实落实双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根据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及历年高考题型分析,使学生了解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试题的命题形式,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及能力要求相结合,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与之承接的高考改革的展开,“减负”问题又开始升温。山东省与江苏省都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列在高考方案的指导思想中,“减负”成了高考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与之承接的高考改革的展开,“减负”问题又开始升温。山东省与江苏省都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列在高考方案的指导思想中,“减负”成了高考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考报名规范出台“高考移民”查实取消学籍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和公安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防“高考移民“”,高考移民”一经查实,取消其考试或录取资格,已经入学的应取消其学籍。报名办法通知要求,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可结合实际合理制定本地高考具体报名条件和报名办法。要进一步完善以考生户籍为主、与在本地区高中就读一定学习年限相结合的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考报名办法。对有关高考报名条件、报名办法等事项要尽早向社会发布,广泛宣传,使广大考生知晓。资格审查通知…  相似文献   

18.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外心、内心、重心、垂心)相结合的题目出现的频率较高,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试题,  相似文献   

19.
高考改革要把握正确方向,关键是要认清目前高考的弊端所在。这种弊端,除了表现为“大一统”、“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考试方式外,主要还表现在高考内容和考题的设置上。因此,要实现高考改革的新突破,更好地体现“高考制度改革要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基本原则,除了继续完善和改进已有高考方式、探索试点其他方案的同时,包括高考内容和考题设置在内的高考命题改革,也应当引起教育界专家和决策层的特别关注。应当肯定,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例如,命题指导思想已由当初的“不离纲,不离本”,转变到前几年的“不超纲、不超本”,再转变到现在的“基于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由单纯的“知识立意”转为“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结合”,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试题中也不乏一些立意新颖、突出综合素质考核的闪光个案。但我仍然觉得,近四年来的高考试卷,只是有了一些可喜的微调,尚未从结构和根本上很好地实现“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结合”等主旨。比如,试卷的内容仍过于繁难,语文试卷的字数每年都超过8000字;文科试卷联系社会实际学以致用、鼓励发挥创见的试题少,试卷所考查的知识在考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基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高考改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脱离国情的改革则往往事与愿违。分析国外的可比较模式,高考的改革应当把握客观性与灵活性、“瞻前顾后”、国情与国际化等相统一的原则,建立统考与联考相结合的复合式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