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做数学”的目的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化”。“做数学”的实质是把重点从“教”转向“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向学生的活动,并且从感觉效应转向活动效应,使学生在数学的活动中感知数学、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和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2.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语文课、英语课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对数学课上的“说话”则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说数学”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数学学习中,当学生对某个概念模糊或不会解题时教师通常都是“直言相告”,似乎解决了问题,但教师未考虑学生对问题的所思所想就给予点拨,很可能缺乏针对性,而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较好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说数学”。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说数学”做了一些尝试,现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3.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探索性的实验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数学实验教学的引入对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实验教学时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去设计实验,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教育学者研究普遍认为,数学教育要注重“从做中学”,数学实验帮助教、学者实现了“做数学”。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主动参与,关注的是实现学生从“听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如下的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围绕数学课程标准和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可以通过借鉴“生活”数学,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一个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等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陈祥国 《考试周刊》2010,(25):89-9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练习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8.
数学实验课的开设应强调培养学生“做数学”的能力。通过“做数学”,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由“学数学”到“用数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为数学学习服务,为专业学习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带有实际意义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尤其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强调学数学的目的是就是用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对此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秀梅 《广西教育》2007,(10B):41-41
我们要给学生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氛围。数学教材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其选材内容、文字描述和结构编排均有利于学生自学的探索。如教材的每一册、每一章的开头均有图文并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学;每一节教材中插有“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做一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文中还不时地出现“读一读”的数学史话及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凡有经过推理的计算或证明题还通过加小括号注明理由及方法,明确告知学生每一步骤所用的定理等。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凡学生能懂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考,不易理解的部分,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阶梯”、“重点难点点拨”、  相似文献   

11.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传统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过多地强调学生做答,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当逐步从以考分取胜的“好胜心”变为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从做“学答”变做“学问”。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数学审题能力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助于学习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生活化数学问题,并通过此类问题的解答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学习中,充满着学生主动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收集整理、描述、画图、推理、反思、交流和应用等,目的在于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做学做合一”.由此可见“做”是如此的重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以“做”的机会,给他们以“做”的时间与空间,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素养的发展.开展多元的数学实验,是教师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有效方式,也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丁兰 《成才之路》2009,(4):45-45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做数学”的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做数学”主张把注意力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内容方面转移到数学过程方面,是强调数学知识在人脑中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的教学,是把数学教学视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做数学”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做数学”并非过去的题海战术。“做数学”可以做习题,可以做与课堂学习有关的数学活动。可以像数学家一样研究数学。  相似文献   

18.
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看”和“做”的活动中增强思考与合作,在“说”和“写”的展示中提升逻辑与表达,培养学生数学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几何问题一直是许多学生的“软肋”,他们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几何图形、繁杂多变的条件,往往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同学在数学问题上耗费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题目,但是收效甚微.怎样才能借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把几何问题“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初中几何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活动的过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活动。为学生架起亲历“做数学”的桥梁。“做数学”即让学生亲历观察、猜想、实验、推理、交流、应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本文以《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学生亲历观察、亲历猜想、亲历实验、亲历推理和交流、亲历应用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做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