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大信 《大观周刊》2012,(25):190-190
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品学俱差的学生。后进生的形成和发展,有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诸多方面的原因。后进生问题一直是困忧众多教师.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在一个班里,后进生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力却不小,他们是班上不安定因素,在班上有时还有一定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2.
任美玉 《大观周刊》2012,(21):154-154
一、学困生的含义 所谓的“学困生”就是“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不求上进.品德水平较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哪一个学校里都有存在,虽然他们只是极少数,但要转化他们使之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项艰巨、细致、耐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白向锋 《大观周刊》2011,(18):73-73
任何一所高中学校.都有学困生,而且占一定的比例。在教学工作中,如何使优生、弱差生在一起成长,生活、学习是每一位老师重视的事情。而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先天智力不全、后天智力不够等因素,都造成了弱差生的出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带过在他人眼中所谓的“差班”和“差生”,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切说服和教育的方法都暂时无济于事时.如何来改变这些孩子.让所有的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我们无法推卸的责任.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刘燕 《大观周刊》2012,(23):231-231
学困生的形成有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促进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教师、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因势利导,学困生就一定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5.
王素坤 《大观周刊》2012,(13):210-210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张慧 《大观周刊》2012,(12):218-218
学困生问题时刻困扰着初中数学的教学,从本人多年来的体会感到,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援助交际”的出现,令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双双失守。但在学者看来,援交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中国目前对于“少女援交”类似现象的预防机制,仍处于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8.
家庭档案在弘扬家庭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解决家庭纠纷、促进社会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家庭档案正是家庭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这就决定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在于构建学习型家庭。构建学习型家庭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和提升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民间组织、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高校图书馆具有信息优势、专业优势、氛围优势和人才优势,应积极投身于构建学习型家庭大潮之中,这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魏艳梅 《大观周刊》2012,(52):203-203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1.
英国格拉斯哥科学中心以联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如基于常设展览“助力未来”向学生渗透与能源相关的职业信息内容;以苏格兰的“卓越课程”改革方案为标准,开设“我的实景工作天地”和“成就挑战”课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教育,将职业教育延伸到学校、家庭和社区;并通过互联网开展职业能力测试,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要的帮助。本文提出借助科技馆平台联合学校及家庭、社区,基于科技馆的常设展览和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教育,使科技馆成为学生了解、体验职业教育的窗口,实现科学技术普及与社会需求无缝接轨,促进科普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7月份,无论对有高考学生的家庭来说,还是对参加招生的高校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考不考得上理想的学校,招不招得到理想的学生,对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状况也直接影响着我们“招考热线”栏目的操作。我们对“招考热线”栏目的定位,是要通过节目制作的“快捷性”、“权威性”、“服务性”来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根据这个定位,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觉得,用电视直播的形态来加强“招考热线”节目的互动,是比较理想而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杨勇 《大观周刊》2012,(44):267-267
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反映学校生活的宣传教育,常见的是或报道学校一件事,或报道一个人物,或播放一组学生作文,在宣传报道上多是一鳞半爪,鲜有在学校及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但泌阳人民广播电台的“校园之声”专题节目却随着一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传人各个学校,传遍大街小巷,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泌阳中小学校、学生家庭及社会谈论的热门话题。“校园之声”从节目内容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受到学校及社会普遍欢迎。 泌阳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专题节目“校园之声”之所以成为学校乐意承办,听众喜欢听,社会各界认可的在当地影响较大的节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学校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成年累月辛勤耕耘献身教育,青少年学生正是人生的花季,校园是人生过程中一方令人回味无穷的乐园。对学校的宣传过去常常是支离破碎的。为全方位反映学校生活,“校园之声”不仅播发学生作文,还有校园文艺节目,校园新闻,集三者于一体成为一个板块节目,集中报道一个学校,影响就较大。如泌水五小主办的一期有校长广播讲话,有召开运动会的消息,有评选优质课教师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议中指出:“社会各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少儿报刊就是社会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的主渠道之一,它以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及时性为特点,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内容。少儿报刊既具有一般报刊的共性: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体;又具有自身的特性: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网络文化是一种通过信息网传递,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各种社会新闻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影响极大,我们可以从街头巷尾、学校周围林立的大小“网吧”感受到这种影响。认真研究网络文化及其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当前家庭、学校、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传军  吴作琴 《大观周刊》2012,(10):133-13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师已经从不同角度探索出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但本人觉得,在教育应张扬学生有个性、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采用鼓励表扬方式,来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们快乐地成长,就需要有六个“心”。  相似文献   

18.
尕藏东主 《大观周刊》2011,(22):190-190
班级是学校里最小的一个“家庭”,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因为它的成员是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思想较为复杂又可塑性很大的青少年.因此管理一个班级无疑不比管理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容易。然而,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也并非无规律可寻。“以学生为本’’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根本途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然而,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能靠简单地灌输和压制,“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团结协作、互相监督等渠道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徐红 《新闻前哨》2004,(4):48-49
道德发展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种基本的成分的发展。儿童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对其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除了家庭、学校、同伴外,社会因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鸿沟可以分为网络接入沟、使用沟与效果沟三重鸿沟。研究调查发现,儿童的网络接入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影响;在使用沟方面,网络素养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和学习支持状况的显著影响,网络学习动机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与学习支持的显著影响;在效果沟方面,儿童的网络学习效果和网络意识均受到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和学习支持状况的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会对网络学习效果和网络意识产生显著影响。学校教育和学习支持对弥合儿童互联网鸿沟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引发对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