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党颖 《兰台世界》2014,(10):77-78
法律儒家化是我国古代法制发展的一个重要进程。“春秋决狱”是儒家思想作为一种特殊的审判方式,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汉代法律儒家化分析,进而阐述其对我国现代法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法律儒家化是我国古代法制发展的一个重要进程。"春秋决狱"是儒家思想作为一种特殊的审判方式,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汉代法律儒家化分析,进而阐述其对我国现代法律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田建华 《兰台世界》2012,(15):62-63
汉代的法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确立了春秋决狱的法律制度,儒家的道德规范成为法律原则,开创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对中国的法制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在律法改革过渡期间,董仲舒适时地向汉武帝刘彻提出"春秋决狱"的法律观点。采用"原心定罪",在犯罪事实清楚的情况下,来分析断定犯罪人的基本作案动机。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经义决狱"是在西汉初期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在西汉中期有利于改正"汉承秦制"而带来的法律过于残暴、严苛的弊病。自汉武帝之后,儒家"经义"对封建法制建设的牢固地位不曾改变。  相似文献   

6.
春秋决狱给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经世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而事实证明,这种价值观和方法论符合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利益,并引领儒家经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7.
春秋决狱在汉代司法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梅 《兰台世界》2014,(5):21-22
春秋决狱给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经世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而事实证明,这种价值观和方法论符合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利益,并引领儒家经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8.
侯辉 《兰台世界》2008,(12):59-60
由汉朝开创的根据儒家《春秋》经义断狱的传统,迄至魏晋南北朝一直相沿未改,隋唐以后虽然表面上废除了,但实际上量刑定罪仍然受儒家礼法所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汉朝开创的根据儒家<春秋>经义断狱的传统,迄至魏晋南北朝一直相沿未改,隋唐以后虽然表面上废除了,但实际上量刑定罪仍然受儒家礼法所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统一文献版本的社会原因 1.政治原因 汉朝初期并没有随着政治大一统而致力于思想的统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提出为了息异说、一统纪、名法度、知所从,就必须统一思想.这样的建议符合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很快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从此儒家定为一尊.  相似文献   

11.
自由裁量权不仅是现代执法者使用的一种权利,而且在古代的司法审判中也已广泛使用。其实,在西汉时期,春秋决狱式的审判中就包含了自由裁量权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孙喆 《兰台世界》2011,(6):36-37
自由裁量权不仅是现代执法者使用的一种权利,而且在古代的司法审判中也已广泛使用。其实,在西汉时期,春秋决狱式的审判中就包含了自由栽量权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8,(Z1):29-30
<正>一、中国古代法律的人性化1.西周的德礼化与人性化。我国古代法律一直本着人性化的原则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从国家建立之初一直到唐朝,我国法律一直在不断发掘人性化的内容。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在很大意义上是西周的道德化、礼制化。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西周典籍"四书五经"大部分都是经由孔子整理的,它记录着西周时期的规章制度和思想文化。所以,我国古代法律彰显人性化,实际上就是西周的德礼化,而后来的儒家思想是西周德礼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春秋末期,孔子在世的时候便被奉为“圣人”、“达人”。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在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封建帝王竞相推崇,孔子的地位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一切均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依然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书从社会史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及其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历史命运。作者以儒家经典的经学化、孔子的圣人化、儒家的教育选举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儒家化来界定制度化儒家的基本形态。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新的观念体系的形成等过程的分析,揭  相似文献   

16.
一、“名、形”范畴的历史发展“名、形”是先秦已有的概念。在先赛名家那里,“形”揩客观事物,“名”指对事物的语言命名,所谓“白马非马”、“高坚白”之论,主要是从逻辑学角度对命名与事物概念的关系加以探讨。在先秦儒家和法家那里,“形”依然措外在的客观事物(包括社会事物),“名”的内涵则超出了逻辑和语言的含义,是指伴随着语言命名而产生的政治、礼节、法律、道德等所有人类的文化行为及其结果。(隋书·经籍志)云:“名者,所以正百物,叙尊卑,列贵贱,各拄名而责实,无相、借监者也。(春秋传)曰:古者名位不同,节文…  相似文献   

17.
李嘉伟 《大观周刊》2011,(48):18-18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随着学科的细分,主要从以下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秦朝及汉初的博士兼掌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之书,武帝后博士专掌儒家经典.东汉安帝之后,博士分化为专职图书管理人员,由此奠定了我国古代官府藏书管理的行政基础.相应地,博士经历了由秦及汉初的“通古今”到汉武帝之后的“作经师”再到后汉安帝之后充任“秘书郎”的历史嬗变.这一变化过程,既是博士政治地位下降的过程,也是我国典籍事业日趋发达,形成专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宪法的民主化”与“宪法的司法化”在建国任务上的协同性应该超越对立性,对二者的认识绝不可僵化与偏废。就中国特定的政治发展阶段而言,我们既不能简单拥抱理想性的“宪法司法化”方案,也不能固守西方(尤其是英国)历时性的宪政发展逻辑,为了抬高民主的价值而以损害法治进步为代价。  相似文献   

20.
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经学对政治思想、文化学术和社会意识等曾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近现代对经学的不断消解,经学在政治思想、社会意识方面的影响已日渐弱化,而经学与中国二千多年的社会发展史、政治思想史和文化学术史等的密切关系,则是不可割裂的。因此,学术界在文化学术方面的经学研究并未沉寂,高质量的研究论著不时涌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赵生群教授所著《〈春秋〉经传研究》一书,就是当代颇具特色的一部经学研究力作。  该书分为《春秋》的作者、《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左传》的无经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