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圆规将机构中的原动件沿主动力或主动力矩方向转一个微小角度,使之得到一个新的位置,而机构中各构件均为刚性构件,这样机构中各从动构件也有一个新的位置与之对应,构成转动副的两构件之间的相对角速度方向就会正确判定出来了,全反力方向也就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2.
振动时效技术在国外被称为“VibratorStressReliefMethod”(简称VSR),由于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或均化金属构件内的残余应力,因此可以提高构件的使用强度,可以减少变形而稳定精度,可以防止或减少由于热时效和焊接产生的微观裂纹的发生,特别是在节省能源上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许多国家大量使用振动处理方法消除构件内的残余应力以代替热时效。振动时效原理各种机械工艺如铸造、锻造、切削、焊接等都会使构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构件的强度、疲劳寿命、结构变形等方面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往往由于残余应力的存…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 师:老师在每位同学的桌子上都放了一张卡片(出示同样的卡片),以咱们教室为中心,你能不能把大门、音乐室、操场、小树林写在纸上合适的位置,并标出方向呢?试试看. (学生围着桌子坐,面朝各个方向,开始填写卡片) 师:你愿意把自己的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吗? (结果学生在卡片上填得五花八门) 师:坐在同一间教室,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记录结果?  相似文献   

4.
1-3型正交异性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元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电复合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传感和驱动材料。本在压电材料基本理论、复合材料设计方法和实验力学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1-3型正交异性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元件,探讨了它的传感原理,推导了该种元件的传感方程和用于各向同性材料/正交各向异性材料构件表面测量的应力-应变关系,并在单向和双向应力状态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3型正交异性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元件可应用于构件表面上某一方向的应变测量,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在工程上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压缩曲线(σ-ε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材料的机械性能,但它却代表不了材料的真正抗压性能和真正塑性变形性能。材料在过了屈服阶段以后,试件的横截面积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如果仍然用原面积求得的应力,就很难反映出横截面上的真正应力,同时其高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计算试件真正应变时,同样也必须考虑每一瞬时试件的高度变化。在做压缩真应力─应变曲线的测试过程中,影响真实性的主要因素是端面磨擦力,由于磨擦使其在高度变化过程中,试件的外型出现鼓形。此时,测…  相似文献   

6.
“方向与路线”(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0页)是继二年级上学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后,第二次学习有关“方向”的知识。教材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准确辨认八个方向;理解方向与距离相结合才能较准确地确定某地的位置。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来、往的方向刚好相反;掌握建筑物位置的相对变化,由于方向与路线有多种组合方式,从甲地到乙地便有不同的线路。  相似文献   

7.
<正> 一 确定危险截面的意义 由于各构件受力情况不同,在外力作用下构件各处所产生的形变不同,各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大小也不同。构件在荷载作用遭破坏时一般均在最大应力作用的横截面处,此横截面即为危险截面。 为保证结构安全、经济,所设计的构件在满足强度条件要求下尽可能地合理使用材料,即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以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因此,确定构件的危险截面处不但可以给我们较核构件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小说创作在不同的文化异域内会发生某些变化。王蒙的部分意识流作品,在内心独自、内部分析、感觉印象三个方面都有创新,并将意识流东方化了。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弯矩和剪力作用下,出现裂缝,形成内部应力复杂的受力体系。应用比拟桁架法,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机理基础上,将开裂后的构件比拟成变角桁架模型,对受弯构件,在弯矩和剪力作用下的承载力及配筋计算,作理论上的初步分析,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作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液体内部压强有三个特点:一、在液体内部,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二、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压强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三、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确实存在压强,通过以下数值就能有所认识.同学们都知道“海龙王”的神话故事,故事中把海底世界描绘得神奇古怪,力大无比.在海底下的确有一种大得惊人的“魔力”,这是由于海水受到重力作用,对海底有压强.沉入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压力,而且压力与深度成正比.水深每增加约10米,压强就约增加一个大气压,相当于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材料力学和复合材料力学理论 ,推导出复合体受弯构件中性层位置的计算公式。对于普通混凝土 ,由于拉、压弹性模量不同 ,从而导致中性层与中面的位置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在混凝土受弯构件中 ,掺入钢纤维材料或配置一定数量的纵筋 ,对中性层的位置也有一定的影响 ,经理论分析及公式推导 ,本文给出了具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考测点导航一、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大;液体密度增大,压强增大。理解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物理》第二册第 15 4面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如图 1所示 ,操场的两个电线杆上各有一只扬声器 ,接在同一个扩音机上 .一位同学沿着 MN方向走来 ,他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如果在教室里做这个实验 ,能不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为什么 ?图 1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答案全文如下 :在 MN方向上有的位置声音大些 ,有的位置声音小些 ,这是因为来自两个扬声器的声波发生干涉 ,有的位置互相加强 ,有的位置互相削弱 .如果在教室里做这个实验 ,不能观察到同样现象 ,因为来自墙壁的反射波会产…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也是相对的;美感认识是相对的、变化的、发展的。美属于人心的活动,艺术家用自己的观念表现不同的美感,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识。自然关系是相对的,绘画表现自然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设计和安装中将离心泵的地震最不利方向避开地震频发的方向,本文将离心泵简化成有限元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离心泵进行模态分析,计算出固有频率和振型。采用反应谱法进行分析,地震谱从不同方向进行输入,得到各个节点随地震谱输入方向的改变而变化的位移和载荷。通过分析数据结果,建议将该模型的45~75度方向设在频繁发生地震的方向上,以避免发生最大振动。  相似文献   

16.
由于液体本身有重力和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这是与团体压强性质不同的原因所在.液体压强具有以下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各个方向”指的是包括向上在内的任意方向.液体的压强用压强计测定.压强计U形管中的液体通常用水或水银.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式中“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是比例常数,其数值为9.8牛/千克;“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的几种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课本中关于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定义比较模糊,几乎都是从平行光射到不同表面上根据反射光是否平行来得出是镜面反射还是没反射.那么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发生是否一定要平行光入射呢?这显然不是,但学生很易误解,而且对于学生提出的关于球面镜反射、哈哈镜对光线的反射属于哪种反射,也很难向学生解释清楚。 如华东地区教材编写组所编教材中这样描述:以平面镜为例,它的平滑表面能将平行光线沿某一相同方向反射出去,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入射光向各个不同方向反射…  相似文献   

18.
在课本和课外资料上,我们常常见到质量、重量、重力、物重及重心等这些名词.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同学们可能常会将它们混淆不清.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将对各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两个主要概念列表比较.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有大小,但没有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千克”.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的多少是确定的,不防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个铅球,在地球上,它的质量是5kg,如果把它拿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仍为5kg,不会改变.质量的称量工具是天…  相似文献   

19.
校务委员会是新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和一项重要的制度。由于不同时期高等学校面临的形势不同,尤其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校务委员会也会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职权和人员组成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有关校务委员会的一些主要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文件,结合校务委员会在一些高校的实践及其在各个阶段特点、作用的变化,可以发现职权充分、明确,人员组成广泛、稳定的校务委员会对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可行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也没有完全了解这颗绿色星球。比如,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位于地球内部的物质都在进行一些什么反应?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现在,来自地球内部的中微子为人们张开了一双探测地球内部的眼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