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豆杉属Pseudotaxus Cheng属裸子植物红豆杉科Taxaceae。  该属仅有一种,即白   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  关于红豆杉科在松柏类植物中应该占据什么   地位问题,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为此,作者从化学角度对红豆杉科各属有关植物化学成份进   行研究。我们曾报道白豆杉枝干中的一重要特征成份—铁杉树脂醇(tsugalacton,tsugare-   sinol)(马忠武等1982)。为了获得更多的化学证据,我们又从白豆杉叶的精油中分离了38个   成份,鉴定了其中的33个成份。就其组成比看,其特点是柠檬烯、α-蒎烯和δ-3-蒈烯的总含   量占整个精油成份的1/3以上。这一精油成份的组成特征与红豆杉科榧属植物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 树叶精油成份的组成特征(何关福等1986)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对商熟期及完熟期的红芒6号芒果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进行鉴定.共检出22种香气成分.其中商熟期14种,完熟期10种.主要为萜烯类.醛类.酸类等两个阶段都具有的成分是α-桂叶烯、α-蛇麻烯等;商熟期主要的香气成分是(+)-2-蒈烯;完熟期的主要香气成分是δ—3-蒈烯.  相似文献   

3.
基于面向对象的香榧资源分布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榧系第三纪孑遗植物,为我同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常规的香榧资源调查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数据时效性差等不足.近年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为特定树种信息提取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文以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影像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方法,多尺度分割形成对象后,利用光谱、形状、纹理等构建特征空间,进行会稽山区香榧信息提取的试验,并与常规监督分类法(最大似然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香榧信息提取精度达到86.57%,比监督分类法的精度提高了27.90%.研究表明,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香榧信息提取和资源调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广西引种栽培与道地产区广东化州化橘红的成分差异,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的化橘红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从7个不同产地共鉴定出43种挥发油成分,主要为烯类、酸类、醛类及酯类化合物,其中主要物质以烯类化合物(月桂烯、柠檬烯和γ-松油烯)为主。陆川、南宁等所产化橘红挥发油与广东化州差异较小,而百色产地差异较大,为广西引种化橘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准确测定大鼠血浆中β-榄香烯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系统开展该化合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β-榄香烯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柱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谱柱为Waters Navpack C1s柱(150×3.9mm i.d.,5μm),柱前接Waters C18预柱(8×4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内标为蓬莪术环二烯.结果:大鼠血浆中β-榄香烯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147~ 5.88μg·mL-1,R=0.998,.方法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15%,萃取回收率≥7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β-榄香烯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适用于该化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苔草属二柱苔草亚属Subgen.Vignea作了系统排列,并提出以下几点的看法:     1.二柱苔草亚属是苔草属中比较自然的一个类群,我国有48种、7亚种和1变种,隶属于16个 组。根据Takhtajan的世界植物区划,将它们分成4种成分,即:(1)环北方植物地区成分,占总数的 20.4%;(2)东亚植物地区成分,占总数的55.5%。实际上,只有4个分类群出现于中国-喜马拉雅森 林植物亚区,而其余的都均分布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并且在这一亚区内有8个特有成分,占特 有成分总数的61.5%;显然,中国二柱苔草亚属在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内的分化较其他地区更为强 烈;(3)伊朗—吐兰植物地区成分,占总数的16.7%;(4)印度支那植物地区成分和印度植物地区成 分,占总数的7.4%。     2.高节苔草C.thomsonii和云雾苔草C.nubigena类群是Subgen.Vignea中较为原始的种类, 它们为印度支那植物地区和印度植物地区成分。这样非但Subgen.Indocarex原始类群分布于东南亚 和马来西亚,而Subgea.Vignea的原始类群也分布于东南亚,这也是对Nelmes提出Carex起源于印度-马来西亚地区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松香改性反应和酯化反应副产物的树脂油进行分析,所得质谱图直接与该机中的NIST和Wiley 7数据库的标准图谱作对照.结果 表明,松香改性反应副产物树脂油共分离出36个峰,鉴定出29种化合物;松香酯化反应副产物树脂油共分离出61个峰,鉴定出54种化合物.松香树脂油主要化学成分为甲酯类和烯烃类化合物,还有较少量的萜品醇酮类和烷烃类等化合物.甲酯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脱氢枞酸甲酯、枞酸甲酯、异海松酸甲酯和二氢异海松酸甲酯等,色谱含量分别为24.94%、21.03%、8.07%和4.92%;烯烃类的主要化学成分苧烯、长叶烯、异长环烯和莰烯等,色谱含量分别为27.79%、24.23%、14.86%和3.47%;萜品醇酮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Z-β-萜品醇、α-松油醇、α-芳樟醇和α-异甲基紫罗兰酮等,色谱含量分别为4.63%、2.55%、0.29%和0.16%;烷烃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E)-2,3-环氧蒈烷、蒈烷和2-甲基-1-亚甲基-3-(1-甲基乙基)-环戊烷等,色谱含量分别为4.29%、1.23%和0.22%.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α-蒎烯产量,探索其发酵生产的规律,以α-蒎烯产生菌重组大肠杆菌YJM28为供试菌株,发酵周期24h作为发酵条件进行590 ml厌氧摇瓶发酵。最终采用基于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等方程的供试菌株的菌体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底物消耗三个发酵动力学模型,最终确定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为力学模型,说明上述三个模型能够较好的真实的描述供述菌株在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底物消耗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以胆固醇为原料,经二甲亚砜-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MSO-DCC)系统选择性氧化,生成胆甾-5-烯-3-酮,产率约33%.胆甾-5-烯-3-酮经四氯苯醌进一步选择性脱氢生成胆甾-4,6-二烯-3-酮.此化合物是合成1a-羟基维生素D3的重要中间体.  相似文献   

10.
三尖杉属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三尖杉属植物叶片构造与叶     表面角质层的特征。         观察结果表明,篦子三尖杉的气孔为双环型,少数为单环型,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平均数较     多(120.6个/mm2), 具皮下层, 叶肉中含有大量丝状石细胞和少量星状石细胞及短石细胞, 叶     下表面角质突起不明显。而三尖杉属的其余种类,气孔均为双环型,气孔平均数较少(47.3一     88.1个/mm2), 除日本粗榧与柱冠日本粗榧外,均无皮下层, 叶肉中具星状石细胞、短石细     胞、纤维状石细胞或完全缺如, 叶下表面具明显的角质突起。依据上述特征以及大体形态和生     物碱成分等有关资料,我们建议在三尖杉属中可分为:  三尖杉组(Sect.Cephalotaxus)和篦子     三尖杉组(Sect.Pectinatae)。    此外,本文还对三尖杉组中的分系与某些种的划分,以及三尖杉科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大豆多烯磷脂酰胆碱分离纯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固定相为YMC C18色谱柱(218 mm×4.6mm,5μm),甲醇-冰醋酸-三乙胺(99:1:0.5)为流动相测定大豆多烯磷脂酰胆碱。本方法制得多烯磷脂酰胆碱纯度在98%以上,收率在70%以上,具有工业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香榧Torreya grandis 是名贵“干果”和木本油料植物,为裸子植物红豆杉科的重要成员之。有关香榧的胚胎学过去有过报道,但其整个有性生殖过程,至今未有详细研究。作者就多年的观察和探索,基本搞清了香榧的有性生殖过程。香榧的球果原基在头年5月1日前已经开始分化,这时原基呈小丘状隆起,在它外面的第一对苞片几乎与球果原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二年5月1日前后,胚珠的各种组织已基本分化完全,并在珠心深处有一明显的大孢子母细胞。此刻,小孢子叶球中的花粉正处于2细胞传粉阶段。受精作用发生在8月底至9月初。原胚发育持续的时间很长,并在越冬之后于第三年4月开始向幼胚过渡。到9—11月间,种子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177种(或亚种,变种)杜鹃叶中16种黄酮类化合物和3种其它酚性成分的高效硅胶 薄层阶式层析和聚酰胺薄层层析,发现中国杜鹃属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的共同特征是存在着槲皮素的多种单糖甙;有的属下类群以几种甙共存或某种甙缺乏为特征;杨梅树皮甙。棉子皮亭甙尽管不是普遍检出的成分,但在某些属下类群中分布较集中,具有独特的分类价值.作者进一步讨论了化学性状的定量或半定量研究对杜鹃属植物化学分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贮存条件下,肉桂叶精油中微量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鲜肉桂叶及分别在不同贮存温度(15℃、20℃、25℃、30℃、室温)下贮存不同时间(0~90d)肉桂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得到的肉桂叶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测定,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其中微量(相对含量0.1%~1.0%)萜类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在贮存过程中共检测到13种微量萜类成分,分别为(-)-龙脑、γ-依兰油烯、β-杜松烯、香树烯、(-)-α-蒎烯、α-人参烯、石竹烯、喇叭烯、桉油烯醇、库贝醇、毕橙茄醇、α-红没药醇、绿花白千层醇。不同贮存条件下肉桂叶精油微量萜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贮存80d以上的肉桂叶中基本不含萜类成分。该研究为肉桂采摘后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为肉桂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15β,16β-亚甲基-3-羟基-17-酮-4-烯雉甾为原料,经4步化学反应制备屈螺酮,总收率达到24.4%.  相似文献   

16.
国产芸香科九里香属化学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里香是芸香科的一个小属,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及中南半岛,少数个别品种向西南   延伸至印度和斯里兰卡及向东南伸展至澳洲东北部。  我国境内共有8种和1亚种。  九里香   属植物含丰富的生物碱和香豆精,其中包括不少生物活性成分,民间亦每每选用该属植物作传   统草药。最近又从千里香的根部分离得一种新的双吲哚生物碱,命名为月橘烯碱; 该成分有强   效的抗着床活性,对计划生育有重大意义。在发掘月橘烯碱的自然资源的研究过程中,作者分   析了国产的8种九里香属植物,发现该属植物可以划分为两组,即九里香组和棕茎组。九里香   组之成员跟棕茎组的在形态上有明显分别,而且前者之根部含抗着床成分月橘烯碱和8-戊烯   化香豆精,但后者之根部则含咔巴唑生物碱。初步分析了澳洲的卵叶九里香和泰国的暹罗九  里香,其形态及化学成分亦支持将该属分为两组。作者据此发表新组合。  相似文献   

17.
李谒冰  许小平 《科技通报》1992,8(6):331-334
报道了C_(60)球烯的制备分离过程,并对所获得的纯C_(60)粉末样品和膜样品进行了~(13)C核磁共振,傅里叶红外以及Raman谱研究.结果表明:C_(60)样品在红外有4个吸收峰,分别位于528、578、1182、1429cm~(-1)处;在Raman谱中观察到3个峰,分别位于273、469、1465cm(-1)处;~(13)C核磁共振谱则表明在143.2 ppm化学位移处有一单峰,这些都与理论计算值相符,很好地证实了C_(60)的全碳和高度对称的球形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半个世纪以来对金佛山近2000号藓类植物标本的鉴定,现确定金佛山藓类植物有40科,133   属和245种(包括4亚种、9变种和1变型)。其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33.77%),其次为温带成分   (28.57%)及热带、亚热带成分(24.68%)。文内还全面分析了金佛山藓类植物区系及我国南北8个山区藓   类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用排序方法统计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非相似性系数,并着重就金佛山藓类植物区  系的过渡性特点作了探讨,提出在该山区与其邻近地区,存在一个苔藓植物东亚特有属的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栀子花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栀子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栀子花中提取挥发油并计算得油率,再运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技术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提油率为1.02%,分析得出其中的38个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3.18%,主要有右旋萜二烯(14.74%)、丁酸-1-乙烯基-1,5-二甲基-4-己烯基酯(13.25%)、环氧乙烷(12.45%)、芳樟醇(8.32%)。结论栀子花挥发油中有很多的萜烯类、酯类、油酸类、脂肪酸等,在药品方剂、食品、化妆品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4种三尖杉科植物的核形态结构的研究结果如下:它们的间期核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分裂前期 染色体属于中间型,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核型为:(1)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i Hook.F.,K2n= 24=21m+1M+2sm(2SAT),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A型,着丝点端化值(T.C.%)为53.99;(2)高山三尖 杉C.alpina(Li)L.K.Fu,K2n=24=19m+3M+2sm(2SAT),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A型,T.C.%值为 53.93;(3)海南粗榧(西双版纳粗榧)C.mannii Hook.f., K2n=24=22m(1SAT)+2sm(2SAT),核型不 对称性属于2A型,T.C.%值为54.47;(4)篦子三尖杉C.oliveri Mast.,K2n=24=22m+2sm(2SAT), 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B型,T.C.%值为53.53。4种三尖杉的染色体结构都是1~22号染色体为m染色 体,23和24号染色体为sm染色体并具随体,其随体较大而稳定。它们的核形态结构较为相似,从核型 参数上看似乎三尖杉和高山三尖杉的亲缘关系最近,种间的中期染色体结构也有一些细微差异。除三尖杉C.fortunei仅有染色体数目的报道外,这4个种的核形态研究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