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适用年级、学期:小学高年级全学期活动安排: 一、激趣 a.展示几盆课文盆景.学生欣赏。 b.让学生找出盆景表现的是哪一首诗或课文中的情境。学生讲述、背诵相关课文。 c.告诉学生:这种展现课文内容的盆景叫课文盆景。它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课本。  相似文献   

2.
在在英语课文教学实践中,我实施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疏导为辅的语言训练过程,其模式是:预、读、讲、启、听、练.预:即学生在课堂上预习要学的课文.预习前,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学生借助字典拼读单词、试读课文.读:即学生轮流朗读单词和句子.拼读有错的,先由另一学生正音,最后由教师校正.讲:即由学生讲解句意,归纳小结所学过的内容.启:即对学生读错、讲错的词句,教师要予以启发,经过学生的"苦苦思索"后,教师再行点拨.听:即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读、边想、边记.练:即对所学内容都要进行练习、检查、巩固.通过学生对课文的范读、领读、问答、复述等形式,进行语言强化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拼写生词、连词成句、转换句型等练习,对学生掌握词、句、文等情况检查验收.辅导学生自学课文的这六个环节是一个灵活有  相似文献   

3.
《惊弓之鸟》的故事逻辑性很强,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重点围绕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 更赢为什么能够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2. 课文按怎样的思路安排内容的?3. “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怎样应用?我的做法是:一、通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学生初渎课文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背诵.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背诵这样重要.因此规定学生背诵一定的课文和范文,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学生能准确无误、清楚流利地把课文背下来的并不太多.通过检查,我发现了这样一些令人担扰的情况:学生背诵时加字、漏字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讲读课文,有的教师惯于按“顺序”教学:先把课文分段,再逐节、逐段按课文顺序去分析.这种教法固然可取,但每篇课文都这样教,就显得枯燥了.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采用不同教法.如教学《田忌赛马》,先让学生学课文的最后一段,然后由果溯因提问:“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为什么?”由此导学前文.这种“倒置”教学法令学生倍感新鲜.又如教学《白杨》一文,先让学生看录像听读课文,接下提问:“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吗?”带着问题,教师导学课文重点段,然后依重点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其它段.这样以“问题引探”来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学生学而有趣.  相似文献   

6.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于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知道读文章应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古诗二首《宿建德江》、《鹿柴》优美流畅,浅显易懂.教学时要计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覆朗读体会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之战》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联系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例话中介绍的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7.
《登山》是一篇自读课文,讲的是列宁为了看日出两次登山走险路的故事。这也是一篇存在很大争议的课文,有不少人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删掉,理由是:1.列宁作为革命领袖却如此不爱惜生命,不值得称道。2.学生年龄小,爱盲从,列宁冒险的行为容易让学生盲目模仿,出现安全隐患。我在引导学生大致学习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就将以上观点板书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认为文章该删吗?原因是什么?”这样设计有三个方面的考虑: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应有更广阔的自读空间。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其全面认识问题的意识。3.让学生在自我研…  相似文献   

8.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欣赏能力,并以赏促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一篇课文而言,我们该如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欣赏能力,并以赏促写呢?我认为.可指导学生按以下几步去做:一是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二是吟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分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三是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具体形象的特别动人之处进行反复地体味、欣赏;四是揣摩作者为  相似文献   

10.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哪些事例,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一、小组合作,理清层次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回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三个方法,然后结合这一内容出示以下两道小组学习题: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并理解意思。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那些事例。让学生由四人小组齐读课文,合作解疑。当学生很快找出中心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及“我跟母…  相似文献   

11.
新大纲指出:“课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获得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何有效地进行课文教学呢?以下是我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预读   预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预读可以让学生勤于动脑,多思考,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依据上下文猜测词意的能力,这就会逐渐形成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于生词较多的文章,可先预读单词,再读文章.   ……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颜色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喜欢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2.学习课文的写法,续写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彩笔、自制课件、课文配乐磁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请你想像一下,如果没有颜色,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师:是啊,颜色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颜色。2.来,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这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受由色彩装点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学生欣赏课件。(课件内容是:五颜六色的风景、服饰等。时间控制在2分钟之内。)师:看完课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都有重点训练项目.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组课文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明显地体现在讲读课文中.教师应利用讲读课文的教学,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如第九册第三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选择材料”,与这个项目相联系的重点课文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在写作中应怎样选材.课文的题目突出了课文的中心,集中体现了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教学中要通过解题、阅读.使学生了解董存瑞的事迹,同时进行引导,理清文章线索,看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的.让学生明白:董存瑞短暂的一生战斗事迹很多,作者只选择他在解放隆化战斗中“炸暗堡”这件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界人士和高中生对现行高中语文课本课文选取的看法,以及本人对课文的审视,可以发现现行高中语文课文选取存有下列问题:1.关注青少年日常生活不够;2.政治思想性过强;3.时代气息太淡;4.关注社会的视野不够开阔;5.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反映有欠全面、客观。对于课文选取存有问题人们可以说没有多少异议,但对于这些问题的危害人们的认识却是或多或少、深浅不一。那么,课文选取不当有无危害?危害是什么?大不大?课文是给学生学习用的,所以选什么文章做课文,其着眼点应是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课文的要求是明确提出的“文质…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 .练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 .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2 .练习给课文分段。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2 .投影片。3.录像带。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二、检查预习1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2 .学生汇报。3.教师小结。三、范读课文四、学习课文(一 )学习第 1— 1 0自然段。1 .自读课文 ,完成下面的问题。1用“   ”划出描写小珊迪外貌…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具体地描写月亮湾的美景的。 3.教给学生熟读成诵的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阅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教学过程。 xiang 一、出示课题:26.我的家乡 (说明:“乡”字先出现音节,再慢写字形,让学生注意字的笔画、笔顺。) 指读。讲解“家乡”的意思。(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提问:我们的家乡是天津,课文中“我”的家乡在哪?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 wan 我们?(板书: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指读课文。指读“湾”,“村子”(“村”平舌音,指导读好。)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这是“九义”教材语文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恨,激发人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在写景叙事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读书方法,对课文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并齐读课题。 2.提问: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谁知道孙中山是什么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介绍孙中山先生。)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指名接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注意长句和问句的读法。思考:这一课讲了孙中山的一件什么事?(读后互相评议,及时纠正出错的字音,然后回答问题。) 3.出示生字词卡片,强化生字认读,以使学生牢固记忆。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自己理清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讲清楚“火烧云变化极多”这一主要内容的,培养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的能力。2.结合火烧云变化的图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