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结构特征是异质性的,其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不具有质的对抗性,二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融会的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作用限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使教育信息增加,彼此间作用张力加大,合力增强。为避免学术权力的异化,实现权利平衡下的协调,建立和健全行政问责与学术监督制度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权力的本质是权力主体以强制的方法支配和影响别人的能力。权利的本质是权利主体自主决定为或不为的行为自由。从历史演进、法律属性和构成要素上看,大学学术不应该成为支配和影响别人的权力,而应该成为大学学术者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或权利。上升为权力的学术不利于司法对其的监督,并极可能导致学术腐败。而学术权利化则有利于规范学术行为、限制行政权力干预和促进学术健康发展。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的权利性回归是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权力的本质是权力主体以强制的方法支配和影响别人的能力。权利的本质是权利主体自主决定为或不为的行为自由。从历史演进、法律属性和构成要素上看,大学学术不应该成为支配和影响别人的权力,而应该成为大学学术者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或权利。上升为权力的学术不利于司法对其的监督,并极可能导致学术腐败。而学术权利化则有利于规范学术行为、限制行政权力干预和促进学术健康发展。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的权利性回归是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与高校的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力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集中表现为:重视实体法权利而忽视程序法权利,彰显行政权力而忽视行政相对人权利,政府与高校权利与义务脱离而导致政府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侵犯等.高校与政府行政法律关系的治理,核心是解决二者的权力分配.要达到权力的合理分配,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以"平衡理论"作为权力分配理论,实现对政府与高校权限边界的法律确认与规制.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之间一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法治的不断发展,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在总体上、结构上、动态中处于平衡、平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得到尊重,是现代行政法律关系的发展趋势。论文在分析权力与权利平衡的内在特性的基础上,从平等原则、中立规则和诚实信用法则等方面探讨了权力与权利平衡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万高隆 《培训与研究》2008,25(12):52-54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之间一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法治的不断发展,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在总体上、结构上、动态中处于平衡、平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得到尊重,是现代行政法律关系的发展趋势。论文在分析权力与权利平衡的内在特性的基础上,从平等原则、中立规则和诚实信用法则等方面探讨了权力与权利平衡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普及化新情景下,高校内部治理面临外部行政权力同化与内部行政权力异化的悖论式困境。高校组织科层化特征明显,加上外部行政权力同化影响,行政权力在运作中不断扩张,学术权力在实践挑战中被动收缩。同时行政权利的职业规范程度不够,学术权利的专业保障力度不足。"行政—学术"和"权力—权利"两组概念形成多重行为逻辑,构成高校内部主体交往时的四类无形边界,产生五种互动场景。主体循教育价值与教育事件本义展开场景化互动,是对高等教育空间的现象学还原,为理解高校内部权力日常运作提供了微结构化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8.
平衡论解构     
"平衡论"只不过是管理论和控权论的调和论。如果说传统行政法的管理论和控权论存在价值选择方面的冲突的话,现代行政法的管理论和控权论已经实现统一,即控权是目的、授权是手段,控权与授权是统一的,区别只是控权力度和授权程度。"平衡论"讨论的是宪法问题而不是行政法问题,是价值选择(价值取向)问题而不是研究视角的问题。就价值选择而言,要么控制行政机关的权力,要么控制相对方的权利,平衡是不存在的。至于行政机关权力与相对方权利的关系,由于具体的行政权力没有与之对应的相对方权利,也不存在平衡问题;行政机关的权力作为广义权利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与相对方的权利不存在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腐败生于权力本身而且与权力的限制程度有关。为了防止腐败必须:限制行政权力,转变和缩减政府职能;公开行政行为,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健全行政程序,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加强监督,防止行政权的扭曲变形。重塑行政权力是给行政权力与市民社会划出明确的边界。划分行政权力的界限必须符合社会进步的趋势,适应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反映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学有效治理的实质是依据大学权力运行规律,在分权制衡的基础上,实现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以及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大学实现有效治理,需要明确界定政府行政管理权和大学自主权、以及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范围,用大学权利和社会权力制约政府权力;用社会权力制约大学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制衡;保障教师、学生、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主体权利,实现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约。美国大学治理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对我国大学实现有效治理具有借鉴意义。反思我国大学治理的立法和运行现状,应当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做到政府宏观调控,大学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教工民主监督,社会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