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文明集大成的体现,就中国画而言,笔墨即是构筑中国画形态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画审美的必要依据,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国画也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本文主要从笔墨结构中所包含的文化情态来看待中国画的发展,阐述了文化与笔墨的联系,并且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阻碍中国画发展的原因,探讨了如何在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外来文化来发展中国画.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中国画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传统中国画艺术教育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高等院校绘画艺术专业纷纷设立中国画课程,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中国画教育培训工作室机构。对绘画艺术教育发展而言,重视传统中国画教育既意味着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也意味着创新与发展。当今时代,传统中国画教育需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艺术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3.
"素描是一切绘画造型的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句话一直是艺术学院教育的真言,连中国画教育也未出其右。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中国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已经发展了近两千年,而素描这个概念进入国门不过一百多年历史,难道素描真的也是中国画的基础吗?如果不是,那么中国画的基础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张春娥 《文教资料》2011,(34):99-100
中国画色彩的发展与运用,是画家情感表达与时代特征的体现;同时,色彩是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之一.也体现了中国画艺术特有的设色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中国画新的笔墨语言形式也在不断出现,一幅好的中国画应具有时代的笔墨语言,一切符合形神兼备和画面艺术追求的新技法,都赋予笔墨新的内,凝结着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画多元发展的当代,立足传统、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仍是中国画前行的动力与出路。在追溯中国画传统中两大精髓——院体造型及文人笔墨的前提下,提出将院体造型与文人笔墨相结合,这既是绘画本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艺术家实现人文关怀的需要,也是时代对中国画创作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画从创作之初便在立意、造型、笔墨、色彩、对客观物象想象力与空间理解力等都与西方绘画艺术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多年以来,中国画在发挥自身艺术成果优势的同时,也以其艺术魅力与精神风貌指引着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鉴于此,文章以中国画的特质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中国画对学校美术教育所发挥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画多元发展的当代,立足传统、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仍是中国画前行的动力与出路.在追溯中国画传统中两大精髓--院体造型及文人笔墨的前提下,提出将院体造型与文人笔墨相结合,这既是绘画本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艺术家实现人文关怀的需要,也是时代对中国画创作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邹维平 《孩子天地》2017,(6):222-223
以线为造型基础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画线条是有形有色、有骨有神、有气有韵、有情有意的具有高超表现力和强大生命力的线。中国画的线有自己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1线与中国画的密切联系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这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画能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独树一帜的原因之一。在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绘画技法,中西绘画互相融  相似文献   

10.
傅吉鸿 《教育》2012,(11):48
要讨论中国画的教育发展问题,首先得总结一下以往中国画教育的得失成败。《美术观察》曾就"中国画教育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大问题"展开过一次笔谈,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画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至于有没有大问题,还有待思考。笔者长期从事中国画高等教育,在此谨提出几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大方之家。美术院校在高考招生时,不论学什么画科大都一律考素描、色彩(有部分院校的中国画系科招生时加考书法,但也只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鸿光 《广西教育》2009,(30):116-117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日益加强,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中国画提倡“百花齐放”,中国画的画家们在追求自己的风格中,形成了各种不同流派,本文总结了中国画在新的时代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民族文化在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受到影响、波动,传统文化的个性受到挑战。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式,面临着同样的命运,但这也是中国画吸收异质文化,发展自身文化的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的审美法则、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自成体系,但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发展,相互间交流日益广泛,尤其是现代绘画,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都或多或少受到彼此的影响;东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正在成为一种必然。中国画艺术语言转化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袁晓黎 《考试周刊》2010,(45):36-37
谈及"意境",所见多为中国古代画论中及至近现代美学家对此问题的论述,其实二十世纪的很多中国画大家在通过创作实践发展中国画的同时也在理论上努力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画。对"意境"的研究和探讨即为他们倾注了颇多思考的一个领域。但是这些理论较为零散。本文以理论思考的逻辑演进为线索,梳理并展现了这些画家从对"意境"这个概念本身的探讨衍生出对一系列中国画特有的审美之"意"和"境"的深入思考,进而对如何营造意境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概貌。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所处的"互联网+"年代,是一个发展迅猛的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高校艺术教育事业也将迎来崭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画透视研究》一书提出,要适应新时代的特征,高校中国画艺术教育就必须进行革新探索,寻找更多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为中国画艺术专业的学生提供更符合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人画尽管在历史上饱受诟病,但文人画在中固画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膏有其积极意义和艺术影响力。在当前的院校中国画教学中如果能借羹其合理、精华性的艺术思想和绘画精神,则对当前的中国画教学一定能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画教学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到新型教育举措,中国画将写意教育和人文价值融合到一起,进一步深化现代文化的发展举措,强化了中国画的艺术价值。本文围绕中国画教学中传统人文精神的实施价值及创新模式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分类、风格技法的探索,以及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线条带给我们的美感,可以看到线条是中国画的最主要造型特征之一,是形成中国画民族特征的重要元素,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9.
黄胄论画     
(一)中国画这个名词,很多人认为不妥当;认为不妥当的也把中国画叫中国画。应该叫什么,也可以谈。过去也改变过多次,如叫彩墨画、水墨画、水彩画,以区别于油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造型艺术,同时也是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在这一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必须改革自身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本文从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究,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